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5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兩位是?」

  汪荃本來被人押送,心驚不已,他今日一天真的是峰迴路轉,情緒幾次變換,可謂心力交瘁,早就拿捏不住情緒了,再加上剛才看著周圍火起,四周慘叫,早就嚇破了膽,又落到了兵卒手裡,想到過去自己所為,以為也要碰到同樣遭遇,這心裡驚恐萬分,現在突然聽到楊宋的話,再看楊家兄弟的衣著裝扮,不是兵家樣子,反而有世家風度,立刻就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。

  「你不知道我?」楊宋聞言就笑,看了一眼身上衣衫,便明白過來,他與自家兄弟其實是得了陳止征北將軍麾下的司馬之職,以此來統領兵馬的,但裝扮上卻不以將領自居,是以乍一看,卻是看不出跟腳。

  「我叫楊宋,你該知道我吧。」

  想通之後,他也不客氣,徑直來到那臉色蒼白的汪荃身邊,見對方一聽自己名字,手腳抖動的更加厲害了,這心裡不由升起一絲自豪,揮揮手,讓兩邊的人退下。

  汪荃恢復自有,卻沒有立刻爬起來,而是掙扎了好一會,才站穩了身子,然後勉強擠出了一個笑容,說道:「原來……原來是楊將軍,這……這你不是應該在當城麼?那圍困當城的兵馬……」

  「該說你消息靈通呢,還是說你消息閉塞?」楊宋露出笑容,「你看我站在這,難道還不明白麼?阮豹已經敗退,說不定什麼時候,就能和你在我家太守帳前聚首了!」

  「難道那消息都是真的。」汪荃的眼睛瞬間失神,透露出濃郁的絕望之色。

  「好了,不用與他廢話了。」楊元從後面走上來,打量著汪荃,「汪荃,你自己做下的事心裡清楚,有何下場,也不要怨恨旁人。」說著,不顧汪荃的苦苦哀求,便讓人將人帶下去。

  隨後便有一兵卒過來,敘述經過。

  「這汪荃本來被親兵護持,周圍都是兵馬,根本難以擒拿,結果火毬落下,地面火起,他驚嚇過度,撥轉馬頭就往來的路上跑去,很快就衝出了大軍範圍,被埋伏在後的兄弟抓住了!」

  「我說怎麼這邊大軍剛潰散,就抓住了汪荃,也有點太快了,原來是自己被嚇破膽了,」楊宋大大咧咧的說著,看了楊元一眼,「當初那阮豹可是毒霧瀰漫,都沒能抓住,但現在也好了,有這個汪荃在手,多少好說話了,先前讓那阮豹跑掉,我可是一直都懊惱著,怎麼樣,要如何處置這個汪荃?此人先後放了幾波人進來,更是處處給太守使絆子,可不能輕饒了!」

  「要怎麼處置此人,不是咱們說的算,」楊元搖搖頭,「明天一早,就把人送去代縣,交給太守,讓太守發落,你我還是先準備攻打境外的兵馬,現在汪荃落網,正好拿著他先把城裡幾個負隅頑抗的人招降,再看看能否引出一些潛藏的惡徒。」

  「你可比以前更要無趣了。」楊宋很是遺憾的搖搖頭,也不再多問。

  很快,二人又制定了攻打境外那支胡人兵馬的戰略制定完畢,就又吩咐人把乞伏准、段常叫了過來,吩咐一番,然後依計而行。

  很快,乞伏准與段常便在幾名護衛的陪同下,走出了代郡的屯鎮,前往幾里外的駐軍那。

  他帶過去的,除了自己知道的消息之外,還有屯鎮要停止給他們補給的消息——

  與慕容翰的騎兵部隊一樣,段文鴦所率領的這支兵馬,同樣沒有完善的後勤保障,他本部帶來的兵馬,大部分都是作戰部隊,這部分人只帶著自己的口糧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就是那些被收編的小族部隊,這些部隊有些拖家帶口,倒是有些積蓄,但自身也是負擔很重,哪怕剔除了老弱,但婦孺卻不能拋棄,因為這是部族繁衍的根基,而這部分沒有作戰能力的人口,在遷徙的時候,就是一種累贅,既要負責保衛,更要給予一定糧食的配給。

  對於匆忙遷徙的幾個小族而言,本來就掙扎在溫飽線上,結果被段文鴦強行徵召過來,他們的口糧往往被段部兵馬搶走,於是滿心怨恨並不是危言聳聽。

  過去還有著段文鴦的名頭和手下兵馬支撐,而隨著乞伏准到來,知道這兩個壓在頭頂上的大山都盡數不再,立刻就起了暴動!

  與之相對的,則是段部兵馬在聽聞段文鴦居然被當中斬首,然後梟首示眾後,更是義憤填膺,作勢要攻打過去,而這個時候,有把柄和人質在陳止手上的段常就不得不阻止,售出許多話語。

  這被留下來的段部兵馬雖然與段文鴦先天親近,但畢竟不是嫡系、心腹,當下也有遲疑。

  伴隨著小族暴動,主系遲疑,這一支兵馬也就自然而然的陷入了混亂。

  就在這個時候,楊元的突襲到來,這一股外壓過來,倒是暫時讓兵馬有所合作,只是面對新式武器,他們同樣拙於應對,只能被壓著打。

  那乞伏准和段常固然惱怒楊元的作為,卻也不得不幫著他引領,在內部分化。

  於是很自然的,在付出百多人的代價後,楊元還是將這隻三萬人的兵馬士氣擊潰,隨後拉攏、分化、追擊,又是一番布置,暫且不表。

  卻說這個時候,段文鴦和阮豹的消息也被送到了各方手中,剛剛回到薊縣的王浚在得到戰報後,一巴掌拍在身邊桌上,一下子居然將這桌子拍得四分五裂!12

  第646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

  「歷代天災,其實並非什麼上皇失責,而是一種順乎天道的變化,其中自有一套章法,興許是被天地萬物所影響,這萬事萬物之間,本就存在著密切的聯繫,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……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