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0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就有人說道:「那令上還等什麼?還不去找救兵?」

  吳廣書遲疑了一下,最後還是道:「那就派人去北上,讓汪將軍派軍來救!」

  跟著又有人建議:「現在只是死了人,還沒有確定兇手,再說了,是不是胡人的大隊人馬也不好說,就貿然求救,說不定……」

  吳廣書立刻打斷道:「現在不去找援軍,等到時候就晚了,我為當城縣令,那就要先想當城安危!」

  跟著還有人建議起來:「是不是也向代縣通報一下,聽說那位太守也遍練了新軍。」

  吳廣書搖搖頭道:「陳止的人馬,不過就是烏合之眾,為家丁匯聚,能和汪將軍比?再說了,他才來多久,自己都沒站穩呢,那什麼來救援?」遂否決。

  是夜,鮮卑圍城。

  第554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

  當城被鮮卑圍困的消息,就好像燎原之火,迅速傳遍了整個代郡,頓時人心惶惶,從北到南,整個代郡都好像成了驚弓之鳥。

  原本在代郡穿行的商賈車隊,也迅速減少起來。

  不過,代郡的這個消息,放到整個幽州,乃至整個新漢,卻幾乎沒有多少人在意,除了與陳止相熟、交好的家人、友人之外,不見多少人探討。

  因為,有一個更大的消息,傳入了眾人耳中——

  漢平興元年,鮮卑的忠心。」

  其他人初聽之時,還有些疑惑,怎麼好端端的扯上了遼東公的封賞了?最後怎麼卻又落到了那宇文的頭上,但隨即再一想,就紛紛明白過來,不由點頭,知道乃是一挑撥分化之計。

  說白了,這遼東公的稱號,是最初的時候,王浚為了掌控東北做出的提議,但未被允許,現在又拿出來,卻給了那宇文部。

  宇文部位於段部鮮卑以東,本身論實力是不如段部的,但若是得了這個名頭,又或者在這次滅慕容一戰中,有個什麼變數,最後就要產生矛盾了。

  更何況,本來是段部鮮卑看重的名頭,莫名落到了宇文頭上,哪怕知道是朝廷的算計,但這般陽謀,亦是無從防禦了,產生齟齬幾乎是必須的。

  劉出當然明白其中道理,點了點頭,卻沒有表態。

  那吏部尚書劉恤又出面說道:「當下遼東起風雲,並非小事,還望皇上與王爺可以還都東都,坐鎮中原,以壓服各方。」

  此言一出,劉出的眉頭就皺了起來,隨即沉吟起來,最後說道:「蜀中叛亂並未平定,這漢中也有羌氐隱患,還未完全平息,此時便回去,難免前功盡棄。」

  眾人聽著,心裡也有計較,知道這位廣漢王之所以不惜親征,乃至親王漢中,甚至冒著丟失皇帝控制力的危險,將劉岱留在關中,關鍵願意就是這次蜀中叛亂,把他最喜歡的那個兒子搭進去了——

  廣漢王的世子,本來駐守成都,但如今成都被再度復叛的李雄攻占,那位王世子也不幸成了刀下鬼。

  正因如此,暴怒之下的廣漢王才會從東都洛陽,直接移駕此處,實際上這種行為,是破壞了他坐鎮中央,挾天子以令天下的局面的。

  好在後面的情況還算順利,除了蜀地叛亂沒有平息,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趨勢之外,朝政還沒有完全脫軌,這主要是他提拔的幾人確實有些能耐,尤其是那尚書令張應,更是做出了不小的貢獻。

  沒想到,現在蜀地還沒平息,東北又有了動靜,一時之間有些進退維谷了,不過劉出也很清楚,真正制約自己離開蜀地的,其實還是個人情感——

  實際已經證明,就算他這位攝政王和皇帝親臨,也沒有辦法改變戰局,再留下去幫助也未必有多大。

  下面也有人明白這個道理,知道廣漢王需要一個台階下,於是就有一人道:「蜀地的局面,非一日可決,但國朝之事卻不可缺,廣漢王您當以大漢為重,坐鎮東都,北可決東北之事,西可聞蜀地之亂,才是中樞所在。」

  這個說話的人,乃是御史庾亮,最近頗受劉出重視。

  他一開口,其他人也紛紛進言,都說的是國政不可少廣漢王,絕口不提那位倒霉世子。

  在這樣的一陣聲浪中,劉出順勢便做出了決定,回歸洛陽,並且讓人去通報皇帝劉岱。

  劉岱此時,卻正在與一名西域商賈交談。

  「照你這麼說,在西域之外,還有廣闊之地,那什麼貴霜、薩珊都和我大漢一樣國土廣袤麼?」這位人皇此時滿臉的好奇之色,一邊問,一邊在面前的一張圖畫上反覆巡視。

  在他的對面,站著一名衣著奇異的男子,他的皮膚略顯黝黑,有著鷹鉤鼻和濃密的鬍鬚,身子被近似於披風的衣衫包裹著,聞言右手撫胸,微微欠身道:「回稟偉大的、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,貴霜在大漢眼中也只是小國,而且一分為三,但那薩珊王朝則強大無比,縱比不上光輝大漢的偉大,恐怕也不逞多讓。」他的腔調中,帶有一股異域風情。

  「有意思,有意思。」劉岱聞言,笑了起來,指著身前的圖紙,「你的這幅地圖上,可沒有標註什麼薩珊。」

  那人便恭敬的回答道:「這地圖是在西域的疏勒人所繪,並不完善,我的陛下,您如果想要更精細的地圖,我會為您帶來,只是還需要一些時間。」

  「無需如此,」人皇陛下搖了搖頭,跟著笑道:「你只管去那北地的代郡就好,就說是朕讓你去的,然後把你跟朕說的這些個見聞,去和陳卿再好好說一遍,他定會歡喜的,還有這坤輿圖,也一併帶過去……」他指了指身前的那張圖紙,「過去,在洛陽時,他就時常與朕談及此事,這次朕也得讓他開開眼了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