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因此,這裡的人是很少能見到這般陣勢的,此時見了,難免浮想聯翩,各個猜測。

  等車隊駛入了近城範圍,這來往的商賈也看到了,同樣是疑惑不已,但他們走南闖北的,見識可就多了,看出了些許端倪。

  同樣,那些世家的人,也借著各處的塢堡、田莊中,以及遍布各地的佃農口中,知曉了這支車隊,紛紛派人過來探查。

  與此同時,車隊還派出了人,過去通報代郡的官府。

  於是,很快整個代縣的世家,就都知道了這支車隊的來歷——

  「這居然是皇上派來代郡,給那位郡守送禮用的!」

  鄭家老宅中,當那位老太公,聽到鄭知、鄭盾兩兄弟的回報之後,這臉色當即就變了。

  「怎麼,這皇上是從洛陽送來的東西?特地給他陳止送禮,這是何等的青睞有加啊!」

  頓時,這代縣上上下下,從百姓到官吏,從商賈到世家,對陳止的認知,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!

  第503章 皇帝略送小禮

  「朕素知陳卿有大志,喜讀書,此番長安之行,自那番邦商賈手中,得西域、泰西之見聞,又有游冊,便略取百箱,以茲愛卿,望勉之慎之。」

  聽完了那位至尊陛下的一番口諭,陳止躬身行禮,口稱謝恩,看著門前的一輛輛馬車,這心裡卻著實有些觸動。

  因為隨後那宦官傳完了口諭,就一臉笑容的過來,與陳止輪起了交情,說清了這些禮物的由來,這才讓陳止心有感觸。

  陳止之前時常入宮,待人平和,不因為宦官的缺陷就看低,對莫安節等有學問的宦官也非常尊敬,於是宮中上下,對他都頗有好感,也願意和他說話。

  「陳將軍,你是不知道啊,皇上在長安城中,著實想念先生的緊,只要一得有書,便讓人收集過來,就說是要給先生您留著呢。」

  宦官說話之際,口中也有感慨。

  原來,那位皇帝是在長安接觸到了西域來的商人,從他們的口中,得知了許多有關西域,乃至更西邊王國的事跡,於是就詢問了許多。

  後來,知道這些商人帶著很多書冊,便讓人收集起來。

  皇帝到長安,其實已經近半個月的時間,這半個月中,他卻也沒有閒著,當然,他不是忙著處理政務,而是興奮於長安和洛陽的不同,於是花費了很大的經歷玩耍起來——

  劉岱自登基以來,一直都是待在東都洛陽,並未來過長安,也不曾觸及關中。

  不過,劉岱到底是劉氏子孫,從小也是聽著祖宗們的豐功偉績長大的,年齡也不大,當然嚮往著關中的金戈鐵馬,時常回憶起祖先幾位皇帝的雄姿,是以這到了長安之後,又是因為蜀地叛亂,頗有一番雄心壯志。

  可惜,他這個皇帝雖然漸漸有了權柄意識,卻還是受制於外人,軍權實難掌握,最終只能被引導著,將這精力,發泄到其他地方。

  只不過,劉岱在這一年中,與陳止頻繁交談,交情早就有了,也一直將陳止視為知己,陳止離開京城,前往北地,他還一直有些遺憾,時常想念,若不是有身邊的宦官阻止,怕是早就不顧身份,寫幾封書信問候了。

  但即便如此,等到了關中,身邊的人對劉岱都是敬畏有佳,卻沒有了陳止那種良師益友的親近,於是越發掛念,正巧那下面的人,為了討他歡心,找了幾個西域的商賈和舞姬,找了些稀罕玩意。

  結果那皇帝問了幾句,就知道了泰西有書,想到了陳止的囑託和志向,就或者直接討要,或者出錢購買,把個諸多書冊,都收集起來,看差不多了,就讓人給陳止送過來了。

  這樣的前因後果,陳止當然是心有感慨,但在感慨過後,又有些哭笑不得。

  「到底是皇帝,富有四海,錢財廣博,更有諸多特權,這數量級和正常人都不一樣,其他人收集書本,都是以本為單位,最多不過累積幾箱,就算是那王家的書痴王奎,他收集書冊,也是一本一本慢慢積累的,結果這位皇帝倒好,這一收集就是成箱成箱的,給我一口氣送來了百箱!怕是西域、西北地界,但凡有些流行的書冊,都被他給拿來了吧。」

  門外的七輛馬車之中,每一個都裝的滿滿當當的,以至於真正做人的車子,只有一輛,就這一輛,還還是人和箱子共存,聽那小宦官的意思,他這一路上緊挨著書箱,車子一顛簸,書箱子晃動,別提有多難受了。

  「皇上派奴婢過來之前,反覆交代著,說是這次時間匆忙,又有那蜀地逆賊威脅,所以這搜集的書冊不多,有點少,也不夠全面,其中還有些許缺頁殘本,說是希望陳將軍您別說他魯莽。」

  聽得此言,陳止卻是更生無語之感,又朝那幾輛馬車一看。

  就這還是匆忙之間收集的,那要是全心全意的搜集,又會是個什麼光景?怕不是要講西域的書冊都一口氣搬運乾淨,才能罷休。

  想是這麼想,嘴裡說的還是客氣話,隨後又吩咐府中僕從,給宦官奉上了幾塊碎銀。

  那小宦官幾句話,得了好處,笑的更是開懷,只覺得自己的幾個同僚,果然沒有說錯,這位陳止陳先生,當真是一個上道的人,難怪傳訊的時候,那麼多人爭搶。

  宦官這裡還在想著,那邊陳止就請著他入了堂屋,之前這宦官帶來了皇帝的口諭,要先在院中宣讀,先在說完了,也就可以敘舊了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