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8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儒雅文士笑了笑,做出了請的姿勢:「諸位,請進吧,我家將軍和吳先生,已經備好了酒席,等待你們了。」

  「有勞了。」

  眾人聽到這裡,才知道這人是汪荃的人,不過汪荃本就是王浚麾下的中郎將,追隨王浚在東北地界參與了幾次對胡族的戰爭,被提拔為中郎將後,就被派到幽州西邊鎮守,掌握兩個郡的屯兵,在廣寧郡和代郡都算是一號人物,他和吳階一樣,都代表著王浚。

  在場的不少人,過去並未見過這位北地將領,心裡還略有忐忑,等見了人,卻又意外起來。

  汪荃看上去是一個頗為精明的人,穿著儒服,留著長須,眼睛細長,臉上帶著笑容,但皮笑肉不笑。

  只是這副尊容配上他屯兵將領的身份,就顯得有些古怪了。

  他跪坐於矮桌之後,位列主席,見眾人入帳,就招呼起來,吳階在他的左手邊,看著眾人,笑而不語。

  代郡的世家子弟們,朝兩人恭敬行禮,各自落座。

  軍營中的酒宴,就算再怎麼精心布置,也是比不上城中酒樓的,眾人早都有了心理準備,他們這次過來,就是因為吳階臨走前,留下來的暗示。

  不過,酒席之中,吳階仿佛忘記了這事,居然半點也不提及,倒是談論著代郡的風土人情。

  眾人也只能配合著談論,但心裡卻逐漸焦急,他們此來,可不是為了談這個的,這大老遠的趕來,還有可能被新太守察覺,事後埋怨,若就過來聊聊家鄉,誰都受不了,嘴裡吃著的東西,更是味同嚼蠟。

  「諸位,」見眾人的情緒差不多都起來了,吳階和汪荃對視一眼,停下了風土之言,話鋒一轉:「這次請諸位過來,是有事相商。」

  來了!

  頓時,幾家青年不約而同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,正襟危坐。

  「不用這般嚴肅,」吳階擺擺手,看了汪荃一眼,「還是讓汪將軍跟你們說說詳細情況吧。」

  「諸位賢侄,吃著,喝著,聽聽本將請求,」汪荃笑著接過話頭,「此事,說起來還有些難為情啊,蓋因此求,有些挖陳太守牆角的意思。」

  不少人一聽,就暗自打了個眼色,暗道果然是沖陳太守去的。

  「是這樣的,幾日前匈奴入侵,委實讓本將心驚,這才意識到邊軍守備有諸多漏洞,就想著要加強一番,誰曾想,昨日又有探子來報,說草原不少部族有意動,似有大舉南下的意圖,本將一聽,更是心急如焚啊……」

  看著汪荃一臉焦急之色,在座眾人不由暗暗嘀咕,這位的戲演的著實不錯,只是這等軍情隨意拿出來,給世家透露,本就不怎麼可信,因此他們心裡認定了,此話實為藉口,就是為了後面做鋪墊呢。

  「所以,本將決定,用三個月的時間,加強邊疆一線的防禦,在這代郡邊界築一座堡壘,只是如此一來,耗費巨大,石料、人力、錢貨不知道要花費多少!」

  他頓了頓,不出眾人意料的,提出了自己的要求:「所以,這接下來三個月,希望諸君的家族,能全力支持邊軍築堡,這也是為了代郡的安寧,相信諸位的家族,以及陳太守都能理解。」

  邊軍要築城?

  眾人對視幾眼,露出驚訝之色,不知道是真是假。

  邊軍如果築堡,肯定不是塢堡,而是近似於村鎮的據點,如果投入足夠、時間夠長,甚至可以發展成城池。

  大漢北疆沿線,就有許多城池,最初是由軍中領頭興建,經過多年經營,成為堅城,只是其中投入不知道要有多少,往往是由王朝主持,最起碼也得由一方軍閥、諸侯支持,當下的幽州,如果說誰有這個實力,那非王浚莫屬。

  一個屯兵中郎將,統領一萬左右的兵馬,就是算上屯民也沒有多少人,還要守備和耕作,沒有外力的幫助,是萬萬難以成功的,但因為汪荃這麼一句話,就讓代郡家族拿出錢財人力,給予幫助,那也不現實。

  築城的投入,同樣是在讓世家割肉,就算有王浚作保也不例外,世家找王浚的目的,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利益,如果投靠王浚,還要花費這麼多,那他們何必捨近求遠,太守不是更好的人選麼?

  想到這裡,很多人都有了決定,便敷衍著稱讚,但沒有一個願意拿出真金白銀的——

  在場的雖世家小輩,但能代表家族過來,加上之前在代縣,各家拜訪吳階,說定了些條件,所以這些人過來,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決定權的,最起碼可以先商談一番,拿個章程回去,給家中長者過目。

  但等飯局吃到最後,還是一個出頭的都沒有。

  吳階也不著急,他和汪荃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,現在只不過是提前透個信兒,等北疆戰事的消息逐步傳開,這些家族會主動上門,到了那時候……

  「這些家族的人力、財力、物力,盡數都要被邊軍消化,沒有了這些家族的財力、物力、人力,他陳止如何還能成事?怕是沒有世家的扶持,他連站穩都不可得,靠著南邊輸過來的些許人手,又能成什麼事?沒有當地人的配合,他只能是寸步難行!待得其人政令不通,我就當獻上妙計,讓大將軍收服這陳止,方能彰顯我之才能!也好報了此番羞辱!更讓陳止知道我的手段!」

  想著想著,吳階嘴角輕輕勾起,露出了一抹淡然笑容。

  第443章 吳君陽謀算三家【求訂閱!】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