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張應真正謀劃的,是尚書令的位子,陳止最後是被拿來立威,敲山震虎的。

  但王浚現在的做法,就截然不同了,一個郡的郡守,牽扯各方利益,那個代郡原本的太守,肯定也有自己的利益,就這麼輕易挪動,怎麼看都不正常。

  另一邊,楊結看了從屬官和董緒一眼,道:「你們及時過來通報,實在辛苦,先找個廂房休息一下,我讓人備上酒水、瓜果。」

  董緒二人也有眼,知道這翁婿二人有話要細說,自己留下來,聽了什麼不該聽的,難免尷尬,但若是大司農想要追問、詳細了解,他們也得隨叫隨到,因此都在行禮之後,就順勢退下,跟著楊家僕從,找了間房暫時落腳。

  啪!

  突然,楊結的手在桌上用力一拍,語氣低沉的道:「王浚太囂張了!這麼一封建議,他也敢冒充軍情,大張旗鼓的宣傳出來,背後定有人張羅,否則你我的衙門之中,不可能這麼快就知道,簡直豈有此理!朝廷調度郡守,是吏部的事,是中樞的決定,他一邊疆守將也敢置喙,還敢出言干涉!」楊結的話中,充滿著濃濃的不滿和憤怒。

  但他也清楚,以王浚的地位和影響力,以及朝廷對他的倚重,這所謂建議,其實就是通牒了,尤其是在朝廷有心要敲打他、打壓他的時候。

  事實上,朝廷諸公的心裡,也都是心弦緊繃,因此王浚那邊稍微有點動靜,楊結立刻就往壞的方面想了。

  這朝廷任命兩個太守過去,將王浚挑選的人頂替,本就料到王浚會有應對,現在他的這封上書,恐怕只是個前奏,是投石問路,應對的頗為巧妙

  王浚並沒有拒絕朝廷的指派,只是略作更改,算是做出了妥協的姿態,既然如此,朝廷也不好做的太過。

  陳止嘆息著道:「最大的可能,是諸公對王浚妥協,將提議確定下來,因為在朝廷的眼中,都是邊疆之地,都是危險之處,都需要依仗王浚的人馬,那我去哪個郡縣為太守,其實影響不大,最多是重新布置一番。」

  對朝廷來說,影響不是很大,但涉及到具體的人,這影響就太大了。

  「張應才保舉了幾天,我與陳公與他爭論,加上鄧太常、趙鴻臚出面斡旋,前後幾次碰頭,才定下來,雖說波折不少,但時間其實不長,結果王浚一個邊將,這麼快就知道了,不光知道了,他派來的信使,還及時抵達洛陽了,到底是誰泄露的消息?王浚的手,伸的也太長了!」

  越想,楊結越是惱怒,涉及到自家之事和朝廷威嚴,不由他不憤怒,裡面蘊含的信息,更讓他隱隱不安。

  但憤怒不能解決問題,發泄了幾句之後,這位大司農又鎮定下來,看著陳止道:「這些都先放放,也不是你需要擔心的,擺在眼前的問題,是王浚的這個建議,一旦被朝廷採納,那你抵達北疆之後,要面對的局面,就截然不同了!我會儘量阻擋,但你也得提前做好準備。現在是有些騎虎難下,畢竟你的任命已經確定,如果沒確定,還能爭取換一個地方,現在也不好脫離北疆了。」

  楊宋在一旁暗暗點頭,他一樣能看出其中兇險。

  可以說,王浚此舉有點四兩撥千斤的味道,輕而易舉的就將朝廷的敲打之舉,分化瓦解,讓他自己利於一個不敗之地。

  本來,按照陳止他們的分析,此去北地,固有危險,但所選之地還算穩妥,靠近幽州中心,占地也不大,需要管理的縣不多,要操心的政務瑣事也不會很多,加上有代郡在西邊為屏障,可以阻擋匈奴漢國的壓力,讓陳止頗為從容的適應政務。

  但隨著王浚的建議一出,局面整個就翻轉過來了,被認為是屏障的代郡,若成了陳止的目的地,那他的處境就一下子變得無比危險了。

  楊結眉頭緊皺,從座位上站起來,來回踱步,末了說道:「匈奴記仇,朝廷探子反饋過來的信息,說是匈奴的大將軍、新封的趙王劉曜,對你很是敵視,多次在公開的場合表示,只要有機會,就將你擒拿、斬殺,這事我本不想說,以防亂你的心,畢竟你北去固然靠近匈奴,但廣寧郡的位置不算太遭,還有鮮卑部族在中間阻擋,有代郡作為屏障,匈奴再怎麼樣,也無法全力應對,但現在不一樣了,你若入代郡,等於是給其他郡縣做屏障,和匈奴漢國直接接壤,情況就複雜了!」

  說著說著,他猶豫了一下,又道:「如今,并州之地大部分都被匈奴侵占,只有劉琨還在堅持,但他也被逼出了晉陽,北上占據著雁門一帶,也是搖搖欲墜,若非劉琨和拓跋鮮卑關係密切,有援軍支撐,怕是早已遭了毒手,劉琨尚且如此,你若是去了代郡,沒有外援相助,恐怕情況不妙,這樣,我修書一封,送與劉琨,他現在人在雁門,與你相近,或許能互相扶持……」

  說著說著,他嘆了口氣,看著面微變的陳止,嘆息著說道:「這個消息,外界還不知道,都說劉琨仍然據守晉陽,與匈奴對峙,其實是朝廷不願消息擴散,防止士人議論,掀起民憤,其實早在兩三月前,劉琨就離開晉陽了,也不知道晉陽眼下是否陷落。」

  原來,劉琨本為晉陽太守,自新漢與匈奴停戰後,這并州之內,只有他還在頑抗,在并州大部都被匈奴占領後,劉琨依舊固守,前後與匈奴幾次鏖戰,辛苦堅持。

  但兩個多月前,他被匈奴算計,領軍出擊,救援一部,卻被截斷了後路,靠著和拓跋鮮卑的關係,才能突出重圍,又在雁門落腳,抵禦匈奴,但也和晉陽城內失去了聯繫,他的舊部固守晉陽已有幾月,最近時常有城破的消息傳來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