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第328章 感時皆可贊,與帝言金曲

  皇帝劉岱是在御書房中接見陳止,雙方會面的時候,氣氛友好而熱烈,皇帝劉岱一見陳止,那兩眼仿佛放光一樣,透露出難以壓抑的喜悅。

  「愛卿,朕真是聞名久矣,來人吶,快快賜座!」

  在陳止行了拱手禮後,劉岱趕緊就吩咐小黃門,讓他們搬來胡椅,給陳止賜座。

  在旁邊侍候的莫安節見了,不由在心中嘆息,在這之前,他就看出來劉岱對陳止的態度非同一般,但考慮到這位畢竟是皇帝,不好對一個臣下太過客氣,所以莫安節在見面前,就隱晦的提醒,這賜座等等,乃是恩寵,算是獎勵,切不可一開始就拿出來,以維持胃炎。

  卻沒想到,這位九五至尊本來答應的好好的,可一見陳止,就什麼都不顧了,迫不及待的就先賜座。

  帶的座椅拿來,陳止致謝之後,順勢坐下,莫安節在嘆息之際,也開始打量起這位名聲在外的人物。

  陳止的名字,他不止一次的聽過,也有心留意,但相對於整個帝國而言,單獨的一位人傑,並不能讓他耗費太多精力,因為龐大領土內,無數事情反饋過來,諸多問題浩如煙海,相比之下,陳止對莫安節來說,就好像是突然閃爍的一顆星辰,或許明亮,但未必持久,每年都有類似的人物出現。

  不過,現在這個人站在自己面前了,他才發現了其人的一點不同尋常。

  「這陳止到是定得下心,其他人第一次見到皇上,哪怕皇上再怎麼熱情,也該有一絲不自然、拘謹,但這陳止的言行舉止,卻瀟灑隨意,根本就沒有半點緊張,莫非真是個天生名士?」

  這個時代的士人,追求名士風度,對於這個風度,有很多解釋,有追求隨心所欲不逾矩的,也有追求不滯於物的,也有追求隨心不羈的,但無論是哪一種,有一種是共通的,那就是面對權勢的時候,可以保持尋常心,在這種心境的加持下,任何行為都顯得風度過人。

  而皇帝無疑是權勢的頂點,面對皇帝的時候,越是放得開的人,越是讓人佩服和尊敬,乃至傳出佳話。

  莫安節自幼跟隨在皇帝身邊,輔佐劉岱,過去就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物,在劉岱登基之後,更是什麼人都見過,一雙眼睛早就磨練出來了,能看出一個人是故作姿態,還是真心所為,是以才會意外陳止之心。

  在莫安節心中感慨的時候,劉岱已經和陳止熱火朝天的聊了起來,不過和一般的君臣奏對不同,這次皇帝問的不是公事,也不是指導,更不是商討,而是噓寒問暖,詢問陳止在平時生活中的諸多細節。

  聽著這位皇帝不斷問著陳止小時候的趣聞,問著他平時在家中的日常,問著那個書林齋如何經營等等,莫安節不得不中斷感慨,輕輕咳嗽兩聲,以作提醒。

  劉岱這才回過神來,也覺得問這些有些不像話,不禁收斂心思,然後從一堆奏摺中抽出一冊,展開之後放在陳止的面前。

  莫安節本來都放下心了,等見了那一冊裡面的內容,臉色頓時又變了。

  只見裡面寫著的赫然就是《師說》一篇,不同的是,這篇文章的字裡行間時常看到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,赫然是注釋和心得。

  莫安節每天都陪在劉岱身邊,哪裡不知道這些心得體悟,都是皇帝親筆寫下來的,這時候在文章作者的面前攤開,目的何在,那是顯而易見的。

  「愛卿啊,朕時常研讀師說一文,甚有感悟,你來看看,裡面可否有偏差之處?朕還有幾個疑問,難以紓解,愛卿既然在此,豈不正好給朕解惑。」

  在劉岱滿含期待的目光中,陳止則鄭重回答:「陛下,臣這篇文章寫的乃是師道,而陛下所為,乃是聖人之道,師道傳到授業解惑,而聖人之道則是教化蒼生,其中雖有相通之處,但亦有迥異之處,聖上當則其共通之處,摒棄歧義,以行天下。」

  陳止沒有依照皇帝的意思,對《師說》進行講解,而是話鋒一轉,說了這番話出來,讓劉岱略感錯愕,但莫安節則是一愣,跟著不由點頭,他當然聽出來了,陳止其實是在規勸劉岱,讓他意識到自己的職責。

  「這陳止不錯,只是從他這番名士風度,以及所言之話來看,實乃是能臣、干臣,一般的官吏碰到皇上這般態度,那肯定要趁勢而為,討好帝心,以期維持恩寵,但這陳止反而在這個時候規勸,是真正心懷天下的表現啊。」

  有的時候,對一個人的印象的改觀,就是這麼簡單,因為陳止的這些話,莫安節頓時就對他充滿了好感,看著陳止也覺得順眼許多,頓時就覺得皇帝對他的憧憬和禮待,都是應該的了。

  劉岱在錯愕之後,也很快恢復過來,他雖然任性,但並不愚笨,聽出了話中之意,心裡情緒有些複雜,覺得陳止和自己想像中有些不同,興致略有衰減。

  不過,他還記得本來準備的話題,於是收起《師說》,又問道:「聽聞愛卿最近於書院有所建言,朕知此事並不易得,可有難處,可以說來。」

  陳止對這個問題並不意外,順勢就道:「此事臣已有定計,不過這書院乃是名教之事,不可輕視,既然皇上問起了,那臣就將這後面的布置,先給陛下訴說清楚。」

  「哦?」劉岱剛剛還興致衰減,聽到這裡突然就來了興趣,眼睛再次放光,身子前傾,「愛卿快講,朕十分好奇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