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陳止與那匈奴人的以史論史,將那匈奴人說退,和一言公子之事,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,請他是說得過去的。」

  另外一人提到陳止,露出了一點佩服之色,似乎對陳止的作為頗為讚賞。

  第一個人則說:「話雖如此,但嚴格論起來,是不能和一言公子比的,而且我覺得這事仿佛有人在背後刻意推動、造勢,因為你看啊,那匈奴人到底是什麼來歷,沒有人知道,陳止說出來的話雖然有道理,但若是將那匈奴人換成一個經學大師,情況也許就會不同了,相比之下,一言公子的事跡更為難得,畢竟說退的乃是鮮卑的大家。」

  另一人就道:「話雖如此,但陳止畢竟也沒有拿出真的本事,前兩天我隨張兄去拜訪過陳止,張兄你也是知道的,當時就和陳止論道了,一番話說下來,就讚不絕口了,連連誇讚,再說了,你也是度過《師說》,聽說過王彌之事的,難道還不清楚陳止的本事?」

  「哦?還有這事?這麼看來,陳止確實是有本事的,但他終究沒有真正證明過,就算是傳聞中他將王彌罵死了,可王彌那是什麼東西?一介賊寇罷了,依我看,若是一言公子當面,那王彌也未必能討得好來。」

  這兩人說話的時候,沒有刻意控制音量,因此不光是劉綱等人能聽到,其他相鄰的桌子上,也有不少人聽聞,登時留神起來,也都說起了請帖的事。

  說道了一言公子的請帖,然後就比較著二人高低,最後都同意了第一人的看法,認為陳止確實是缺少一個證明自己的事情。

  他們如此一說,劉綱越發驚訝了。

  「怎麼好像這整個茶肆的人,都不像是剛剛聽聞,而像是早就知道這件事了?消息傳的未免有些太快了吧。」說完這一句,他再看似笑非笑的陶涯,瞅了瞅默然不語的陸映,已然明白過來。

  陶涯這時候就說:「其實這些人也挺有意思的,陳兄和那個劉翟的對話,以史對史,都是明明白白的說出來的,當時在場的眾人,都是證人,而且都記下了不少語句,所以事後就能流傳出去,但相比之下,那個一言公子姜義的事跡就有些奇怪了。」

  劉綱沒有追問,而是點了點頭,明白陶涯的意思。

  陸映則道:「說是有鮮卑的大家出面,但直到今日這個鮮卑之人到底是誰,還是說不清楚,仿佛在刻意模糊,只知道複姓慕容,不僅如此,按著傳聞來看,當時在場的除了姜義和那個鮮卑大家,還有兩邊的僕從,有寺中高僧,有諸多名士,還有許多的見證人,這麼多的人在場,偏偏沒有一個人能說出二人到底說過什麼,論道何方,只是說一言退胡,這就非常奇怪了。」

  陶涯點點頭,壓低了聲音,正色說道:「相比之下,陳兄所為這城中之人皆知,有人讚賞,有人搖頭,更是多有議論,有些人覺得陳兄的話體現出深厚底蘊,有些則乾脆就說是痴人囈語,各有看法,所以有褒有貶,相比之下,那個一言公子則近乎都是稱讚,被整個城池上下所推崇。」

  「你這麼一說,好像真是這麼回事!」劉綱頓時就意識到了其中的緣故。

  陸映則搖頭說道:「這事當真有趣,評價那位一言公子的時候,這些人都是都是針對著事情本身,加以稱讚,等到了陳兄這邊,就細緻的評論他說的話了,而不是局限在一件事上,卻以此來評判高下,就是不知道那位一言公子到底說了什麼。」

  他就沒有刻意壓低聲音了,但周圍的人談性正濃,倒也沒有幾個人在意,最多是瞥一眼看過來,就不復關注。

  三人在這裡坐著,喝了幾杯茶,又吃了些瓜果,就離開了茶肆。

  在回客棧的路上,劉綱的神色有些凝重,在周圍人流減少之後,他直言不諱的問道:「陶兄,你說這個情況,是有人在背後刻意推動?」

  不等陶涯回答,陸映就先說道:「這幾乎不用多想,之前陶兄提到在離開之前,讓陳兄的名聲可以更進一步,那個一言公子姜義估計也是同樣的打算,而且將主意打到了陳兄的頭上,所以這邊請帖一發過來,那邊就著實讓人營造氣勢了。」

  「這人居然如此工於心計,真是想不到。」劉綱忍不住搖了搖頭,想到新交的好友周延,對那姜義還很是推崇,每次提及都會稱讚,如今想來,卻覺得那位朋友仿佛受到了蒙蔽。

  陶涯笑道:「之前我就說過了,這個一言公子精於此道,他將主意打到陳兄身上,一點也不用意外,因為這本就是時間早晚之事。」

  劉綱沉默片刻,忽然問道:「那這次出來,就是為了確定此事?」

  「不錯,我不是說了麼,這次出來,其實也有陳兄的授意,」陶涯說話的時候,臉上笑容收斂起來,「我倒是明白他的心思,如果姜義是真心邀請,只是單純的論道,那陳兄就會鄭重對待,以禮相待,但如鬼對方參雜了其他的心思,所謂的邀請只是手段,為的是造勢,那陳兄自是要有另外一番應對之法了。」

  劉綱聞言,點了點頭,不再多問。

  等三人回到客棧,陳止、趙興等人早已等待,從三人口中得知了過程後,趙興略感失望,搖了搖頭道:「不意姜義如今竟是這般注重名望了,我還記得多年之前,曾經與他同在武鄉侯門下讀書,他曾有大志向,有心要平伏四夷,繼陳侯為競之業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