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關鍵時刻,他也顧不上什麼身份地位了,有唐家的例子在前面,如今自己將把柄送到了陳止手上,那憑著對方算計匈奴的手段,不拿給自己和家族捅上幾個窟窿,那才叫奇怪。

  問題是,鄭實不能讓此事發生!不管是他個人的前程,還是家族的命運,都不能重複唐家的故事,尤其是在眼下這個局勢不明的時候,說不定最後的情況,比唐家還要慘!畢竟,陳止背後有人撐腰,不出意外的話,六年任期坐滿,鄭家說不定一直要被壓制,就算中途人家高升了,影響力留下來,也夠鄭家吃一壺的。

  關鍵是,鄭家能等,能潛伏几年再起,可他鄭實年齡放在這,可是不能蹉跎了,一旦去職,仕途渺茫!

  有這種種考量,鄭實自然顧不上面子,懇求的情真意切。

  「鄭都尉,你現在還是都尉,該代表官位威嚴,又是鄭家的家主,表現著一家氣象,該有一點氣度,何必如此作態?」陳止停下腳步,轉身說著,「本官讓你回去準備,就是要你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,鄭家要做什麼,都回去想清楚,本官會有詢問你的時候,當下就不要在這裡敗壞官府和鄭家的名聲了!左右,送鄭都尉歸家!」說到最後,陳止衝著兩名家丁吩咐,這耳聞立刻遵從,不顧鄭實的掙扎,將他架起來,朝著鄭府行去。

  頓時,眾人都噤若寒蟬。

  尤其是盧講等代郡官員,從中看到了陳止的另一面,不同於之前的從容,也不是溫潤,而是一種平靜中的殘酷。

  連陳梓、楊宋、蘇遼等追隨陳止從洛陽過來的部署,都從中看到了一點不一樣的地方,似乎在抵達代郡,真正掌握了此地的權柄後,陳止開始表現出另外一面了。

  不過,對陳梓等人來說,過去的陳止,也不是隱藏了什麼,而是他過去的職位,更多是偏向於事務,是執行的一環,能做的好就足夠了,體現不出太多的個人意志,但太守的位置就不一樣了。

  「莫非這才是他掌權之後的真正樣子?」

  正當幾人思索之際,陳止卻笑著說道:「好了,一點插曲,實在讓吳先生見笑了。」

  吳階趕緊說不敢不敢,心裡對陳止越發顧忌起來。

  隨後話鋒一轉,看著盧講等人說道:「鄭都尉和鄭家的事,都不是公事,代郡當務之急是擺脫匈奴入侵的騷亂,在這之前,我不希望有人傳出其他消息,今天的事,都不要外傳。」

  「是,是,我等明白!」

  盧講等人趕緊表態,唯唯諾諾,等陳止轉身走去,看著其人背影,盧講才驚覺,自己竟已是滿頭冷汗。

  第424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!

  城門前發生的這一幕,終究是傳了出去,但有陳止的警告,親歷者不敢明目張胆,所以知道的人在少數,其中的大部分還是當地士族。

  這些士族之間,本來就有著複雜的聯繫,彼此之間很難保守秘密。

  尤其是鄭家忽然將代縣的子弟都叫回家中,然後閉門不出,還是令代郡的大小世家都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,在知道了鄭實所為之後,這些人也都沒了出頭的想法。

  除了世家之外,那些根基不深的大部分官員,以及好些個吏胥卻是沒有接到消息,因此當他們在次日,聽聞大將軍王浚專門派人過來嘉獎陳止的消息後,都是一臉錯愕。

  「……代郡太守陳止,破敵有功,彰朝廷之威嚴,滅匈奴之氣焰,余甚欣慰,是以有次嘉獎,予上好陳帛黃金,並表奏朝廷,為你請功!」

  吳階站於公堂,手裡捧著王浚的那封信,嘴裡說的,是信中特別標註出來、要當眾念給陳止的話,這些話讓這堂上堂下不知情的眾人,都頗為意外,覺得那位大將軍,當真會收買人心,他們這邊匈奴剛去,那邊就派人過來嘉獎了。

  包括劉寶、耿擎等人在內,則不動聲色觀察局勢,同時思索著背後含義,他們作為世家姻親,還沒有得到鄭家的消息,不免多想了些,不過也有如盧講這般,知道昨天發生在城門外的一幕的人,卻也不聲張,更不說明。

  「你看看這一個個的,都露出了這樣的表情,」楊宋站在後面,和陳梓、蘇遼等人同列,「莫非他們都沒看出來,這封信寫的是多麼匆忙?光說賞賜的事項,卻連具體數額都沒說清楚,明顯是還在斟酌,拿捏不好分寸,怕給多了吃虧,給少了讓人寒心,卻因為時間緊迫,不得不先把信送過來。」

  楊宋他們是陳止的從屬,雖還沒有正式的官職,但已經有了頭銜,都是陳止這個征北將軍麾下的司馬、主簿,若是有心,只要陳止一個表奏上去,就能得到實認,只不過作為幕府從屬,其俸祿不是朝廷支付,要陳止自己解決,因而最好的選擇,是他們也在官府找個職位安身,名實皆有。

  不過,雖然暫時還沒有官府之職,但代郡上下很清楚他們的地位,也不阻止他們以征北將軍麾下的名義,入公堂旁觀。

  楊宋列席,只是一聽,就聽出了信中貓膩,不由笑了起來,他昨天沒有跟隨陳止外出巡查,而在城中了解兵家事,但事後也聽陳梓敘述了,心裡有底,看的比別人多一些。

  「這種時候,就不要拆台了,」陳梓在旁低語,「從眼前的情況來看,那位大將軍還是想要和太守和睦相處的,至少表面上要營造這般氣氛,不知道能持續多久,但若能利用好,足夠太守在這裡立足了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