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「什麼意思?你是說我七哥怕了你,跑了?」陳羅眉頭一豎,這話脫口而出。

  這些日子,他仗著和陳止親近,頗有些言語無忌的趨勢,加上剛才父親、大哥議論陳止,陳羅心裡也不服氣,現在見到陳華傲慢無禮,哪裡還忍得住,當即就反駁起來。

  他這一開口,自陳遲以降都暗道不妙。

  剛才陳華一來就提到陳止,等書林齋的消息傳來,他又隱隱諷刺,毫不掩飾敵意,陳羅的話無疑是火上澆油。

  「難道不是?」

  殊不知,陳華昨日一番準備成空,心裡也憋著一團火,他很清楚,客棧中的事瞞不住,一旦傳出去那就是笑柄,想要彌補,就得讓計劃成功,只要壓過陳止,證明彭城陳家家學不振,那昨日的事就不是污點了。

  結果,可以決定過程。

  正好,他今天正式登門拜訪,陳止卻藉故不來,陳華就覺得此乃天助我也,眼前的陳羅一反駁,他順勢笑道:「既然如此,我等不妨也去族學之地看看,讓我見識一下彭城陳家的家學根基,再順便結交彭城第一才子!」

  第120章 老不悔,幼不明【三更畢】

  自東漢末年,經三國時期,到如今的新漢,各大世家的族學逐步壯大,其中一個典型的標誌,就是誡子書層出不窮,比較有名的如諸葛亮、羊枯、嵇康的誡子書,前文提及的琅琊王家王祥,更有《訓子孫遺令》流傳於世。

  「以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,家族私學的興起,和門閥政治的壯大有關,由於世家門閥的權力大增,他們逐步意識到,要維持世家特權,必須鞏固門第優勢,而門第優勢的根本在於兩點,家法與教育,家法是戒律條規和處事準則,是維持家風和名望的基石,而教育則是家族存續的關鍵,家族子弟要源源不斷的出現人才,世家才能長興。」

  行走在田間,聞著青草混合著泥土的味道,陳止卻回憶族學摸樣,這在前任的記憶碎片中有著痕跡,同時追究著族學背後隱藏的社會問題。

  小書童陳物則亦步亦趨的跟著。

  「陳家衰落的根源,歸根結底是後輩子弟的成材率太低,沒有能支撐起家族框架的傑出子弟,青黃不接,連陳遲這一輩的人,都算不上優秀,這樣的情況下,家族當然會逐步衰敗,乃至家法也有崩潰的跡象,無論是我這前身的行為,還是陳韻的私心,又或陳邊的肆意行事,都是家法鬆動的表現,也是教育上出了問題,家法傳承、門第鞏固、學術地位,三者結合,門風才能日盛,才有資格升品。」

  歷史上,關於魏晉品第的批評,多數都在批判上品與下品間的通道凝固,上下不通,但在這之前,世家想要得到高品,看得並非都是權術手段,也非軍事實力,這個時代有個說法,很有代表性——

  累世經學,方能累世公卿。

  反之亦然。

  有了累世學業,是世家門第用來炫耀的法寶,也是維持家族不朽的根基,反過來,又能不斷收集知識,促進家族後進,讓人才支撐家族長興。

  陳家的這個根基,其實早就動搖了。

  陳氏的族學,位於城外的陳莊中,這裡也是陳氏宗族的聚集之處,先前的祭祖,就在此地舉行。

  彭城陳家一族,並非只有陳太公這一系,其實還有其他眾多支脈、旁庶,比如陳止被帶去官府的那天夜裡,那位三叔祖就是住在這陳莊中,是為旁系。

  陳莊,其實是一座小村子。

  陳家的族學位於村寨的一角,占地還不小,不過很久沒有修葺過了,頗為破舊。

  族學一共三間房,最中間堂屋是陳家子弟為學場所,兩邊的屋舍也有作用,一個是用做雜項,另一間是用於開蒙——也就是給四歲到十幾歲的孩童用作蒙學的地方。

  停頓片刻,陳止走進了中間的大堂,放眼望去,就見裡面擺放著一排排座椅,最前面是講學先生的位置,在大堂的後牆上,掛著一塊牌匾,上面寫著一篇《急就章》,據說是陳登手書,這也是當前主要的蒙學範本。

  看了看這陳氏族學的擺設,陳止就明白了這學堂的大致情況,總的來說,與後世相比,也就少了一塊黑板,大部分的布局,和國子監、太學相似,但在細節上有不少簡陋之處。

  陳止的前身,也曾在這裡就學過。

  本來,陳止是隨著陳息一起過來的,但行至一半,剛入陳莊,就有人找到陳息,說是今日族學還停,西賓先生還是不願授課,無奈之下,陳息先和小夥伴們玩耍去了,留下陳止獨往族學。

  「七少爺,您來了。」

  這個時候,一名老叟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,一邊走,一邊問候著,在老叟的身邊還跟著一名青衣小廝。

  陳止的記憶中有這兩人,他們是族學中幹活的雜役,是一對祖孫,老的叫陳皓,小的名為陳蟄,並不是奴籍,而是陳莊村的住戶,按著族譜來說,與陳止也是同族,但血源關係較遠。

  陳家到底是大族,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,開枝散葉,各家各戶有不同際遇,像陳皓、陳蟄祖孫這樣的人,家中赤貧,只能在族學中干雜活,以此來賺一點家用。

  通過祖孫二人那充滿敬畏之情的雙眼,就能看出他們和陳止在地位上的不同。

  見陳止點頭後,陳皓小心翼翼的說著:「七少爺,您來這裡是找王先生的麼?他剛剛還在這裡,但和啟爺有了爭執,宣布今日不講,現在好像去了啟爺家裡,說要商談一番。」他口中的啟爺,名為陳啟,在陳莊村也算一號人物,不過算輩分的話,陳啟見了陳止還要叫一聲叔叔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