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嗯?」渴單坤一見這般局面,也是一愣,隱隱意識到自己好像是說錯了什麼,而他的祖父渴單覺更是心裡「咯噔」一聲,暗道不妙,他如何不知道,這位太守眼下在軍中威嚴已立,不管是敬他、畏他,還是怨他、恨他之人,都對此人深深畏懼,至少是不敢當面拂意的。

  「哦?還要賠償?還有下跪?不知道的,恐怕都以為,你們是受害者呢,」陳止饒有興趣的看著三人,卻將笑容收起,「實際上今日的事,是爾等不守本官之令!那來回排查、登記造冊可是本官的命令!」

  陳止的聲音逐漸冰冷起來:「再說了,都說此人是商賈,你們一來就說是行人,豈能只聽爾等一面之詞?這事要如何處置,其實也不用多言,大漢有律,便又所依,陳梓大漢律中,對聚眾鬧事傷人、打砸官府之物,是如何定罪的?」

  這話說出來,滿堂之人又是一驚,連渴單等三人都倏的瞪大眼睛,面露詫異。

  而陳梓一愣,旋即回答道:「依漢律,今日之事該以『斗殺傷』論處,這斗殺傷與戲殺傷的傷損,多在打鬥中出現,加害一方一般無明確的殺傷動機,因而是三歲刑。」

  三歲刑,就是有期徒刑三年,關個三年放出來,重新做人。

  而陳止對漢律同樣清楚,知道這「斗殺傷」強調的不是殺傷,而是強調沒有明確的殺傷動機,放在後世的刑法中,便是間接故意和過失傷人,刑罰比起故意殺傷自然輕微許多。

  「看來陳梓聽了這行人之說後,也有顧慮,所以言明罪刑的時候,刻意降低了一個調門。」陳止心裡暗暗思量著,他很清楚,這行人之說不管真假,既然是從渴單幾人口中說出來了,就代表著拓跋之意,有道是不看僧面看佛面,總要有所顧忌。

  不過,陳止卻很清楚,這樣的風氣不可助長,否則後患無窮。

  於是他繼續問道:「那打砸官之物、傷官差呢?罪名為何?」

  陳梓張口欲言,最後卻道:「此事不如等搞清緣由再說。」他也是越發顧慮起來,雖支持懲戒,卻不願用漢律,因為那樣那胡商要付出的代價,可就太大了,拓跋部那邊無法交代。

  陳止明白其人顧慮,看了同樣滿面愁容的蘇遼,忽然問道:「諸君可看過拙作《六國論》?」

  第614章 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

  《六國論》?

  這種場合、這種時候,陳止為何要突然提起這篇文章?

  這般疑問,頃刻間就充斥在在場眾人的心中,就連陳梓和蘇遼也不例外,若說有誰還能保持正常的話,那也就是冉瞻這般的人物了,因為他根本就沒怎麼讀過書,最多是認識幾個字,就這些認識的字,有不少,還是這幾個月以來,被陳止強行教授的。

  正因如此,他們對於這些文章之類的東西,並不是多麼感興趣和敏感。

  可是其他人就要嘀咕了,尤其是在這樣的場合——

  在陳梓和蘇遼,也因為顧忌,有心要壓低處罰的力度,其他人雖然沒有在多言,但眼神無不表示出了本身的意見,他們並不同意對鮮卑胡商進行處罰。

  這種無聲的心聲,實際上就是一種無聲的壓力,讓整個屋子裡的氣氛都凝重起來。

  但陳止的一句疑問,卻讓凝重的氣氛,又有了一點鬆動。

  《六國論》這篇文章,在場之人都不陌生,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更是親自看過,就算沒看過的,也聽說過的,而且多數都能說出其中的大概內容和一些觀點。

  原因倒也簡單,除了這篇文章本身就非常出色,足以傳世之外,更大的一部分原因,就是這篇文章的作者,正是當今高坐主位的代郡太守陳止。

  頂頭上司、當地權主的大作,無論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,那都是得拜讀一番,又或者有所了解的,否則有的時候拍馬屁都拍不到關鍵的點子上,更不要說,這種涉及對過往歷史品評的文章,多數還會反映出作者的政『治觀點、施政傾向。

  這麼多的好處,世家大族哪裡會放過,但一篇文章,為何會在這種嚴肅的時刻被提起?

  人群中,也有些人回憶文章內容,猛然驚覺。

  「莫非……」唐典神色微變,隱隱察覺到了什麼。

  與此同時,靠近陳止的陳梓同樣眼皮子一跳,回憶起了文章中的部分語句。

  果然,緊跟著就聽陳止問道:「六國論中,提到了山東六國對待秦國的態度,還有幾句引用了史記中的描述,陳梓,你可記得,說出來與諸君聽一聽。」

  陳梓臉色複雜,卻還是點點頭,上前兩步,被送道:「以地事秦,猶抱薪救火,薪不盡,火不滅。」

  這一句話說出來,但凡聽聞的,皆是面色陡變,一個一個局促不安起來。

  連那渴單覺同樣面色微變,他雖是鮮卑之人,但其人算是族中貴種,在年輕的時候自己這一支還沒有完全衰敗,於是也曾陪族中嫡系前往洛陽,更是學過漢學,不只是認字,更喜好讀文,不能說是經學、漢學的大家,但也是精通之人,能與人談玄論道,否則也不會被派到代郡聯絡兩邊。

  正因如此,他自然也就從陳止的一句話裡面,聽出了這位太守的意思。

  「此句的含義,諸君不會不明白吧?」陳止看著眾人,壓低了聲音,「當年六國面對秦國的一再逼迫,以為割地妥協就能打消秦國的貪慾,換來太平,但這般行為只能是激起秦國更大的**,而慾壑難填之下,就好像是拿著薪柴救火一樣,你手上的木柴沒有耗盡之前,這火是不會停的,而若是木柴沒了,你又還有何等價值?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