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這是個機會!這次被王彌帶著賊人威脅,我等不得不低頭的事,一旦傳出去,會造成不利影響,可如果能在王彌被捕、被殺之前,抓住機會斥責他一番,那情況可就不一樣了!」

  第165章 王大當家之生平,我素有所知

  右胸被貫穿,絕對是致命傷,正常人恐怕連動都動彈不得,而王彌自知陷入絕境,若不奮起,就要落網,因此激發了潛能,可也是杯水車薪,一時之勇,衰竭迅速,敗亡近在眼前。

  這個情況,陶涯等人自然看得出來,所以知道時間緊急。

  他們隨諸葛言遊學,有很多目的,諸葛言的個人魅力是一方面,但不具有決定性,建立人脈、積蓄名聲,才是他們的主要目標。

  諸多名士和大族的後裔聚在一起,彼此間有了交情,相當於同窗之誼,今後彼此幫扶,這就是優勢。

  同樣的,諸葛言的家世擺在那,與他同行,別人一聽就覺得這人不簡單,就算以後各奔東西,只要說出和諸葛言一同遊學過,別人也得肅然起敬。

  但相對的,在這彭城之地,他們這一群人,被個賊寇威脅,落下這般情景,同樣也要被天下矚目,不用刻意宣傳,就會傳遍各地,不利於名聲,更要命的是,諸葛言的遊學接近尾聲,按正常的程序,遊學結束,穩固一下名聲,這些人就該紛紛出仕為官,將名望轉化成實利,結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,可謂事與願違。

  但天無絕人之路,當下王彌遭受重創,眼看不敵,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機會——

  如果王彌這個大賊,在這裡被抓住了、被殺死了,那情況就截然不同了。

  王彌威脅諸葛,事後朝廷定要鄭重調查,追究責任,最後傳遍天下,如果在王彌授首之前,陶涯等人爭取到露面機會,表現出正面作用,連帶著都有好處,更能抵消不利影響。

  這個道理,陶涯、龐鄉、魏歐等人很是清楚,於是強行壓住心頭的震驚,強打精神走出樓舍,來到院內,看著被眾人圍困的王彌,爭先恐後的呵斥起來——

  「你這國賊,有悖人倫!」

  「諸葛家為國操勞幾朝,你竟起歹心,喪盡天良!」

  「蒼天有眼,你這奸賊今日必定要命喪於此!」

  ……

  陶涯他們喝罵的話語,都不是基於仇恨,仿佛是站在國朝立場,又或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,或者乾脆就是打著為諸葛家出頭的旗號,每一個人都表現的義憤填膺,恨不得與王彌同歸於盡,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。

  看得周添一愣,他急著圍攻王彌,拿下功勞,可入樓時多少看出來了,知道這些跟隨諸葛言的公子哥,不是什麼視死如歸的義士,恰恰相反,兩個賊人持刀威脅,就讓他們不敢異動,可見是貪生怕死的,他們被解救的時候,喜極而涕的不在少數,怎麼一轉臉,就成這樣子了?

  可轉念一想,周添也明白過來,不由暗暗搖頭。

  「這高門大族的子弟,沾功染捷的本事一點不差,都知道怎麼才能搶點功勞,今天這事,沒有陳止出手,不知要變成何等局面,我們彭城子弟為了營救,也傷亡不小,但被這群人這麼一鬧、一呵斥,事後傳揚出去,估計陳止的名聲,都比不上他們了,估計什麼一罵賊人愧的戲碼又要上演了。」

  周添身為游徼,見過類似的事,心裡有些不快,但不敢多說,事情演變到這個地步,不追究他的責任就算好的了,哪還敢多事?

  想著想著,他只能捏著鼻子忍著,轉而關注戰局。

  另一邊,王彌正劇烈喘息,面色蒼白如織,身子隱隱哆嗦,卻兀自揮動長劍,借著寶劍之利,逼著眾人難以靠近,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,他已經不行了。

  王彌身上傷口眾多,尤其是貫穿了後背、前胸的那一劍,更是致命,哪怕他武藝高強,可隨著血液流失,氣力迅速衰減,強豎脊椎止血的勢頭也沒了,身子難以繃直,氣力無以為繼。

  陶涯等人也看出了這點,越發的興奮起來,呵斥的話語更加猛烈了,彼此之間,隱隱競爭,爭相尋找一個大義凜然的說法。

  「快了!快了!如果王彌被捉拿、砍殺了,事後讓家族運作一下,說不定能可以說成,是我等呵斥讓王彌慚愧,他束手就擒,最終才被捉拿,那今天的事就不是壞事,而是美名了!」

  掌控輿論,就可以掌控人心,世家大族擅於此道,他們的子弟也不陌生,看出了裡面可供操作的地方。

  這個時候,他們顧不上此舉會不會淡化陳止的功勞,只要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,哪是怎麼做都不為過的,變呵斥的更加起勁。

  樓閣後門,關先看得此景,冷哼一聲,而趙興則朝陳止露出抱歉笑容,說道:「這真是讓陳先生見笑了。」

  陳止搖搖頭道:「這不是壞事,福禍相依,這事讓他們均沾,並不是壞事。」

  趙興聞言一愣,跟著若有所思的點頭。

  另一邊,王彌接連後退,最終退到了院牆跟上,身子貼牆,劇烈喘息著,神色疲憊,他高舉長劍,冷冷的注視著眼前眾人,仿佛一頭走入絕境的孤狼,散發出危險氣息。

  但圍住他的人都不怕了,反而躍躍欲試,他們看出王彌到了最後關頭,都想當那個最後一擊的人,這可是一個大功勞!

  捉拿、擊殺王彌,對彭城兵勇來說,是值得爭奪的功勞,而奠定喝罵榮譽,成就美談,對陶涯等人而言也是巨大的誘惑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