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0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董緒和周傲一樣,過去都是陳止的部署,而且都是從陳止為太樂令的時候,就跟著陳止了。.

  後來陳止從太樂令升任秘書省的秘書監,這董緒也和周傲一樣相隨過來,如今還在秘書省擔任著秘書丞一職。

  之前無論是蘇遼入京,還是陳止要打探京城的消息、情報,董緒都是其中的關鍵一點,時常會給陳止送來重要情報。

  不過在私底下,董緒還和周傲保持著聯繫,兩邊的通信較為頻繁,因為周傲在離開的時候,還拜託董緒幫忙照看家小。

  另一方面,董緒的信中,還時常提及一些消息,這些消息是他借用職務之便,從那些造訪秘書省的諸公那裡聽來的。

  一般來說,涉及到北地和陳止的消息,董緒會直接寄給陳止,而與陳止關係不大的,涉及到寒門政策之類的問題,就會只告訴周傲,幾乎成了慣例。

  但這一次卻有些不同了。

  「太守有可能成為刺史?這不是升官麼?這是好事啊,為何董緒特意標註是告知於我?這事可是涉及到太守了,為何不與之通報,獨獨是給我寄過來,還特意囑託了送心的家丁,要在路上藏好,不要被人搜了去,直至親自交給我的管事或者我的手上。」

  眉頭緊皺,周傲意識到這裡面怕是涉及到不小的問題,背後必有蹊蹺。

  新漢的太守,固然是權柄眾多,而邊疆太守甚至還有領兵的權力,軍政不能說一把抓,但至少掌握了大半,權力很大,比如那正在并州境內抵抗的劉琨,其實也就是一方太守,但靠著他在太守時累積的資源和人脈,在匈奴反叛、吞併并州後,尚足以拉起一支隊伍,抵抗到現在。

  不過太守的權柄再大,也是大不過刺史的。

  刺史,在新漢的官僚體制內,算是一個分水嶺了,

  一個直觀的比較,就是當初在徐州,那位徐州刺史張初,因為個人的好惡,以及考慮到天災**的元素,可以直接建議,將一州的治所從北邊搬遷到南邊。

  這裡面固然有張初世家出身的原因,但同樣也是刺史權柄的體現,更不要說這幽州的刺史王浚了。

  邊疆之地,郡守尚且有領兵之權,何況是幽州,這幽州經過王浚的經營,加上冀州、青州等地的戰亂,和洛陽之間的聯繫越發微弱,再算上塞外胡人的影響,嫣然成了一個半獨立的王國,他作為刺史鎮守此地,赫然有了割據之實,更借著邊疆戰情,抗衡著朝廷的影響力。

  甚至於,王浚還以幽州為根基,擴張版圖,最後開闢和兼任了平州的刺史之職,只是看這些,就足以知道這刺史,尤其是幽州刺史的權力和影響力有多大!

  「如果朝廷上真的有人,想讓太守為幽州刺史,這不是天大的好事麼?太守現在不還在擔心幽州刺史王浚,會在戰後和他翻臉,讓代郡陷入困境麼?若是一躍而成幽州刺史,那還用擔心什麼?別說代郡了,其他幾個郡縣也盡在掌握,又哪裡還需擔心王浚的報復和打壓?」

  周傲這般想著,心裡不由躍躍欲試,他為陳止心腹,跟隨陳止一路過來,也漸漸在代郡有了些影響力,如果陳止能更上一層樓,他當然也是水漲船高,是最得利的那一批人之一。

  不過,周傲到底是在都城混過的,知道一件事不能光看好處,還要看到阻力,以及得罪多少勢力,影響多少人的利益。

  「嗯,王浚肯定不會輕易讓位,這就是和他直接衝突了,但只要朝廷願意支持太守,那可就好辦了,王浚再怎麼囂張,不也要靠著邊疆戰事作為藉口,和朝廷討價還價,同時蒙蔽朝中諸公,以爭取輾轉騰挪的空間麼?只要朝廷,嗯?」

  他這邊想著想著,繼續往下面看了過去,頓時吃了一驚,終於明白為何董緒要這麼神秘的,私底下告訴自己了。

  「這想讓太守為刺史的想法,居然是那個張應提出來的,為的居然是驅虎吞狼,順便將太僕和楊家也牽扯進去,想要讓兩家和王浚相互消耗,所以朝廷上,不會提供任何的幫助,只會給太守一個名頭!這簡直是要將太守,架在火上烤啊!」

  張應和陳止的恩怨不必贅述,此人在當政之後的頭幾件事,就有將陳止支出去這事,陳止出都城、北上此地為郡守,就有此人的關係。

  「原來是皇上和廣漢王要回京城,那位江都王趕到了威脅,於是想要做成一點事,被張應抓住了心思,以北地戰亂為契機,又聯繫到王浚勢大,朝中多有忌諱,於是提到了這件事,可以說讓太守為刺史,只是其中的一環,除此之外,還有其他諸多提議。」

  只是看著董緒的簡述,周傲就能察覺到其中緣故。

  「這坐鎮中央、執掌陰陽的尚書令,果然厲害啊,三言兩語之間,既可以為政,又能打壓政敵,他們的這個談論,是在東苑書閣中進行的,所以才讓董緒有所發現,而董緒之所以先告訴我,再讓我斟酌一下,再決定是否告知太守,就說明董緒也覺得太守這次遭遇了危機,未必能挺過去,不看好太守麼?」

  將董緒的書信放好,周傲陷入了沉思,心裡著實難以決定,是否要告知陳止,於情於理而言,他都該將這事說了,可即便說了,眼下看來也不見得能有多大改變。

  「太守與皇上關係不錯,但聽這信裡面的意思,那位江都王是打算在皇上回宮前,把這件事定下來,到時候就算暫時不發,也只是時間問題,想來真正掌握朝政的廣漢王,還是會給江都王這個面子的,太守便是想皇上建議,這事被壓下去了,但總歸會被王浚知道,到時候王浚擔心太守謀奪其位,而太守反倒沒了名正言順的朝廷之令,說不定情況更糟!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