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想著想著,劉岱朝著書桌走了過去,司空等人遞交上來的文章,一般都會擠壓在此。

  「不知道這文章是出自彭城的哪位大家之手?我記得那邊也有幾位名士,好像是叫做貴靜先生吧……」

  等劉岱走到桌前坐下,開始翻找起來,邊上的莫安節才小心說道:「此人過去名聲不揚,而且年齡不大,但最近在彭城聲名鵲起,好像是姓陳,但具體的情況,奴婢就知道的不多了。」

  「彭城陳氏?原來是湖海後裔,有點意思。」劉岱臉上還殘留著怒火,但眼裡已經泛起了好奇之意。

  人皇一念,命運翻轉。

  很快,在莫安節的自協助下,一篇文章被劉岱抽了出來,他低頭一看題目,這眉頭再次皺了起來。

  「師說?這是寫師道的文章,莫非又是老生常談,讓朕奉行什麼先王之道?真真能把人煩死。」儘管這嘴裡抱怨著,可出於對莫安節的信任,劉岱還是展開書簡,看似隨意的掃了一眼。

  可就是這一眼,便使得他的目光無法移開了。

  「古之學者必有師?這不是廢話麼。」

  莫安節在旁無奈的聽著,他知道自家的這位聖上,但凡看文章就都有個習慣,就是嘴上不帶停的,要不停的嘟囔,對一些細節進行無關緊要的評斷。

  而這時候,劉岱已經看到了「師者,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」這一句了,這位人皇讀完,微微一愣,然後點點頭道:「如果這句話不是抄襲自某處,那確實是佳句。」

  莫安節很像扶額搖頭,但不敢君前失儀,好在這劉岱吐著吐著槽,很快就默不作聲了,莫安節轉頭一看,確實意外的發現,這位皇帝陛下竟是專心致志的看了起來。

  這個發現,讓他很是意外,這位自小陪伴皇帝成長的宦官,可是很清楚這位的性子,說他多動都是好的,幾乎沒有安定的時候,沒想到此時會因為這篇文章而沉默。

  其實之所以推薦這篇文章,就是因為其中的一句話。

  《師說》送來的時候,莫安節就有所留意,看了之後很是讚賞其中主旨,但他也發現了,裡面有一句話更為重要。

  「皇上畢竟長大了,估計是發現了那句話,心有感觸,因此沉默感悟,也對,剛才皇上那麼憤怒……」莫安節這邊正想著,那邊劉岱已經放下書簡,然後長舒了一口氣,說出一句話來:「朕實際上應該去當老師。」

  莫安節頓時愣住了。

  跟著,就聽劉岱繼續道:「這師者之路,當真莊重,更是安定天下之道,朕過去常有思緒,如今觀之,竟與此文不謀而合,當真妙哉!斯文當傳天下!此文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?速速給朕打探清楚!」

  「諾!」就有一名宦官應聲而去。

  那莫安節卻站不住了,低語道:「皇上,這文章中還有一句話頗為重要。」

  「朕知道的,」劉岱理所當然的道,「正是那句『聞道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』,朕思量著,那滿朝文武整日裡指責朕,這說明朕當皇帝或許不怎麼在行,若是做個老師,指不定還能有所作為。」

  莫安節啞然,看著那人皇沉浸感慨,恨不能為師,不由哀嘆一聲,然後抬起蘭花指,遙遙一指,說道:「皇上,您看這句。」

  這一句,正是聖人之道,不窮異以為神,不引天以為高,利於人,被於事,如斯而已。

  劉岱順著這手看過去,起先還不甚在意,但等他品味一番,登時眼中一亮。

  「這一句話,原來如此,這句話才是此文點睛之筆啊,此文書者,真乃朕之知己也!」

  他剛才粗讀,也看到這一句了,但因被前面的語句勾起了為師的心思,倒是沒有深想,此時被莫安節特別指出,登時就品出味來了。

  「好好好!真是好文章!」

  劉岱越看越是歡喜,還轉頭看了莫安節一眼,強調道:「這是好文章啊!」說著說著,劉岱猛地站起身來,「明日朝會,就得讓滿朝文武看看此文,讓他們學習一下文中精神。」

  莫安節聽了,卻是暗暗搖頭,低語道:「皇上,朝中如今都在商談武鄉侯之事,本就沒有定論,此時在展此文,難免亂上加亂,不如先緩緩,等武鄉侯北上之後,再彰於天下也不遲。」

  劉岱一聽,露出不愉之色,但還是點頭道:「言之有理,那就先放放吧,不過此文書者卻不能虧待。」

  正好這時候,剛才出去的小宦官回來了,也帶來了詳細的資料。

  「果然是湖海後裔,彭城陳氏陳守一!好一個陳守一!」劉岱聽著匯報,不時點頭,可等聽到最後,這眉頭又皺了起來,「五品?居然只定了個五品?那定品之人是手長腦袋上了麼?能寫出這等文章的,居然只有五品?」

  說到這裡,他又轉頭看了莫安節一眼,說道:「你說這五品低不低?只有區區中品啊!」

  莫安節心中一跳,但還是點頭道:「低是有點低,但這只是初定……」

  可惜,不等他把話說完,劉岱已經揚聲道:「取朕筆來!既為朕之知己,那朕當親自為其定品!」

  第188章 大夢誰先覺,春秋四季枕

  徐州,彭城郡,彭城縣。

  「按照簽筒增加名望的規律,正常的名聲流傳,都是循序漸進的,即便是我的名聲快速傳播著,但不會一下子跳越這麼多,除非是被某些能影響區域範圍內的人物知曉,才會有這種跳躍性的增加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