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0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督郵,乃朝廷派去考察地方官員得失的官員,有很大的權柄,可以臨機決斷,奪官去職,而派出督郵的大背景,實是源自朝廷的一項善政——

  當時漢廷財政艱難,又有各地反應,那些沒有經過正規途徑,靠著黃巾軍功得官之人,在各地倒行逆施,擾亂了很多地方。

  這也正常,馬上打仗的人,突然為政一方,不是科班出身,能做好的是少數,而且那個時候,只能通過戰功出頭的人,多不是世家子弟,得不到教育機會,很多都是文盲,而且過去貧窮,一朝權在手,哪有不橫徵暴斂、貪、污】腐、敗的。

  正因如此,不知有多少投訴直奔京城,促使朝廷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,就是將這些得官的野路子,都給擼下來。

  如此一來,就苦了真心要有一番作為的了,因被貼了標籤,成了一個整體,個人的能耐反而不重要了,只要你是黃巾軍功得管,都得下馬。

  劉備就是這群倒霉蛋中的一員。

  當然,也有少數世家子弟是順著黃巾之亂而起,但這群人沒有人會去找他們的麻煩。

  不過,朝廷做事講究個名正言順,總不能平白就把人家的官職拿掉,這也顯得朝廷刻薄寡恩,所以督郵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,派將出去,最不缺的就是種種藉口,順理成章的拿掉,再宣之於眾,讓人覺得是為民做主,輿論士林宣傳一下,馬上百姓就交口稱讚。

  不知道有多少黃巾起家的人,栽在這個上面,還因此壞了名聲,不得翻身,而且因為通訊的問題,這邊下馬了,那邊還不能及時得到消息,往往沒有警惕。

  但劉備不然,他在督郵上門的第一時間就有所警覺,很快發現了對方目的,並且意識到自己無法抗衡朝廷的意志,索性演上一場,說是這督郵要吃喝拿卡,要貪墨民脂民膏,所以他劉備不屑與之為伍,鞭打一番,掛印而去。

  不要覺得掛印而去,是多麼瀟灑,當初劉備為了這麼一個官,在京城求爺爺告奶奶,最後還是沾了別人的光,被捎帶上,才能為之。

  現在官印一扔,前路如何,他根本就不知道,他又不是穿越者,不知道天下將亂,不知道漢室將頹,不知道群雄並起,也不知道天下三分。

  那個時候的人,還以為漢家還當三百年。

  就這麼一個不起眼的人,咬牙扔掉了好不容易得來的官印,不知未來如何,走的時候,聲情並茂的一番演講,刻意淚如泉湧,以此養望,被百姓所記。

  無權無勢無世家,只能從名望著手,最起碼,他比陳止多了清白名籍,還可為之。

  就是這麼一番手段,非但沒有讓朝廷得到名聲,反讓劉備刷了名望,不過後世之人,往往記住了劉備的演技和眼淚,將他描述為反覆無良之輩,忽略了他的手段和警覺,仿佛這是個事事靠人的淚包。

  「成事從來無善輩,但說立國稱帝靠的是眼淚,那不是對其他人的侮辱麼?豈不是說,這個時代絕大部分的人,都比不上一個只會哭的?這種邏輯,小孩子都能明白,難道還會有人被迷惑?哭能哭來天下,那天下人應該都不會哭。」

  搖了搖頭,陳止收斂思路,停下追憶,看到對面的拓跋鬱律,正眉頭緊鎖,思考著問題,知道對方終於意識到一點問題了。

  不過,很快拓跋鬱律又問道:「就算如此,但九品之法,終究還有局限,為何當初不多考慮一些?」事到如此,二人的對話,已經由單純的局勢分析,有了變化。

  「當然不是,我在秘書省為官的時候,看過幾本文獻,上面對九品法的描述,和如今不同,觀其行間之意,這九品法在建立之初,本意是調節士族流動的方向,掌控士族輿論,乃至接納士族意志的嘗試,不只是九品之法,就連之前用官僚代替世卿,也是為了倡導價值取向,打破地主豪強對權柄的掌控,只可惜,讓狐狸制定法度管理狐狸,再由狐狸去長期執行,又怎麼會不變味?」

  拓跋鬱律一愣,沉思片刻,最終拱拱手,露出了心悅誠服之色,點頭道:「原來如此,在下這次是真的受教了,也知道該如何做了,有話要對陳君明言。」

  第438章 結盟與人口

  「哦?」陳止眼神微動,「拓跋兄此言何意?」

  拓跋鬱律就道:「陳君對這些想的這般透徹,如今有執掌一郡,定是有心大有作為的,以你之才,就算是只是一郡之地,肯定也能積攢驚人實力,我若是現在就投靠了王浚,未來王浚與陳君意見不合,讓我對你不利,那可就左右為難了,若是不從,難免被人說是背信棄義,可一旦相從,不說壞了你我交情,就說對上陳君你,我就沒有半點把握,所以……」

  「所以?」陳止從那話中,已經聽出了一些,有所猜測。

  「我回去會告知叔父,跟他提議與陳兄你結盟的可能,如此一來,不管是匈奴威脅,還是我鮮卑內戰,乃至王浚對陳君的壓力,都可從容應對,只不過……」拓跋鬱律說著,觀察著陳止的表情,希望從對方的臉上,看到意外和經驗之色,可惜他失望了,陳止深入如常,連眼神都不見變化,就好像拓跋鬱律說的,是什麼無關緊要的話一樣。

  拓跋鮮卑雖是草原部族,但能與匈奴漢國纏鬥許久,還不算擴大,乃至屢屢讓匈奴吃虧,足見豈能,連王浚都會抓住機會,想方設法的籠絡,又何況是一方郡守?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