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3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此話怎講?」唐允楞了一下,「資兒,你要是看出了什麼,就說一說,別繞圈子了。」

  「很簡單,」唐資指了指旁邊的牆壁,隔著牆壁的另一邊,坐著慕容皝,「若是要商談這樣的事,就沒有必要將慕容留下來。」

  慕容皝被留下來後,給請到了旁邊的廂房中等候,這堂中除了剛才過來沏茶的僕從,沒有其他人在,所以三人說話才能沒有多少顧忌。

  「但也支開了,」唐典接過話來,「不過唐資說的不錯,這次將我們留下來,或許有拉攏我唐家的意思,但肯定還有其他的考量,咱們也不用瞎猜了,就等太守過來說明吧。」說著,他看向了唐資。

  對這個庶出的侄子,他還是比較看重的,也知道是個人才。

  唐資點點頭,不復多言。

  沒過多久,陳止就推門而入,對這屋裡三人笑道:「讓幾位久等了。」

  幾人連忙客氣。

  「客氣話的,咱們不用多說了,」陳止擺擺手,然後坐了下來,「請幾位留下來,是我知道唐家這三年的產業發展的不錯。」

  他見唐典、唐允的表情略顯尷尬,就解釋道:「這可不是諷刺,陸太守對唐家的成見,我是知道的,但尋常人家碰到了這事,說不定架勢就要傾頹,但貴族卻不然,雖也有損失,失了不少的地,偏偏通過產業、商賈之事,將那損失彌補回來了,足見能耐!」

  三唐一聽此事,先是一愣,跟著面面相覷,隨後是神色各異。

  那唐允是稍微放心下來,同時也是暗暗欣喜,覺得陳止果然是有藉助他們唐家的意思,但唐典和唐資則眉頭皺起,聽出了陳止話中表現出來的、對唐家的熟悉。

  一個上官,這麼了解自己的家族,明顯是特別調查過,這未必是好事。

  「三位也不用擔心,我了解這些,不是出於惡意,而是有心和你們合作。」陳止看著三人,緩緩說出這話。

  唐典依舊還是皺眉,但唐資則心中一動,試探性的問道:「太守所說的合作,指的莫非是那紙坊?」

  「不錯,唐公子果然敏銳,難怪能將唐家的產業擴大,」陳止點點頭,毫不避諱的說道:「我那紙坊的出產如何,想必幾位已經親眼見過了,半個月內,這紙就能大量出產,到時候這般材質的紙張,如果向外販賣,自有不菲收入,只是我畢竟為官,手下也沒有合適的商賈,因此就想著找人合作。」

  「所以,太守就看上了我唐家?」唐典微微點頭,隨後有看了唐資一眼,「唐資,你來與太守分說吧,這商賈之事,我亦不甚清楚。」唐典或許是真不擅長商賈,但他在唐家的地位,比唐資要高,說出來的話更管用,因此不敢貿然攀談,防止受人話柄,難以轉圜。

  這些道理,唐資自然知曉,當下也不客氣,上前就道:「太守是原因將紙方交給我唐家,然後一同開設工坊麼?」

  此話一出,唐典和唐允的神色陡然變化,他們幾乎能感到,胸膛中的心臟,猛烈的跳動了起來。

  那張紙的品相,他們都是親眼所見,很清楚其中價值,若是能夠得到紙方,那對他們唐家而言,實在是天大的好事!

  以唐家在產業上的積累,有了這樣的方子,投入人力物力之後,產出所得,不知道會有多少好處!

  但問題就是,陳止會同意麼?

  這麼想著,兩人的目光落到了陳止的身上。

  陳止卻不答話,似笑非笑的看著唐資。

  唐資渾然不覺一樣,繼續說著:「以今日那紙的品相,若是能有我唐家的人手加入,再朝南邊的中原腹地販賣,當可為太守帶來三倍以上的毛利。」

  「好了,這些話也不用說出來試探了,」陳止搖搖頭,「紙方是不可能拿出來的,唐家若是不願意,我可以去找其他家,並非一定是唐家,其實王家更是理想,只不過考慮到有些因素,挑選了貴族,相信你們都是聰明人,也是能夠明白的,只是我不明白,那樣的好紙,只有三倍以上的毛利?」

  陳止的直言不諱,讓眾人一陣皺眉。

  但無論是唐典,還是唐允,都明白那紙方的珍貴,知道陳止不可能開放出來,因此聽到這番措辭,也都熄了心思。

  「我知道紙方珍貴,但我相信太守也有欠考慮的地方。」唐資微微一笑,侃侃而談,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,「那就是在代郡這片土地上,就算是再好的東西,只要是出產自本地,首先就會被人看低。」

  陳止點點頭,示意唐資繼續說下去。

  後者也不客氣,乾脆的說道:「原因倒也簡單,這士人、名士,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,而依託於此,無論是平時的用具,還是衣食住行,其實都嚮往著更加奢華之物,換句話說,就是南邊的出產。」

  第464章 厚彼薄此,九一占利

  陳止沒有任何意外的神色,而是笑問:「南邊出產的東西,又有什麼稀罕?」

  唐資卻搖搖頭道:「太守自洛陽都城而來,引領諸評風尚,又是徐州彭城出身,靠近江左之地,從始至終所見的,都是那中原腹地的物件,是以見怪不怪,所以不明白我們代郡這邊的風土人情。」

  陳止淡淡說道:「代郡之民倒是淳樸,代郡之士與他處比起來,也不見多少不同。」

  「正是這個不見多少不同,才是關鍵所在。」唐資索性放開了說起來,他也知道,既然陳止透露出了意思,那自己當然要抓住機會表現,不光是強化陳止和唐家合作的決心,更要儘可能的得到好處,「代郡地處邊疆,邊疆比起中原腹地,那是貧瘠太多了,這也就制約了我等代郡士人,又與胡人風氣的雜糅,也讓我等在中原名士的認知中,要低上好幾個檔次,存在著某種歧視,為了改變這種局面,我代郡之人,無不以效仿中原腹地為風尚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