第1143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說話的時候,他又看了看被人花了大價錢買回去的紙張,不由搖頭道:「你我也都很清楚,當下這代郡的陳氏紙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好紙!結果就在這裡,這最為低劣的麻紙,卻從並不富裕的人手上,榨取了這許多錢財。」

  「這可未必,」陸建聽到了兩人的低語,低聲道:「我看來,這也是憑著能耐賺錢,況且咱們在代縣也住了一陣子了,該很清楚,最近人來的多,所以各種物件也都漲價了,連麵食也不例外,城中百姓也要花費更多,雖說有太守府壓下物價,可如今人來得多,本地的口糧根本不夠,必須要靠著幾大世家和諸多商賈,從其他地方運輸過來,這一個運來,可就是白花花的銀子,哪裡能不漲價?便是官府也沒有利益強壓,百姓既然因此有了不便,藉此謀利,又有什麼錯的?」

  說著說著,他輕笑道:「按著咱們的看法,這些燈籠上的字句可是千金難買的,何等珍貴,而這些人……」他指了指那些正在埋頭抄錄的人,「他們只是辛苦跋涉,付出些許錢財,就能得到紀錄,何其幸運?豈不是占了大便宜?你我家族,為了集齊書冊,前前後後幾代人,耗費了多大心力,哪裡比得了這些人這般輕鬆?」

  王快聽到這裡,居然覺得還真有些道理,這眉頭不由皺起來,陷入了沉思。

  幾人卻沒有注意到,在他們不遠處,坐著一個看上去頗為年輕的男子,似乎還不到二十歲,衣著樸素,正低頭抄寫著身前燈籠上的文字,但眼睛卻不時飄到張景生等人身上,同時凝神細聽,眉頭慢慢皺起。

  實際上,之前幾人說話的時候,這人就在不遠處,早就留意幾人了。

  如今,一聽這些話,他的臉上表情複雜,先是有些憤怒,跟著就是不忿,最後變成了鑑定,他看著身前的燈籠,又看了看滿街的燈火,眼睛裡流露出憧憬。

  張景生等人自然不會想到,自己的一番話,會催生出什麼,此乃後話,暫且不表。

  卻說陸建與王快說完,先是笑了笑,又看了一眼滿臉陰沉的顧恩,不由輕輕搖頭,走過去就要勸兩句,他這個好友心裡想著什麼,陸建也是能猜到一二的,自然不希望其人繼續走岔下去。

  但就在這時候,忽有一陣明亮燈火從顧恩身後傳來。

  本來這街道內外,就已經被一盞盞燈籠照耀的通明了,結果這顧恩身後忽然亮起來的光,卻猶勝幾分,一下子就把張景生他們的注意力給拉過去了。

  他們這一看過去,卻發現確實一堆挑著燈籠走過來的僧人,一個個神色肅穆,在他們的後面,更有一人,寶色莊嚴,雖然光著頭,卻有著斑白的眉毛和鬍子,混雜著長者與慈悲的氣息。

  見了此人,顧恩撇下陸建等人,趕緊過去行禮。

  「見過竺法偉大師!」

  第718章 窺機出頭未如願,僧言燈火道笑駁

  「顧居士客氣了,老衲這一路行來,多虧了貴族相助,否則現在還到不了代郡。」

  那老和尚淡然一笑,雙手合十。

  「原來這位就是竺法偉大師!」

  張景生、王快等人見了,也紛紛走上前去,給這位老僧行禮。

  倒是那羅央有些疑惑,見了張景生和王快等人的那近乎有些過度的客氣,不由有些疑惑,便低語道:「這老和尚是什麼來歷,怎的張兄、王兄,居然是這番做派?」

  他倒是知道,這次眾多世家子去而後返,不光是自己來了,還順帶著捎帶了不少人同來,卻沒有怎麼放在心上,因為對那些隨同而來的佛家高僧之類,羅央既不怎麼信,也沒有什麼敬畏之心,之前聽聞顧恩等人帶著僧人過來,還和張景生、王快他們調侃過,後兩者同樣顯得不怎麼放在心上,可現在一見這個竺法偉,卻是這番作態,不由讓羅央疑惑。

  陸建在旁邊聽著,卻是解釋道:「張兄和王兄,之所以這般姿態,可不是因為佛家,而是敬重竺法偉這位僧人,或者說,是敬重他的老師。」

  羅央頓時來了興趣,問道:「這位竺法偉大師的老師,又是何方神聖?」

  「你可知道竺法護?」陸建反問了一句,隨後也走上前去,恭敬的行了一禮。

  「這名字有些耳熟。」羅央心裡嘀咕著,見著眾人都上去了,他也不好硬站在這,只好照著葫蘆畫瓢。

  等一番禮數過後,張景生、王快,連同那顧恩,又和那老和尚閒聊起來,似乎幾人過去都曾經見過。

  羅央聽著卻很無聊,只是想著那竺法護的名字,到底是何來歷。

  這時候,旁邊卻有一個微弱的聲音,小聲說道:「那竺法護大師,乃是有名敦煌菩薩,聽說是佛門大能,其佛骨舍利,如今還供奉在洛陽城中。」

  「咦?」羅央聞言一愣,循著聲音看過去,入目的卻是一張略顯單薄的身影,那人衣著樸素,正盤坐在地上,身前鋪開了一張紙,上面用蠅頭小字抄寫著燈籠上的語句。

  這人,赫然就是剛才偷聽幾人講話的那個年輕人。

  此人始終留意著羅央等人的動向,更是借著位置的便利,聽到了羅央的一二語句,便自行推測,得了其人疑惑,此時就說了出來。

  「怎麼?你知道這人?」羅央眯起眼睛,很乾脆的詢問起來。

  「略知一二,」那年輕人這時放下筆,站起身來,拱拱手,在張景生等人詫異目光的注視下,衝著那老和尚行了一禮,才道:「法師的老師,乃大德之人,出身西域,精通百國之語,更是通六經、涉百家,自西方佛門聖地取真經而反東土,廣布德化!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