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不等他們再多說幾句,又有人過來,說是幾位尊者到了。

  「王公居然親自來了。」

  「還有朱太公和唐太公。」

  「真是給陳太守面子啊,當初陸太守來的時候,也就只有朱太公出面了吧?」

  伴隨著話語一同進來的,就是幾位年歲不小的長者。

  他們拄著拐杖,在眾人的簇擁中進來。

  陳止給拓跋鬱律告了聲罪,也走了過去。

  「見過幾位尊者。」

  「見過陳太守……」

  就這樣,陳止與眾人先後落座。

  隨著幾位老者的一一到來,氣氛漸漸達到了**,連剛剛抵達的陳止,和被眾人眾星捧月一樣圍著的吳階,都出面迎接長者。

  和彭城幾大家族的老一輩太公一樣,代郡的太公們,或許不再是族長了,但卻對家族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,如那王老太公,在太原王家都能說得上話,與王浚都能攀上親戚。

  不過,這樣的老者、長者、尊者,並不都在代縣,而且也不是都喜歡這樣的場合,況且也有特殊情況,真正到達的只有三位,就是王家、朱家和唐家的三老。

  所以等他們一來,午宴才算是有了開始的基礎。

  他們到來的時候,其他人也都停下了各自的事,做出了恭候的模樣。

  隨後,陳止與三老上主位,吳階坐邊上,拓跋鬱律坐客席,其他人則依次落座,分兩邊。

  「早就聽說陳太守乃是青年才俊,名滿天下,今日一見,果然是名不虛傳啊,老夫看過這麼多的人,太守你的風度,才稱得上名士啊!」那王太公一坐下,就稱讚陳止。

  」哪裡,王公抬舉我了。」陳止客氣回應。

  「不是客氣,你的《師說》我看過,很是歡喜,讓小輩都學著呢。」王太公笑呵呵的說著,指著廳堂中的幾個人,「他們都會輩呢,也會解詞,有空陳太守不妨替我考較考較他們的學問。」

  被他指著的那人,卻顯得有些尷尬,因為這位王太公口中的小輩,是相對於自己而言的,實際上這幾人的年齡都不小,其中還有一位國字臉的男子,頗有威嚴。

  此人名為王霍,乃是王家族長層次的人物,比陳止少數也大個十歲,剛才還在笑著給兩個侄子指點這等午宴的要點,轉臉就聽祖父在那指著自己說話,要多尷尬有多尷尬。

  偏偏他還發作不得,只能是故作不知,硬是咳嗽了一聲,然後對身邊兩個侄子問道:「你們《師說》背的怎麼樣了?有空我得考較一番。」

  旁人聞言,不由搖頭,誰沒看到,王太公那手指就是指著你說話呢。

  要說,這也是王太公太過長壽所致,從座次上就能看得出來,那朱家和唐家的兩位長者,也只是陪在一旁,就是因為和這位王太公差著一輩。

  那王老太公搖頭笑了一聲,又對陳止道:「以太守之學識,足以開宗授徒,不知此番北上,可有這般心思?」

  陳止搖頭輕笑道:「我這點微末技藝,怎麼能授徒?豈非是誤人子弟,再說了,此來代郡為太守,政務諸多,怕也是難以分心啊。」

  「太守還是謙虛,老夫年輕之時也曾為官,略有一點心得,」王老太公似乎談意正濃,「太守可與我等同心協力,可得垂拱,以太守之才,可高枕無憂。」

  陳止點頭稱是,卻也留意到,那話中世家有心與官共治之意。

  有王太公起頭,這兩位也不願閒著,都開口了。

  朱太公卻是一下將話題轉了回來,說道:「世叔說的不錯,其實不光是文章,就說太守那副《明月賦》,我看過摹本,真箇是好字啊,連河東衛女都稱讚了,那還只是贗本,若是真跡,該是何等氣象?真是便宜了清湖那老兒了。」

  話中透露出和清湖先生王謙似有交情。

  陳止則擺擺手道:「長者謬讚了,陳某這點微末之技,哪裡能跟衛夫人比,想來她也只是客套之言。」陳止知道,對方口中的河東衛女,名為衛鑠,人稱衛夫人,是有名的書法家,在原本的歷史上,連書聖王羲之都向她學習過書法。

  當初徐州武原王家的一名子弟,得了衛夫人一幅字的摹本,獻給了清湖先生王謙,就得到過稱讚,由此可見一斑。

  「太守太謙虛了,」朱太公露出笑容,話鋒一轉:「今日老夫也是厚顏來此,想要請一幅字回去,不知可否?老夫亦知道,太守之字並不輕易許人,如今傳世之作亦不多,但實在是喜愛的緊,方有這不情之請,只請一幅,絕不多要。」

  邊上的王太公和唐太公聞言,都不由眼皮子一跳,暗道此老臉皮真箇厚。

  今日他們來此,都知道陳止是有意藉此宴席,聯絡代郡世家,其實是一個相互賣交情的時候,只看陳止的字,確實價值不小,但還不至於讓朱太公這等年歲的人厚顏相求,對方這般作態,不過是用這個方法,奉承陳止,投其所好,來拉近和陳止的關係,賣個人情。

  求一副好字,還能得個人情,這才是拍馬屁的高端境界。

  只是這位太公話裡有話,又當前一步,王老太公和唐太公自重身份,總不好拾人牙慧,不能效仿,只能暗暗嘀咕。

  就是吳階,也神色微變,眉頭一皺,又泛起心思。

  陳止自也看出了其中貓膩,笑道:「我這點字,若能入太公法眼,也是榮幸,待過個幾日,太公可送文過來,我為您謄寫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