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諸葛言品了茶,就笑道:「剛才,先生與我那友人交談,說出的話發人深省,兵者之道,有出奇者,也有堂堂正正之人,有道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,許多人都覺兵法精妙,就得讓人看得雲裡霧裡,殊不知越是複雜的兵家兵策,想貫徹下去就越是困難,兵馬一動,成千上萬的人,大部分目不識丁,操練起來就很辛苦了,若再加上複雜兵策,敵人還沒攻來,自己先就陷入混亂了。」

  他這話一說,陳止倒是有些意外,隨即又恍然。

  坊間傳聞,說諸葛言好法家之道,但並不代表其人就對兵家沒有研究了,況且那日也是在這臥冰樓中,陳止與王皿等人交談的時候,就曾聽他提過,說諸葛言一來,繞不過兵家之說。

  現在,諸葛言的一席話,不光體現了見識,無形中也在替陳止解圍。

  所以,陳止也客氣的回應道:「閣下果然是涉獵甚廣。」

  「陳先生不用客氣,」諸葛言笑了起來,「兵家之道,本就注重操練,戰場上能做到的事,平時都要操練,陳侯就曾說過,操練百種,戰場只用其一,那就夠了,所謂奇謀妙計,多為行險一搏,真正的戰法本就是操練百遍千遍的,看起來平平無奇,但戰場情勢千變萬化,如何用已有的套路,組合出最合適的戰法,才是一個人能耐的體現。」

  陳止暗暗點頭,同樣沒上過戰場,可諸葛言的認識和關先就有天壤之別,好在關先坐的遠,如果坐在邊上,聽到了這話,哪怕是諸葛言說的,恐怕也有一番爭論。

  幾句話過後,陳止對諸葛言的觀感已經大不相同,兩人之間因關先產生的些許芥蒂,近乎消失。

  隨後諸葛言話鋒一轉,不再談兵家的事,而是說起了沿途見聞,又談了法家之說。

  陳止這一世沒怎麼外游過,但之前兩世走南闖北,見得多了,絲毫也不落下風,加上心中藏書的存在,更是相得益彰,說一處地方,往往能引經據典,讓諸葛言暗暗稱奇,對陳止的態度逐漸親近起來,眼裡真正有了一點佩服的意思。

  實際上,這次會面,諸葛言本是想就兵家之事詢問一二,陳止的那篇兵策,助朱守攻破王彌,固然封鎖了消息,可朱守的幾個副將、連同諸多幕僚都是知情人,真想打探,總有消息渠道能夠得知。

  哪怕他不主動探查,因為離青州和決戰之地很近,所以這決戰的消息,也在第一時間傳到了手裡。

  看過了消息,讓諸葛言當時就有了興趣,但並不知是彭城陳止所為,只是單純的想搞清楚王彌被擊敗的原因。

  王彌的名字,過去他多有聽聞,知道不是個簡單人物,而朱守的戰績諸葛也素有耳聞,並不出色,結果這兩個人的對決,竟會是後者完勝,諸葛言好奇之餘,就推斷背後有人相助。

  另一方面,朝廷對諸葛言的父親、當代武鄉侯的種種布置,也使得他不得不停下腳步,因此在歲旦之前,他們一行人就停駐在留縣,直到現在才抵達彭城。

  在這期間,借人脈網絡,諸葛言已然知曉了決戰前後的經過,知道了陳止的名字,這次見面,就是要試探陳止的根底,探究陳止到底是何等水準,未料關先的肆意行動,讓情況複雜起來。

  「眼下的局面,再追問兵家的事,未免給人以咄咄逼人之感,就算我不和陳止進一步結交,也沒有必要交惡。」

  帶著這樣的念頭,諸葛言不再提及兵事。

  「不過,不談兵事,單是陳止的見識和淵博,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,一個彭城名士的名頭,絲毫也不為過,實至名歸。」

  陳止同樣意外於諸葛言的才學,從對方的口中,他能清楚的發現,這人對各地的風俗、物產,乃至山川地貌,都有不淺的認識。

  「這個諸葛言遊學天下,不光是養望,也在完善自身的天文地理,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。」

  有了這樣的認知,兩人的談話氣氛越發融洽起來,看得另一邊的關先一陣火大。

  「看不出來,這陳止還是個趨炎附勢之徒,面對我的時候,看起來還有點骨氣,現在一面對諸葛言,就是另外一副面孔了!」他話中一副嫌棄的樣子,滿是厭惡語氣。

  趙興卻忍不住搖搖頭,暗道:「這可不能怪別人,你那語氣,換成誰都忍不住,但旁人顧忌你的身份背景,不敢多言,陳止卻絲毫不懼的反駁,這哪能說是趨炎附勢?」

  陳止的一番話,不光讓關先火大,也使趙興有所思索,這心裡的失望消散了,對陳止的看法也就改變了。

  不過,他清楚關先的性子,也不試圖解釋,只是道:「陳止能和諸葛說這麼多,這就是本事,你見過諸葛和別人論道,往往都是諸葛說,別人附和,可你看這陳止,諸葛說,他也說,諸葛說天文,他也能說天文,還能延伸到地理,諸葛說地理,這陳止一樣有著見解,更能說風土人情,就是這見識,已然超過旁人。」

  「哼!」關先冷哼一聲,面露不快,瞪視趙興。

  趙興擺擺手,笑道:「別這麼看我,我說的是事實,這陳止是出身普通世家,如果稍微有點高起點,得個五品評價,你會這般不快?他如果有過人的家世,你也不會不服他的兵策,你無非是覺得,以他這等出身,又非兵家出身,寫出一篇兵策,必然錯漏百出,本能的就想抵制罷了。」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