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4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現在,隨著諸多書院的消息傳開,京城中倒是有不少人再次議論起來。

  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百家茶肆。

  這座茶肆,位於鬧市之中,卻顯得幽靜深遠,說是茶肆,其實更像是酒閣,共有三層,占地不小,來往皆是文人墨客,而且背景深厚,內里有諸多說書人——這個還是起源自陳侯,有這一番故事——這說書人說的,卻也不是傳奇話本,就是真人真事,而且多為當朝之事,被譽為是天下間消息最為靈通之處。

  每日都有大大小小、老老少少的士人、名士來此品茶,然後聽那說書人講述最近的消息。

  毫無疑問,眼下這說書人提及的,多數都是軍國大事,其中就有北疆大敗、匈奴各部族要來使之事——隨著時間的推移,那消息眼看是攔不住了,朝廷方面索性也不封鎖了,而是開始引導輿論,將劉淵身死和匈奴來使聯繫在一起,雖然沒有明說,但那背後的含義卻十分清楚——

  雖然戰場失利,但靠著謀略,令劉淵殞命,匈奴各部畏懼,於是遣使而來,以求安寧。

  這樣的戲碼,雖然牽強,但在特殊的輿論渲染,以及民眾心理的配合下,竟是漸漸成了主流,與之相應的,就是這個故事的角色之一,占據了很大篇幅的陳止,最近也時常被百家茶肆的說書人提起。

  今日,隨著三日之約被定下來,這說書人,又說起了陳止和書院的恩怨來,也讓不少人期待起來。

  「不知道這個陳止,到底是口出狂言,還是真有底氣,不過也就是三天,三天之後,就可以見分曉了。」

  「等會出了茶肆,就得有人開盤口,下賭注了。」

  「有點意思,我那書院雖然不在其中,但正好借著名義過去觀望,湊湊熱鬧。」

  ……

  熙熙攘攘間,消息順順利利的傳到了徐吉的耳中。

  這位徐家公子頓時大喜,他這個時候,已經帶著自家兄弟,從楊府出來,還在疑惑,怎麼陳止那邊還沒有什麼大動靜,結果一下子就傳來了這麼勁爆的消息。

  「我只是略施小計,不過是放出風聲,那王布等人就聞風而來,如今事情的發展,更是順利的出乎意料,陳止自掘墳墓而不自知,實乃蠢人,後面只需靜觀其變即可!哈哈哈!」

  想到開心處,這徐吉竟是在牛車上哈哈大笑起來,全然不顧來往行人的詫異目光,一派放浪名士的做派。

  只是,他的好心情在抵達自家府宅的時候,卻是瞬間跌落谷底,因為他在家中見到了一名吏胥,帶來了吏部的文書。

  「他還真敢如此!好大的膽子!我看你還能囂張多久!」

  看著那文書上,將自己革職的決定,徐吉徹底陷入了癲狂,暴怒喝罵的時候,隨手就將手邊的幾個杯盞、花瓶砸在地上,然後猛烈的喘了幾口,又冷笑道:「我倒要看看,在我這一番計謀過後,陳止你還能撐到什麼時候,等你不得不被調離,再看你是什麼臉色!」

  啪!

  話音落下,他又拿起一個杯子,摔在地上。

  ………………

  同一時間,在那宮中,皇帝劉岱亦聽聞了陳止的消息,不由高興起來,跟著又詢問道:「陳止既然已經正式上任了,那也就是朝中官吏了,為何之前朝會,沒有見到他?」

  那中常侍莫安節無奈的說道:「陳止不過是太常從屬之官,雖然也在京城,但官品為七品,只有大朝會的時候,方能上殿,平日裡的朝會,是無須相從的。」

  新漢的這個規矩,劉岱也是知道的,只是過去並不怎麼在意,現在被莫安節這麼一說,才明白過來,點點頭,又道:「你說的也是,不過他現在已經上任,那朕也就能召他覲見了,大伴,這件事你安排一下吧。」

  莫安節遲疑了一下,才道:「皇上,奴婢這邊正有個關於陳止的事,要稟報給您,你聽完之後再做決定吧,奴婢覺得,這幾日若是召見陳止,並不是合適的時候。」

  「怎麼回事,怎麼做什麼都不成,」劉岱登時就不高興了,「那朝中之事,朕要顧慮這個,要考慮那個,都不好直接做決定,也就罷了,怎麼召見個人,也都不行?你說說,到底又是什麼事?」

  莫安節一見皇帝的表情,這心裡就咯噔一聲,知道這位主又要任性了,但話又不能不說,就把太樂署發生的事,詳細的敘述了一遍。

  這朝廷的探子,可以說是無孔不入,莫安節的描述有如親眼所見一樣,同時也把這背後的意思,跟皇帝說了通透。

  但是,劉岱卻沒有半點覺悟,反倒是眉頭一皺,抱怨起來:「不就是幾個書院的爭端麼?何必鬧得這麼大?居然還逼得朝廷命官,給他們調解,簡直荒唐。」

  莫安節一聽這口氣不對,別等會這皇帝對書院說出什麼話來,那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,於是趕緊就道:「皇上,這太樂署本就有協調書院之責,他們去找陳止理論,也是應有之意,總不能讓他們書院之間越過朝廷,自己處置吧?」

  「大伴說的也有道理。」劉岱點點頭,沉思了片刻,就道:「這樣吧,也不是什麼大事,不就是三天後,書院來個品評麼,陳止連劉淵都能氣死,何況是幾個書院,那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,他說三天後可以解決,朕就信他,也沒理由因此就不召見,你還是去安排一下,朕這兩天就要見陳止一面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