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3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只是,陳止也不打算在這裡揭穿李始的身份,更沒想過將其人拿下。

  如果是李雄親自過來,那說不得陳止就要動手了,但單純一個李始,看起來在蜀地氐人的陣營里身份不低,但並非不可代替,抓了一個,激怒對方,打草驚蛇,還未必有什麼功勞,得不償失。

  更何況,陳止還打算從這位口中,探究一下陳迭的下落——

  按著輩分,陳迭還是陳止的叔輩,從軍入蜀,沒了消息,家中擔憂,那陳永寫給陳止的書信中曾經多次提及。

  當然了,陳止也很清楚,李始真正知道消息的可能性不大,但終究是要是一時的,不過要挑選在合適的時間。

  「當下還是先裝作不認識李始的樣子,不然事情會變得很麻煩,這人畢竟是朝廷命令抓捕的叛逆,抓之無用,但如果被人知道了,卻有可能留下隱患。」

  這般想著,陳止眯眼看著兩人,出聲道:「兩位,你們帶著一批人,從冀州入了幽州境內,然後直奔我代郡而來,到底所為何事?來到之後,又打探這晚宴參與之人的消息,到底有何目的?」

  「這……」李始聞言,馬上就錯愕起來,因為一切發生的太過突然,他還沒有事先準備好說辭,關鍵是和其他人的口徑沒有統一,即便隨便瞎編,也會很容易就被發現破綻。

  正當李始猶豫之際,張玄卻主動開口,他說道:「在下乃是蜀中道士,師從天師道範師,此番北上,是為了來北地遊歷,因聽聞有葛師、李道友等人聚集代縣,因而星夜兼程,過來拜訪,想要與他們論道,以證自心,之所以讓人探查晚宴之人,也是因為這個緣故。」

  這番話真真假假,卻直接交代了自身來歷是出身蜀地,讓李始一驚,擔心會因為這個,被陳止加以聯想,縮小了辨別的範圍。

  但轉念一想,這說法雖然有風險,但卻是最為穩妥的選擇,蓋因此次過來的,可不只有他們兩人,還有那麼多護衛,他們的口音、經歷,可是做不得假的,稍微問幾句就可能露底,與其到時候兩邊對不上話,被抓住破綻,倒不如這種真假虛實摻和著說出來,迷惑陳止。

  緊跟著,陳止果然就按著那話,說道:「這話說著似乎有道理,但這位又是什麼人?」陳止指了指李始,「看他的伸手和氣度,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,而且你們又是從蜀地過來的,那個地方,如今可是被叛逆占據著,幾位這麼些個人,是如何走出來的?我可是清楚,諸位在城外還埋伏了些人手。」

  李始一聽這個話,頓時就驚出了一身冷汗,但旋即又忍不住鬆了一口氣。

  驚,是因為被問及敏感話題,一個應答不好,就有可能被窺破,但鬆了一口氣的原因也簡單,陳止問出這麼尖銳的話題,那就說明不是故作姿態,是真的不知道他們的身份,否則反而要用言語迷惑自己,安撫住,隨後再動手。

  正當李始躊躇著,想著要如何回應的時候,張玄已經笑了起來,他說道:「府君對我天師道不甚了解,才會問出這樣的話來,我天師道起源自五斗米,卻和這分散南北的散道不同,乃是有底蘊的,教眾遍布蜀地,教主一聲令下,聚集兩萬也不是難事,其中更有護教力士,乃是擇選精幹之人操練,其中最為精銳的,甚至是自幼就以道門功法打熬身體,如眼前這人一般的教眾,在蜀地數不勝數!」

  他說話的時候,話語中還有一股傲氣,若不是李始深知自己根底,差點都要信了。

  這小道長,沒看出來,說起謊來一套一套的,跟真的似的,不對,他路上別也對我說謊了吧?

  這邊,李始折服於張玄的演技,另一邊的陳止,卻也暗暗點頭,覺得對方發揮的不錯,那自己也得配合上,便淡淡說道:「皆為一面之詞,不過既是道門中人,想來典籍是看過的,你不是探查晚宴之事麼?也好,今日晚宴,道長也來,只是為了保險起見,只有你一人可來,席間有不少道門高人,讓他們與道長你見個面,想來真假對錯,自可分明!」

  李始一聽,眼中一亮,覺得這個安排不錯,自己是不願意露面的,誰知道宴會上有沒有人見過自己,但張玄如果能列席,那此間目的也就達成了。

  再看那小道長,卻見其人笑道:「既然府君有令,貧道自是遵從!」

  第712章 前聳後危,論法與教異

  對於這個結果,李始更是覺得欣慰,乃至有些竊喜了。

  因為如此一來,他李始可就不用去拋頭露面了,同時還能完成張玄所託,這位道長可不怕露面,正好一舉兩得。

  當然,這裡面也存在著一些風險,未嘗沒有陳止故意說出一些話來,安撫住他們,隨後採取行動的意思。

  可轉念一想,自己一行人的所有蹤跡,都被陳止掌握在手裡,不管是他們這些人,還是城外埋伏的,陳止如果真想動的話,只要一個命令下去,那些能擊敗阮豹、段文鴦的武丁蜂擁而至,足以將他們全部捉拿。

  這種情況下,似乎沒有什麼必要再用計謀安撫。

  想通了這一點,李始反而更加放心了,畢竟當下這種環境,可以說是最好的情形了。

  與此同時,那青年道士張玄卻忽然問道:「能與諸位道門友人見面論道,固然是一樁喜事,但幾位的動向,貧道倒也是知道的,只是在路上卻聽聞,此次參加晚宴的,除了幾位凡俗貴人之外,更有佛門高僧,不知是怎麼回事?據我所知,這北地幽州一代,佛寺不多,有限的幾座,還都集中在薊縣周圍,至少代郡未曾聽聞,不知這些佛門中人,是何時來的?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