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0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廣陵郡就在長江、也就是大江邊上,江水寺在徐州地界頗有名氣,一般人知道並不奇怪,可這個小沙彌的反應,顯然超出了這個範疇。

  驚訝過後,他的態度恭謹了許多:「明法大師請稍等,我這就去通知主持。」

  明法僧擺擺手道:「不忙,不忙,不能擾了誦經,我等在這等一下,也是無妨的。」

  魏歐等人趕緊點頭,表示願意等待。

  不過,小沙彌不敢讓他在寺院門口等著,就讓眾人進來,要請去廂房休息,但明法僧走了幾步卻停了下來,朝那面牆壁看了過去。這個距離已經能看清牆上的字了,但最先引起他們注意的,不是這話中的含義,而是那字本身——

  寫在牆上的字乃是正楷,端正而古樸,平實而深沉,讓人一看就挪不開眼睛,心神都為之沉入。

  隨後,魏歐等人深吸了一口氣,已然明了,這字基本上可以確定是出自陳止之手了,放眼整個徐州,能寫出這樣一手書法的,除了陳止,恐怕沒有其他人了。

  明白了這一點,眾人的心思都複雜起來,尤其是那魏歐,更是面色連變。

  孫敏倒沒有多少顧忌,欣賞完書法之後還稱讚了兩句,緊接著就關注起那句話的含義。

  「聖智無知而無所不知,無為而無所不為?」

  將這一句話念出來之後,他陷入了沉思。

  周圍的人也轉而注意起來,想著這話代表著什麼,到底有何玄虛,若非有諸多僧人對壁誦經,他們都要以為是故弄玄虛之言了。

  「只是一句話?」魏歐鬆了一口氣,他本以為陳止寫了篇宏論,或者寫了首什麼佛家詩,若是如此,只憑眾僧面壁誦經之事,就具備傳揚出去的基礎了,結果只是這麼一句話,倒是讓他放鬆許多。

  不僅如此,魏歐還想起來,南方友人傳來的一些話——

  「《師說》傳入廣陵的時候,就讓佛門吃了一虧,這位明法僧大師首當其衝,因此他一來到彭城,就先見陳止。陳止對佛家並無研究,他的文章,在廣陵都被人拿去攻擊佛門主張,必然是跟佛門有衝突的,怎麼他留下來的一句話,能讓這寺院的僧人們面壁誦經?」

  正是因為廣陵傳聞,這一路上,魏歐才會有意的附和和奉承明法僧,進門之前,更是一番議論,按著他的看法,牆上的一句話,只看「無為」兩字,該是道家的主張才對,哪能讓佛門這般推崇?其中必定還有緣故。

  倒是明法僧一見此言,陡然間嚴肅起來,眉頭皺了起來,如臨大敵。

  對佛家有些研究的荀折也皺起眉頭,問起那小沙彌:「無為而無所不為?這是道家之言吧,何故引得貴寺僧眾如此作態,莫非還有什麼緣故不成?」

  小沙彌不疑有他,聽得人問,就老老實實的答道:「是這樣的,那位陳施主上門之後,稱讚了咱們廟宇,但沒有拜佛,正好主持經過,見了就想提點一兩句,沒想到那位施主卻說起了名教有無之別,總之就是不想拜佛。」

  荀折一聽,眉毛越皺越緊,而曹慶更是露出了不快之色。

  孫敏倒是露出感興趣的神色來,隱隱還在點頭。

  魏歐則道:「遇佛而不敬,哪裡還能強詞奪理?不知道貴寺的主持,可曾指出他的錯誤?」

  名教有無之爭,如今正如火如荼的在天下間展開,是學問圈的一個大事,但一聽陳止將有無的說法放到了佛家、拜神上面,頓時就讓人覺得有些不靠譜了。

  小沙彌點點頭,說著:「我當時也是這麼想的,就覺得佛祖在上,是實實在在的,咱們中原人都該拜敬,那位施主既然來寺廟,就得拜祭,我等皆為凡人,當表示恭謙,因此見了那一幕,就留心起來,我家主持在出家前也是有學問的人,和那位陳姓施主討論有無,說到般若智慧,談及佛緣無所不在。」

  荀折點頭說道:「對,般若智慧無所不在,是開悟之道路,可以開啟人心光明,讓人覺悟。」

  小沙彌就朝著荀折合十行禮,說道:「這位施主好明的佛性。」

  荀折笑了笑,沒有自傲,只是問:「你口中的那個陳施主,是怎麼回答的?」

  小沙彌露出苦惱之色,搖搖頭道:「小僧學問淺薄、智慧不足,聽了那個施主的話,是隱隱有一點明白,他說的是什麼『大清明』之類的,好像說的又不是有無了,總之非常複雜,連主持聽了都沉默起來,可能也是在思考。」

  「虛一而靜,謂之大清明,萬物莫形而不見,莫見而不論,莫論而失位。」孫敏卻笑了起來,「這是《荀子》上的語句,說的是虛心、靜心,跳出心靈的約束看待事物,然後天下間的事、規律,就都能通透而明,沒有什麼能蒙蔽心靈的了,陳止對荀子之道,了解的很熟悉嘛,也對,他字守一,虛壹而靜的道理,肯定是明了的。」

  魏歐眉頭一皺,正要說些什麼,但荀折卻先開口了:「我有些明白了。」

  眾人就朝荀折看去,後者灑脫一笑:「我也是略微了解皮毛,還是因為這座寺院的寺名才能想到,空宗有一支認為,這天下萬物、宇宙洪荒都是虛妄,只有看破這個虛妄,那麼無論是何等形態、何種外表,都可以一眼看破,和荀聖之言有異曲同工之妙,想來陳止的回答,就是基於這一點,這是一種覺悟,能看破的就是覺者。」

  「是這樣麼?」曹慶默默記在心裡,原本的不快之色,被好奇之色所取代,對那個曾經有過一面之緣的陳止,在感觀上有所變化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