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8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此言荒謬!」

  不等劉岱回話,太常鄧蒙就反駁起來:「大鴻臚你也說了,陳止是派過去聯絡的,是為了之後的大典協調兩邊,可不是派遣過去,給你鴻臚寺做差事的,再說了,陳止乃是太樂令,是我太常府之人,難道我調動自己的屬官,還要和鴻臚寺交代?這不是本末倒置麼?也是有違官制、禮制!」

  「鄧太常,你這是在混淆概念啊。」趙珉絲毫也不退讓,冷笑一聲,「陳太樂是你太常府的從屬官,這不假,但他並非是你的私官,歸根結底,我等都是為聖上分憂,為朝廷做事,當下最重要的,就是接待屬邦使臣,這是彰顯國朝威嚴的事,豈能等閒視之,陳太樂擅長統籌謀劃,其若在我鴻臚寺中,一人可抵幾十人,能為朝廷分憂,這種時候,鄧太常你還秉持著門戶之見,這是何等狹義!」

  他這一連串的話扔出來,登時就給鄧蒙戴了幾個帽子,後者豈能善罷甘休,雖不至於拿出冷臉,但語氣上也有些不善了——

  「大鴻臚此言還是差矣,國之大事在祀與戎,我承認接待來使重要,能比得過祭祀麼?所謂來使,也高觀禮,要弘揚威嚴,也要靠禮,那大典之事,才是正道。若按你的說法,那才是本末倒置,為了一個環節,而忽視整個祭祀大典的重要,這是一葉障目啊!」

  趙珉冷笑依舊,毫不客氣的指出問題:「休得胡言,你將陳止喚回去,是為了那文評、丹青評等事,以為我不知道,那祭祀大典根本就沒有讓陳止接手!」

  鄧蒙搖搖頭,語氣頗為冷硬的道:「文評等事,事關名教教化,難道就是小事?名教關乎社稷根本,涉及後世傳承,半點也不能忽視,何況這本是陳止籌劃,他若不來主持,誰人能夠勝任?就算是將陳止叫到這裡,他必然更看重凝聚了自己心血的文評!我是考慮到這一點,才沒讓他接祭祀大典,否則萬一讓他顧此失彼,豈不是弄巧成拙?但這也只是暫時,待文評稍定,這大典的相關之事,也要由他把控,怎麼到了大鴻臚這,就成了不讓他接手了,也不知道是聽了哪裡的謠言。」

  二人你一言我一語,誰都沒有退讓的意思,其他列卿不由暗暗搖頭,對引起二人爭執的陳止,也生出了興趣,不少人都拿眼睛去看太僕陳永。

  但這位老臣卻是一副眼觀鼻鼻觀口、事不關己的樣子,仿佛被人爭搶的不是自己的族孫一般。

  兩位九卿大臣,當著皇帝的面,就這麼吵鬧起來,連劉岱都找不到插話的機會,令他很是鬱悶,畢竟他將九卿召集過來,是因為匈奴的那檔子事,要商討對策,結果剛起了個頭,提到了陳止的名字,這兩位就開始爭吵了。

  好在這樣的事,其實並不少見,別說現在是召集九卿的小會,就算是朝會大殿之上,這樣的事也不少見,早期新漢禮制不齊全的時候,甚至還曾全武行上演。

  不過,聽著聽著,這位人皇也感興趣起來了,他對陳止和文評同樣充滿了期待,對陳止更是欣賞,見兩個重臣因陳止鬧了口角,尤其其中一位,還是有名的老好人、秉承中庸之道的鄧蒙,另一位過去對陳止語氣不善,結果現在都拿出勁頭來了,他也免不了有些好奇,乾脆就津津有味的聽著,也不勸阻。

  皇帝的這番作態,讓其他人很是無奈,列卿之中也有那位張家的張應,他聽著聽著,眉頭一皺,覺得陳止果然危險。

  「陳止只在太常府為官不到兩月,和鴻臚寺聯繫不足一月,就把這兩位上卿弄成了這個樣子,這能耐也太大了,還有他那個文評,我本料到風潮不小,卻也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程度,這人又能折騰,又有能力,還能很快出政績,就算是按著王布的想法,將他調往外地,怕是一個不小心,就要被他累積到了足夠的功績,直接回洛陽來了,為穩妥計,不如找一個品階夠高,不怕他不接,同時又難出成績,沒有個幾年難以冒頭的位子給他……」

  想著想著,張應陷入了沉寂,權衡利弊,想要找一個合適的職位,將陳止調走。

  就在他思考的時候,還有一人全神貫注的聽著兩卿爭吵,眼睛裡閃爍著異樣的神采。

  這個人就是新任的大司農,楊結。

  他也是三楊之一,楊濟的兒子。

  「這陳止還真不錯,可以讓兩位列卿這般爭奪,已經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,而那文評我也去看過,確實有趣,而且很有深意,既滿足了名教的教化之意,又幫助太樂署、乃至太常府集權,手段非同一般,這樣的人,確實是個合適的人選,不錯,不錯,出色。」

  這麼想著,過了一會,他忍不住也詢問起來,想要知道陳止在鴻臚寺又做了什麼。

  他一開口不要緊,其他幾位列卿,也順勢出聲,只不過他們不是想了解陳止,而是要趕緊平息了這場爭論。

  最終,這列卿所言皆為陳止之事,連皇帝都參與進去了,興致勃勃的談論文評和陳止,展望接下來的幾評,格外精神。

  這一幕,讓侍候在側的中常侍莫安節看得一陣無奈。

  諸位,跑題了!那匈奴人還放不放了?

  第371章 為國背鍋,使人驚懼

  其實,匈奴人到底會如何,皇帝也好,列卿也罷,還真就不怎麼擔心,原因正像陳止與幾位友人分析的那樣,匈奴很難再興兵了。

  新漢若是不怕耗費錢財,也不顧諸多隱患,依舊可以拉起一支人馬,再攻匈奴,但這樣也會刺激到匈奴,讓本來有了分散跡象的匈奴內部,再次被外力逼迫著團結到一起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