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3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楊結看了陳止一眼,又接著道:「至於范陽郡、北平郡,這兩個地方的可能性也不大,先說范陽郡,郡守幽州,也是州治所,管轄八個縣,人口眾多,直面冀州,這樣的重地,莫說張應不會給你,王浚更不會放手讓一個外人經營,至於北平郡,一部分土地是王浚從段部鮮卑的地方奪來,是他和段部鮮卑聯繫的橋頭堡,有著幽州第三的人口,所以他同樣也不會放手,張應也不會選擇這裡。」

  簡單的幾句話,可謂抽絲剝繭,體現出楊結對幽州局勢的了解,讓陳止對這個老丈人的評價,也不由提升許多。

  楊結喝了一口水,跟著才道:「這餘下的三個郡,遼西郡臨海,又與平州相接,是王浚掌控兩州的中轉之地,他不會輕易放手,而廣寧郡、上谷郡,在范陽郡北,代郡和燕郡的中間,地方不大、人口一般,所以這兩郡讓你過去的可能性最大。」

  「廣寧郡、上谷郡?」陳止咀嚼著兩個名字,若有所思,他知道,這個地方,位於後世的赤城一片,再往北就是諸族聚居之處了,魚龍混雜,極難治理,但正像楊結說的那樣,張應若將他外放,不是讓他去享福的,而是要刁難他,讓他難以晉升的。

  楊結的聲音再次傳來:「最近,廣寧郡、遼西郡兩地太守,因故被王浚驅逐,被他換上了自己人,朝廷也有意加派人手過去,考慮到遼西郡的特殊性,你最有可能是往廣寧郡任職!」

  第392章 世家一動,家丁成千

  廣寧郡,是宣武統一南北後,將上谷郡西部單獨劃分出來,以置廣寧郡,下轄三縣,為下洛縣、潘縣、涿鹿縣,郡府在下洛,有三千九百戶。

  結合楊結的分析,與陳止自己掌握的信息,他基本可以確定,自己外放廣寧郡的可能性非常大,所以從楊家離開之後,一回到自家府邸,就著手搜集廣寧郡的資料。

  七日後,張應正式升任尚書令,隨後流言漸起,其中就有涉及陳止去留的。

  留在洛陽的幾位陳止好友,接連拜訪了陳止的府邸,和陳止交談了之後,一個個憂心忡忡的離開了。

  果不其然,在張應為尚書令的第三天,吏部尚書就遞交了一份建議,是有關朝廷對幽州的掌控力越發衰弱的問題,建議派遣得力之人過去主持局面,維護民生。

  隨後,又有幾官提到,幽州正好有兩個郡守的空缺,都是被王浚驅逐出去的。

  這個問題,朝廷不好直接找王浚的麻煩,但若放任的話,對權威又有不小的影響,於是在一次御前會議後,這個提議被肯定了下來。

  緊接著就是人選了。

  其實,這個提議被拋出來,其中的緣故眾人心中清楚,知道是張應的立威之舉,陳永、楊結等人更是早就料到了。

  不過,料到歸料到,並不代表他們準備讓張應作威作福,況且輕易妥協,對方說不定還會得寸進尺。

  在經過一陣明爭暗鬥後,事情最終還是確定了,由陳止擔任廣寧郡的郡守,但作為彌補,他還得到了不少意外收穫,比如今年的上計之事,就可以討論一下,即便廣寧郡上年境況不好,也怪不到他的頭上。

  除此之外,更有許多五品位上的便利,以及幾個虛銜的加封,當然了,還有理論上的人情。

  這樣的結果,算是得到了一個平衡。

  等陳永將消息帶回去,陳止也沒有異議。

  「時間就定在一個月後了,你先把秘書省的事物安排一下,會有人和你交接,按照我等的約定,之後的兩年之內,你可以調派幾個得力人手過去,如那董緒、周傲等人,還有你府上的蘇遼,都是不錯選擇,吏部那邊會給予方便的,另外,在兵家事上,你也可以安排一二人手,畢竟是邊疆,他張應也不能強壓我等。」

  陳永的交代,是他們和張應這幾天以來不斷交鋒的成果,等於給了陳止幾個選擇面較廣的人事調動權限,總比一個人單槍匹馬過去要好得多,也方便開展工作。

  「多謝叔祖和諸位費心了。」陳止點頭稱謝。

  「老夫倒是無妨,不過其他人那邊,你是要有所表示,」陳永撫了撫鬍鬚,「不過這個表示,也不好使錢財,也不好設宴,但你的書畫皆為上品,可以為之。」

  陳止點點頭,表示明白,心裡則在計劃著後面的計劃。

  現在確定有一郡給他施展,還有一定的軍事自主權,大有可為。

  陳永又道:「一個月,說長不長,說短也不短,你將秘書省的事交接之後,可以先歸家,去家裡看一看。」

  說著說著,他露出一抹笑容:「自從遊學以來,守一你還未曾回家吧,就連大婚,都因為皇上的關係不得歸故里,如今功成名就,為五品官,為上品人,豈能不歸鄉?有道是富貴不還鄉,如錦衣夜行,當去看看。」

  「小子記得了。」陳止點點頭,他很清楚陳永的意思,回家一趟,不光是要榮歸故里,還有一個主要的工作,就是招攬人手。

  這個時代,是世家的時代,在人們看來,想要辦事,沒有能比自家族人更信得過的了。

  陳止歸鄉的一個重點,就是在彭城陳家,乃至下邳陳氏中,選出親信和家丁,一同北上,才好照應,也算是提攜同族。

  果然,陳永接下來道:「下邳那邊,老夫寫了信送去,選出幾個機靈的人隨你同行,以後幫你打點上下,再讓幾位從小就練武的好手跟過去,護衛左右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