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79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萬萬沒想到,他們還是低估了皇帝的性子。

  不是說不能封給爵位,只是這劉淵之死對外宣傳是一回事,但在朝堂之中很多人並不會認可這樣的功勞,你給個官職也就罷了,再給封個爵位,普通的官員一看,就要心生不滿了,況且他們也不願意讓陳家多一尊爵位。

  最後,在一番討價還價後,在皇帝的悶悶不樂中,給了一個聊勝於無的將軍頭銜,也算是個妥協的標準。

  這些個內情,旁人或許不知道,但通過對局勢的了解,還是能推測出一二的,所以趙興有了判斷,陳止也有自己的猜測。

  他結果那封敕令,應下徐慮二人的恭賀,就拿讓陳舉去取些銀兩,要借王家之地,擺上宴席,這可不是他喜好排場,而是俗定的規矩。

  再說了,這裡乃是王家的場所,是王家的地盤,宣布了這樣的時,按著樸素的想法,也想沾一沾這喜氣和貴氣,所以才有賓宴的這個說法。

  王棱倒也會做人,在銀兩上沒有客氣,然後吩咐人手,迅速去安排,同時將劉淵的消息,傳回族中。

  另一邊,見陳止接下了敕令,徐慮和蔡究也放下了心,要知道他們不止一次的聽說過,那些有些名望的名士,拒絕朝廷的官職,乃至做出種種誇張之舉,到時候名士的名聲更上一樓,那些過來傳訊的人,可就都慘了。

  現在陳止應下,他們二人的任務完成,人也鬆懈下來,和陳止等人說笑起來,那結交的意思很明顯。

  說了幾句,徐慮忽然壓低聲音道:「陳先生,我們再來的時候,還得了陳太僕的囑託,他的意思就是,您在這邊如果名聲已經起來了,就沒有必要非要參加杏壇論道了,咱們也了解過了,最近這段時間,您做了不少的事,名聲已經夠響了,其實是離開的好時候了。」

  「哦?」

  聽著這個囑託,陳止的腦海里,蹦出來一個詞。

  過猶不及。

  仔細一想,確實如此,事情發展到現在,無論是在開陽、臨沂,還是這魯縣,乃至大半個青州,輿論和勢頭都發生了偏轉,本來最大的焦點是在杏壇論道上,但眼下卻都被陳止蓋住了風頭,很多大老遠跑過來的名士,本期帶著在杏壇論道上一鳴驚人,現在也不得不暫時蟄伏,積蓄力量。

  「這個氣氛和節奏不對,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憋著一口氣,打算在杏壇論道上和我一較高下呢,這樣動嘴皮子的事,著實沒有多大意思了,既然我已經拿到了官職,雖然只是一個太樂令,但也足夠了,是可以做一些實事的,既然如此……」

  心裡有了決定之後,陳止對接下來的行程,這心裡已經有了腹稿,就道:「這事我已明了,待得我那書童調養些許,處理一些掃尾之事,就可動身西去,先往洛陽,拜見陳永公。」

  徐慮和蔡究聞言笑道:「既然如此,那我二人不妨晚走幾日,與陳先生你一起上路。」

  陳止點頭,然後又道:「我等年齡相仿,二位不用這般客氣,今後不妨以名相稱。」

  徐慮二人對視一眼,同時大笑道:「固所願也,不敢請爾。」

  此話一出,雙方親近許多,加上陳歡這一層的關係,幾句話後,就有了多年老友的味道。

  與此同時,在這魯縣的另一側,那糜軍將軍也接到了情報,眉頭一皺,一拳頭砸在桌案上。

  「征北將軍?他陳止不過一世家子弟,寫得一手字,作得幾篇文,帶著幾個家丁,擋住了幾個匈奴人,就得了這麼個稱唿!何其不公!何其不公!」

  他若是知道,按著皇帝的意思,本來是要給陳止封爵的,不知道又會作何感想,但此時他在一番發泄過後,卻還是嘆了口氣。

  「讓人手都回來吧,既然陳止得了這個名頭,那確實不是我能動的了,不過……」

  他的眼中忽然閃過一點精芒。

  「聽說當初京城有人委託姜義,因此才使得兩人生出一點齟齬。」

  同一時間,有關陳止受封、劉淵身死的消息,迅速的在城中傳開,更有一支人馬,帶著消息,朝著彭城奔去!

  第293章 姜義訪陳

  當陳止接了敕令的消息,第二日傳了出去,聽聞此事之人,都是在驚嘆之餘,卻忍不住嘆息起來,他們中的不少人,看出了這件事的遠景。

  「要不怎麼說,這陳家要起來了呢!這先是陳公擔任了太僕,未來未必就沒有更進一步的可能,再加上這入夢公子陳止又受到皇上看重,這一個老輩,一個新一輩,足以支撐陳家四十年啊!」

  「征北大將軍啊,當年宣武北伐的時候,6家的那一位,不就是這個頭銜?能和這等人物有同樣的頭銜,那可真是不一般。」

  「還有那個賊劉淵,此僚何等奸詐可惡,如今終於殞命,真是大快人心,也不知道北伐的官兵,取得了幾勝,若是能一戰殲滅匈奴,將之趕回大漠,也不失為佳話。」

  ……

  街頭巷尾,議論不絕,除了驚嘆陳止的官職、頭銜,就是驚嘆於劉淵之死,緊隨其後的,則是有關北線戰事的期望和分析。

  相比之下,那杏壇論道仿佛已經被人遺忘了,很少有人提起。

  「這個情況,陳止的風頭已經太盛,有些壓倒其他了,這並非是什麼好事。」

  聽著酒館之人的議論,那孫敏、曹慶、荀折、魏歐等人在一張桌上吃著酒菜,議論著當下之事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