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84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皇室的威儀?」魯王搖了搖頭,「這禮儀可以維持威嚴,但威儀靠的不是這個,而是兵馬,如今戰場情況不妙,劉淵的死是最後塊遮羞布,而且他死,想來朝廷在短時間內,是不會對匈奴再用兵了,會採取分化之策,那麼再很長時間內,都沒有可以拿出手的戰功,這算死劉淵的事,會被反覆拿出來說的,陳止未來的名聲,不見得會損傷皇室威儀,我倒是覺得,劉蓋此舉大有可為,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想到的,莫非真是大智若愚?」

  劉墨聽到這裡,嘴角下意識抽動了下,他如何不知道,自己父王這句話的潛台詞,就是直都覺得琅琊王劉蓋,乃是不靠譜的郡王。

  郡王拜師的消息,很快就從魯縣朝著周邊輻射出去,這諸多村鎮,連同其他縣城在得知消息的時候,也都伴隨著那日王府晚宴的事跡,於是陳止的名聲,步步的蔓延開去。

  結合他之前在開陽縣等地的所為,連同琅琊王在青州的影響力,這件事很快就在整個青州範圍酵,那杏壇論道都被暫時放到了旁。

  整個青州上下,言必說陳止,無數人都在思考這是個怎樣的人物。

  隱約之間,陳止之名有了冠絕青州之勢。

  只是身處眾人議論中心的陳止,在低調的收了那位性情多變的琅琊王為弟子後,倒也留下了些典籍書名,讓琅琊王回去研讀,只是這個弟子畢竟與眾不同,和陳蟄不可同日而語,重話之類的是不能說的,但既然拜了老師,陳止也只能儘儘任務。

  畢竟這個學生,著實不好拒絕,而且考慮到種種關係,陳止將他收為弟子,也有著有利之處,所以這次拜師,在各方的默許下,順利進行了。

  陳止自然不會就真的以郡王之師自居,依舊還是以禮相待,雙方稍微交談了幾天,待得陳物的傷勢已無大礙,陳止行人便再次踏上了旅程。

  這次的旅程,還是劉綱、陶涯、趙興、6映陪同,連同關係稍疏的周延、魯靖也加入進來,以及徐慮、蔡究這兩位傳敕之人護衛在側,而左清則留了下來。

  他們這些人所組成的車隊,這次的目標,乃是這個龐大王朝的都,洛陽。

  不同於自彭城前來青州,那只是兩個州郡之間的旅途,現在他們要從地方的州郡,前往整個新漢王朝的心臟地帶,陳止在出之前,就已然意料到,這路上或許會碰上許多不同的風光,只是這些也都只是插曲,便不細表了。

  卻說那日陳止在王家宅院中接下敕令,王府與官府就安排的人手,帶著這個消息,連同陳止立下的功績,往彭城陳家報訊,與此同時,朝廷方面,也派出了專門的隊伍,前往下邳陳家。

  比起陳止他們的車隊,這兩支人馬無疑要快很多,當陳止他們新的旅程剛走過五分之路程的時候,王府派出的人馬就抵達了彭城了。

  「請問陳家怎麼走?」

  這為的人,卻不是王府之人,而是官府的胥吏,名為張江,倒也生的儀表堂堂,他們到地方,先打聽起陳家的位置。

  那被問的人就說了陳家祖宅的地址,然後話鋒轉,又將陳止在城中的宅子,以及在城外的莊園說了遍。

  這下子,張江卻犯起愁來:「這該把消息先往哪邊傳?」

  他這正想著,那人又道:「不過,我看諸位也是有差事在身,那就先別去陳先生的府宅了,直接往他們陳家的祖宅去吧,省得沾上麻煩。」

  第296章 殺了個乾乾淨淨

  「哦?老鄉,聽你這話,莫非陳先生的家裡,碰上了什麼麻煩?」張江畢竟在官府當差,聯絡上下,哪裡聽出這話背後的含義,就追問了兩句,「還望老鄉能說個明白。」

  他此來就是為了傳陳止的消息,哪能放過此事,登時就追問起來。

  「其實也不是麻煩事,是不知道從哪裡來了一個大漢,找上門來,要和陳君比試,那身手好生了得。」那人說起來,嘖嘖稱讚,「你是不知道,咱們這城裡也有幾個好漢,據說能夠伏虎,但多數時候,也是被那大蟲追得滿山跑,結果這個找上門來的大漢,那是能把大虎追得滿山跑啊!」

  張江卻聽得眉頭皺起來,追問道:「你說麻煩,就是此人?他既然是過來找陳君比試的,這見不到陳止的人,難道是難為了陳家之人?」

  「怎麼可能?」那人眉毛一挑,「別說咱們彭城了,就是真箇徐州,又有幾人敢對陳君不敬?陳君遊學離開之前,那是何等氣相?諸葛家的諸葛言知道麼?陳君和他談笑風生,更不要說其他人了,那個大漢找來之後,見陳君不在,居然就不願意走了,說是要等陳君回來。」

  張江這下子是聽糊塗了,不由說道:「這不是挺好的麼?那又哪裡來的麻煩?」這麼厲害的人,有沒有鬧事,那還能有什麼麻煩。

  「我這不是沒說到地方麼?」那人居然還有些不快,覺得被打斷了性質,「這問題就是此人啊,這不是前不久,有幾個大和尚從南邊過來,說是什麼涼水寺,還是熱水寺的,說是過來傳法的,你想啊,這佛家也有得到高人,聽說上承至聖先師、老子的道統,那也是有學問的人,他們要傳法,咱們郡守、縣令也不會阻止,對吧?」

  張江聽得哭笑不得,這佛家自打傳入進來,借著幾位得勢王爺的幫助,站穩了腳跟,但因為乃是外來,拜的是外神,還不敬祖先、損毀髮膚,一直都和其他各家有著隔閡、分歧,雖說玄學大興,有無之論盛行的今日,不少的經學、玄學大師,都逐步接納了佛學,但你要說這佛門是繼承了孔子、老子的道統,那簡直就是驚悚了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