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邊上的劉老頭見狀也回過神來,生恐慢了一步,同樣伸手,可他畢竟年齡大了,這猛然一動,腳下不穩,身子向前傾斜,那手直接推在彭老頭背上,將彭老頭推了個踉蹌。

  「這是要動手了?」

  「要打起來了?」

  「不是吧!」

  頓時,在場的眾人一片譁然,混亂起來,坐在位子上的人都起身向前涌去,也不知道是看熱鬧的,還是想勸架的。

  彭林等彭家子弟見自家太公吃了虧,趕緊上前攙扶,同時將彭太公護在身後。

  劉緲、劉綱等人一見這架勢,也是嚇了一跳,也是急切上前,護持了劉老頭。

  頓時,兩撥人一擁而上,場面複雜起來,隱隱是劉家和彭家對峙了,邊上的張家家人、僕人、左淵一見這陣仗,好傢夥,都是心驚膽戰的,趕緊上前護住張太公。

  三方都是老頭,磕著碰著那就是不小的事,哪裡能疏忽。

  好好一頓晚宴,風雲突變,歡樂氣氛頓消,變成了劍拔弩張的局面,讓在座的人都覺得腦子裡一片空白,完全看不清局面了。

  不是他們遲鈍,而是一切來得太快,就像龍捲風,毫無喘息之機。

  人群中的陳邊、陳覺、陳物這三位陳府之人,更是如墜雲端,回想前因後果,只覺得不可思議。

  「彭城縣的幾個大家族,該不會因為陳止的一幅字,就這麼鬧翻吧!」

  這情形急壞了左淵,好好一場美事,要是發展成全武行,那可就糟了,焦急中他看到了許志等人,見這些個長者一個個還坐在原地,一副笑看風雲的模樣,登時忍不住上前求助。

  「許公,諸位還是過去勸勸吧,不能放任事態發展啊。」

  過去勸勸?

  許志等人都在心裡大搖其頭,跟著許志就語重心長的道:「三位老哥哥都是有分寸的人,不會鬧大的,我等上前反而讓事情複雜了,賢侄不必擔心,他們三人很快就能想清楚的。」

  勸他們放手?我們可惜資格不夠,不能爭奪,這一上去萬一忍不住了怎麼辦?這是斷斷不能上前的,安穩的坐著,未來典故中也能被提一下名字,此生也足了。

  這情況讓左淵越發焦急,偏偏沒有辦法。

  不過,許是左淵求助許志等人的行為,給正在爭吵的三名老者提了個醒,三人更加警惕起來。

  彭太公頗為光棍的喊上幾個後輩子弟,吩咐起來:「時候也不早了,晚宴也該散場了,收拾收拾,咱們回府吧!」

  「彭老兒,爾敢!」張太公一見,豈能輕易罷休,正要追問,卻聽彭太公忽然說道,「今年鬧旱災的時候,郡丞曾經過問的那事,是我幫你張老頭遮掩的,用這個人情換這一幅字,你道如何?」

  「這……」張太公一聽,遲疑片刻,臉上神情變幻,最後嘆了口氣,很不甘的道,「罷了,罷了,從水,送客,送這老兒回去吧!」話中充斥不滿與不甘,顯是對那幅字戀戀不捨,卻又無奈放棄。

  張太公竟然放棄了追要?

  這突然的轉變讓在場眾人為之一愣,隨後就反應過來,知道這莫名其妙降臨的危機,有了解決的跡象。

  不過他們也很好奇,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情,能讓張太公放棄爭奪,之前這位太公可是一副占盡地利、勢在必得的態度,頃刻間能讓他艱難轉向的人情,肯定非同小可。

  第48章 此人當為友

  在座的人裡面,也有那消息靈通、見聞廣博的,從旱災、郡丞等話中聞到了一絲味道。

  如今,這徐州地界也算多災多難,先是兵災、洪災,最近幾個月,臨近西邊的地界又鬧起了旱災,蝗災已現苗頭,彭城郡也因此受到了影響,那位三年前到任的州刺史見狀,就動起了腦筋。

  這位刺史乃是上品大族出身,喜好風雅,連綿災禍之下,覺得此處風水不佳,就不願呆在這裡,於是上書朝廷,以南臨賑災為藉口,讓治所暫時南遷,為了促成此事,他背後的家族很是出了不小的力氣。

  當時,這事被當世幾位名士稱為「匪夷所思」、「兒戲一般」,不過自從宣武駕崩,經歷僖帝一朝十三年,世家勢力越發鼎盛,宗室也好、士族也罷,各種荒唐事層出不窮,四年前僖帝崩,今上登基,新漢迎來了第六位皇帝,世家越發強橫,那新老交接之時更有諸多奇聞。

  相比之下,治所臨時搬遷也不那麼不可思議了,經過一段時間的批駁過後,也就消停下來。在這個搬遷的過程中,張太公的第二子也擔任了一個職位,在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,聽說撈了不少油水。

  想到這些,他們也就不便刺探了,因為涉及太多,一個不小心就牽扯進去了,可是轉念一想,這麼要命的事,裡面的人情卻被拿來交換一幅字,這幅字真的值麼?

  值不值,不好說。

  畢竟年齡和地位不同,追求的東西不同,半截入土的老人,對青史留名的渴望太強了,所以張、劉、彭三老才會不惜在小輩面前爭吵。

  現在作為地主的張太公退讓了,劉太公勢單力孤,獨木難支,也只能放棄,但將心中不滿都擺在了臉上,不等張太公招呼,就喊著兒子和幾個小輩,提前告辭離開了,使得不少人頗為尷尬,好好一場宴會,鬧得不歡而散。

  尤其是那些小輩,設想中的吟詩作對沒有上演,自己很多準備也就白費了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