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9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不錯,」唐典也點頭同意,「做事其實最忌兩面三刀,咱們既然都拿出武丁了,又和太守有過約定,餘下的武丁又不是對手,索性就都送出去,表明態度!」

  兩人一前一後的說完,目光都落到了唐太公的身上。

  這位老人沉吟了片刻,緩緩點頭道:「本來,家中因為吳階的事,還有遲疑,但你們在觀了演武之後,居然就有了這麼明顯的變化,倒是讓老夫好奇起來,這太守的兵家事,到底如何,其實就在你們過去觀武的時候,就有個消息剛傳過來。」

  「什麼消息?」

  唐太公答道:「說是有快馬多匹,出城往南而去,看上去是去傳信的。」

  第551章 不尊令,匈奴將

  很快,蘇遼也帶著同樣的消息,過來給陳止匯報了:「那諸多來客,基本上都給家中報信了,正像太守您預料的那樣,真正離開的是少數。」

  陳止放下手頭事物,點頭道:「這是自然的,畢竟當下城外可就未必安全了,他們就算準備的再怎麼充分,帶的人不夠,又不能保證跑得過騎兵,當然會有顧忌,但是這個消息必然是要通報過去的。」

  「想來這些人也是知道了主上在演武之時的情況,知道了武丁兵營的戰力,是以才會放心,要等在城中,」蘇遼點了點頭,隨後又道:「我聽說唐家和劉家,已經有意將餘下的家丁送來了,看來也是想通了。」

  陳止聞言,卻搖頭道:「他們現在將武丁送來,未必就是好事,其實當下這五千人,已經足夠用了,人再多,指揮、調動就成了問題,而且後勤輜重也跟不上了,那物資兵糧,更成問題。」

  蘇遼便問:「那要阻止他們?」

  「也無需如此,只不過這些人要留下來,作個預留,等前線有了傷殘,正好補充上去,不過在待遇上,就不能與現有的武丁軍等同了。」陳止說著說著,話鋒一轉,「對了,我讓人通報的那幾家,可曾停止屯糧?」

  蘇遼知道陳止說的是何事,說道:「雖然幾家口中都答應了,但並沒有停止屯糧。」

  「戰端將起,他們料定此時不能動他們的家族,防止人心動搖,是以有恃無恐,」陳止卻很清楚那幾家的心思,「也罷,那就等一戰之後吧,挾威而壓,當可便宜行事。」

  蘇遼聽到這裡,也微微鬆了一口氣,最近陳止行事太過剛硬,儘管這城中世家一再退讓,但其實是在擠壓著不滿,尤其是陳止捉拿了吳階之後,城裡城外更是暗潮湧動,稍微一個不小心,就有可能爆發反噬,差的可能就是一個火星。

  這種時候,蘇遼實在不想陳止再行險一步了。

  蘇遼又問:「當下夏糧新種,雖未長成,卻還有不少糧食散落在外,若是鮮卑攻來,說不定反倒資敵,代縣以北,是否要堅壁清野?」

  陳止看了蘇遼一眼,說道:「堅壁清野雖然影響來年收成,但卻可讓那北方的胡馬難以就糧,只是我就算發出命令,下面就會執行麼?」

  蘇遼聞言,嘆息一聲。

  當下畢竟不是亂世,不是東漢末年那種環境,邊疆太守也不是真正上馬打仗、下馬治民的諸侯,雖說可以掌握一定的兵權,但到底還是在新漢的體系下運行,只能靠著行政和人事,約束和調動人手,

  普通的行政命令,都會受到世家的抵制,更何況是這種直接侵犯地方世家利益的命令?更不要說,當下的幽州,還有一個土皇帝,在郡守之上,還有個幽平大將軍王浚,其觸角滲入幽州各處,代郡也不例外。

  陳止當下固然有些名聲,也壓服了代郡的大部分世家,只是他的威望還不足以讓世家們割肉,因為對於世家們而言,即便是面對胡人的侵襲,他們依舊還有籌碼。

  「過去戰亂之時,那各方的諸侯往往要建立自己的根基,要有一塊完全掌握的土地,掌握兵權、政權,正徵收糧草、能徵募士兵,其內的一切事務皆可自裁,但如今卻不容易,哪怕我能說服朝廷,卻無法讓王浚放心。」

  看著蘇遼的面孔,陳止說了這麼一段話來,前者頓時神色變化,知道這可是有些犯忌諱的話了,卻也知道陳止所言不虛。

  更不要說,在這代郡的北邊,還有汪荃的屯兵,掌握了大量兵馬,過去涉及到對外作戰的戰略,一般代郡都要與這汪荃的兵馬保持一致,要執行他們制定的戰略。

  想著想著,蘇遼忍不住便道:「按理說,汪荃那邊,應該也得了消息了,就算沒有發現鮮卑的人手,可匈奴的斥候卻幾乎難以隱藏行藏,但汪荃卻沒有任何動靜。」

  「沒有動靜,是因為他接受了命令,」陳止笑了笑,忽然問道:「當城的吳廣書,到現在也沒有親自過來過,此人為一縣之長,但終究是代郡麾下,但從我到來,就沒有見過他一面,他與代郡的聯繫,全部都靠著派遣手下,連巡查過去,他都敢軟禁,看來也是得了些命令,或者是有些見解,想要和我劃清界限。」

  陳梓從旁走來,邊走邊說:「不光是當城,其他兩個縣,也並不怎麼熱衷,只不過他們還不敢做的太過。」

  陳止看了過去,隨後說道:「但是當城現在的處境,卻有些不妙,他恐怕還沒有意識到,自己已經成了一個很大的目標了。」

  ………………

  「這次出兵,是我爭取過來的,只要能成,或許咱們就能在幽州境內立足下來!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