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8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不過陳止等人卻如無所覺,他們住進了王家在魯縣的宅院,然後就安定下來。

  王家一行人來此的目的,本就是為了挑戰劉韻言,打破王家的那個賭約,如今陳止不光在對弈的時候贏了劉韻言,連帶著將對方的性命都給收割了,可以說是超出預期,所以王棱在安排了幾人的住處後,就忙不迭的和家中聯繫,同時給身在京城的堂兄王導去了封信。

  然後,整個王家上下忙碌起來。

  文會的事要繼續準備,對左家也是著力拉攏,圍繞著這次匈奴王子殞命,王家更是展開了一輪公關。

  正像王棱說的那樣,這事看起來是陳止做下的,但發生的載體不是陳止個人,而是王家車隊,陳止不過是王家車隊裡的出頭人。

  非要將陳止和王家的關係割裂,一來損傷了人情關係,二來顯得王家沒有擔當,像是懼怕匈奴和朝廷,連一點麻煩事都不敢直面,這第三,不利於王家日後招攬清客、門客,因為你王家今天能在關鍵時刻為了甩鍋,可以把責任推卸給陳止,以後是不是也會如法炮製?

  所以,疏通關係,王家責無旁貸,也不會推卸。

  除了王家,馬圖等人為了名望,在抵達了魯縣之後,也是走親訪友,幫陳止製造輿論氛圍,拔高這件事的意義。

  其實,他們要做的事不多,之前劉韻言的挑戰,連同王府突然下令捉拿一干匈奴人等,早就將這個事給炒作起來了,等王家車隊入城,消息傳出來,不用曹匡等人露面,整個事情就順理成章的蔓延開來。

  很快,下到販夫走卒,上到王爺孔府,就沒有不知道陳止,不知道他的所作所為的,但奇怪的是,官府方面卻保持著安靜和沉默,沒人去見陳止,也沒人邀請他赴宴,但同樣也沒有人去斥責他,似乎都在等著什麼。

  「他們在等朝廷給這件事定性,因為這是最穩妥的做法。」

  陳止等人閒談的時候,劉綱問出了心中疑問,趙興如此回答著。

  趙興顯是深悟此道,見劉綱略有不解,就解釋說道:「任何事情,只要官方出面,就會在民間有倡導之效,所以要謹慎,不過也不用擔心,這事不會有什麼反覆,只要出去聽聽街頭巷尾的議論,就知道陳兄所為乃是英雄之舉,人人傳唱,朝廷不會和民心作對的。」

  趙興不是誇張,他口中的民心,不是平民百姓的心,而是士林、士族的看法。

  由於王家等人的運作,加上陳止所為本身的傳奇性,連同劉韻言之前的囂張之舉,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,讓這魯縣周圍的世家宗族都關注此事,而且多數都是推崇陳止的。

  一種認同陳止的輿論氛圍正在逐步形成。

  等第三日,有騎兵入城,帶來了劉韻言的屍體,這股氣氛接近了沸騰。

  劉韻言的屍體,本是被一名匈奴騎兵攜在馬上,隨隊伍一起撤離,但中途被朝廷的騎兵一追,匈奴隊伍散了,這騎手為了減負,將屍體扔在地上,但最後也沒有跑得出去,等這騎手被抓,審問後得知了劉韻言屍體所在,官兵便又折返回去,將那屍體找到,帶回魯縣。

  「這就是那個匈奴王子?」

  看著劉韻言的屍體,劉墨心情複雜,他對這人其實頗為佩服,畢竟一人遠來,接連挑戰中土好手,是個人物。

  但北線大敗的消息傳來,他的心念也有了變化,大軍未能勝利,再想到匈奴人在自家封地上的行徑,難免有種恥辱的感覺,結果這個感情還沒醞釀起來,那人就死了。

  「既然死了,就收斂好,給朝廷送去吧,畢竟是一國王子,不能怠慢,另外,著人給王家送個話,就說七日後,我在王府設宴,款待諸位遠來的名士,尤其是陳止先生,一定要請過來,我要當面向他請教。」

  命令傳達下去,整個魯縣的目光頓時就都集中過來了,人人都意識到,魯王府對陳止一行人的態度,終於清晰了。

  只是那位魯王聽了,卻忍不住搖頭:「這小子,做事還是不乾脆,他說七日後,其實還是想拖延,等朝廷的態度,殊不知命令一下,消息傳出去,旁人就以為定性了,就不會再觀望了,哪裡還需要等到七日後?只是比起從前,多少有些長進了。」

  魯王對自己的兒子評價過後,又道:「說起來,朱守和糜軍最近都要過來,到時正好一同上宴,這兩個一個是江左望族的庶子,一個是勛貴之後,此番來我魯縣,是要各展神通啊。」

  他正說著,突然有名僕從過來,在他耳邊輕語一句。

  「哦?琅琊王來了?怎麼現在才告知本王,速速有請!」

  就在這魯縣中兩王見面的當頭,在新漢的北邊邊境,也有一王,正在發話。

  「諸位愛卿,如今我族大勝,有了在這并州立足的根本,但切不可掉以輕心,還要等漢廷那邊傳來的消息,看看他們朝中到底是要如何應對,才能有所針對。」

  說話這人,年齡不小,神色威嚴,面色蒼白,臉上有疲憊之色,但說話的時候意氣風發,雙眼仿佛能夠放光。

  他的穿著頗為寬大,衣袍之上隱約能夠見龍。

  若有新漢朝廷的大臣在這裡,只要一眼就能認出來,這人正是匈奴之主,如今自稱北漢王的劉淵。

  劉淵其人立於殿中高台之上,看著台階下方的眾人,緩緩說著:「以後的事,還要有勞諸卿,諸將也得將兵馬帶好,隨時準備再戰!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