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不錯,先前主上讓我伺機建立諜報,是以查閱了些許卷宗,對著周圍幾個部族的人事,略有所知。」蘇遼點點頭說著:「這何經在慕容鮮卑雖然名聲不顯,但其實對慕容部影響不小,他乃是北地大儒劉讃半徒半友,劉讃此人精通儒學,為北方所敬仰,更是慕容皝、慕容翰等慕容族世子的老師,何經與劉讃關係密切,得其才學之傳承,又藉此成為慕容皝的心腹謀士,更時常以經學、儒學規勸慕容皝,算是慕容皝的半個老師,因此也得慕容皝之父慕容廆的看重,是以在慕容一部中地位不低。」

  「圖清你就是謙虛,你這短短几句話,將來龍去脈交代的一清二楚,哪裡只是略知,分明是深有了解,換了個人也比不上你清楚啊。」陳止笑著嘆息,隨後就道:「不過,此人既然有這等身份,那更要鄭重對待了,此次邀他同往,正好訴說一二,說不定還能得慕容部之力。」

  蘇遼卻皺眉勸道:「慕容部這次受多方圍攻,自身難保,恐怕此戰過後,就要除名,與慕容部族走的太近,恐怕會有後患,主上何不保持距離,只從這何經嘴裡,刺探一二情報即可。」

  陳止卻搖頭道:「只是刺探情報,何經這樣的人如何肯說?他隨慕容皝同來,卻獨自留下來,可見是有主見的人物,敷衍了事只能徒增其惡,倒不如和他們聯絡一二,況且這凡事皆有兩種,我等抵擋戰亂餘波,伺機壯大,只要堅持下來便是勝利,但也不該否定其他可能,多做一手準備總是好的,就算事後慕容部滅絕,推脫為傳言即可。」

  陳止自然之道,這慕容一家子可不是簡單的主,這是個一連建立了幾個國家的家族,不容小視,看似不可能的危難,未必就不能度過。

  只是這些卻不能明說。

  不過,他的話卻讓蘇遼皺起眉頭,說出了一直以來的一個擔心:「主上,有句話,我想了很久,不吐不快。」

  「但說無妨。」

  「當下戰亂乃是無法改變的事,我代郡只能被動防禦,爭取要度過這個難關,若是度過不去,一切休提,是以其他都要為此讓位,但若是度過了呢?」

  蘇遼的話中有一股沉重之意。

  「若是度過了,可大將軍王浚的勢力也要膨脹,到時候主上您在代郡的這些作為,必然要成為他的眼中釘、肉中刺,我等如何抵擋?如果,讓他知道了您和慕容部又有牽連,那就是一個絕佳的藉口,我若是王浚,定會以此為憑,徹底將代郡掃清,到時候主上您的處境,絕對不妙,還望三思!」

  陳止聞言,並未言語。

  蘇遼又道:「我聽說那吳階來拜訪您,不如一見,此人利慾薰心,一心只在自己得失,是以看不清局勢,但若是能以他為突破口,也好給日後留下一線,和王大將軍不至於兵戎相見,見他,要強過見何經!」

  第530章 隱憂?

  平心而論,蘇遼的看法是正確的,因為從正常的角度來看,北疆的戰亂是王浚的大戰略之一,也是鮮卑內部矛盾擠壓的結果,別說是陳止,就算是朝廷也無法阻止。

  面對這種大勢,無論是視而不見,還是逃避,最終都是沒有用的,因為再怎麼鴕鳥,當戰亂爆發之後,切切實實的兵鋒直指過來,那都是無從躲避,也無從抵擋的。

  所以陳止做的諸多準備,蘇遼等人都是不打折扣的去完成,全力以赴的串聯,因為不度過這個關卡,後面的一切都無從談起。

  不過,度過之後的問題,也要提上日程了,做了這麼多的準備,就是為了能挺過去,那麼挺過去之後呢?

  度過危機,也就意味著戰爭結束了,北疆經過一輪戰亂,重回平靜,各種權力關係重新回到原本的狀態,但不同的是,王浚的勢力已經膨脹了。

  但王浚折騰了這麼一圈,最後的目的就是徹底掌握北地,同時將部分力量隱蔽起來,讓朝廷難以發現——那些草原部族的效忠,正是表現形式之一,在朝廷方面看來,這些部族還是**的,但只有了解詳情的人才會明白,這些部族的兵馬,一樣可以被王浚調動。

  況且,不管他的力量相對於朝廷而言如何,至少相對陳止的代郡來說,是覺得的強權,至少蘇遼是這麼認為的。

  「在經過了一番戰亂後,咱們代郡能保證不衰退、不破敗,就已經算是難得了,很難趁勢壯大,真正的壯大,其實是在戰前實現的,便如主上您現在所做的,將各家力量結合在一起,但即便如此,依舊不是現在的王浚的對手,甚至只能和王浚布置在廣寧郡、代郡的屯兵力量相當,況且,主上的這股力量在北疆戰亂中必然會被削弱,再加上各家各懷心思,會越發衰退,而王浚經過籌謀,掌控草原,力量增長,此消彼長,到時候我等只能處於更大的劣勢之中。」

  陳止點點頭,說道:「我明白的意思,乃是為後事計,不過有一點你可能沒有看出來,那就是我即使後退,表現出敬意,王浚也會就此放過我,我若是在戰後主動恢復秩序,將兵丁還給各家,自廢武功,王浚只會認為我是軟弱可欺,更方便下手而已,絕不會有其他可能。」

  陳止當能做出這樣的判斷,因為他通過摺紙,早就知悉了王浚的心思。

  「不過,你放心,這方面我也在做著準備,這紙坊、洛陽來客,乃至一部通典,無不是為此在做準備,但當下確實還不是分心的時候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