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0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見了周赫煊,薛顛居然慫恿他入教,被周赫煊劈頭蓋臉臭罵了一通。

  介於李壽民被日軍關押時,薛顛也曾出手相救,周赫煊還是多說了幾句。他勸薛顛趕緊退出“一X道”,說不管國共兩黨哪邊坐天下,這個道門組織都是政府的心腹大患,再留在裡面下場必然悽慘。

  兩人不歡而散。

  直到幾年後,薛顛回想起周赫煊的話,才感覺前途不妙逃到香港,在周赫煊的扶持下開宗立派。

  從秋天到冬天,周赫煊都逗留在東京。

  實話實說,此時的東京比抗戰時期的重慶還慘,大半個城市都跟廢墟差不多。

  當初日本政府高喊“一億人玉碎”的口號,把全國百姓最後的口糧都征繳了。等到日本投降,這些糧食既沒送去前線做軍糧,也沒有還給日本百姓,而是藏在倉庫里不翼而飛。

  日本平民根本沒吃的,權貴階層趁機在黑市高價售糧,那日子過得叫一個慘啊。

  周赫煊來到日本之後,很快跟“太上皇”麥克阿瑟陛下交上朋友。

  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,周赫煊第一件事不是在東京買地皮,而是調來美元收購日本企業。

  日本的幾大財團,在戰後全都被迫拆散了,變成零零散散上百家公司和工廠。包括三菱、住友等財團分割出來的公司,周赫煊一口氣入股了42家,在每家公司占股10%到30%不等。

  這些財團被迫分拆,前途未卜,資金匱乏,每天都在虧損。面對周赫煊揮舞著美元來投資,他們表示萬分歡迎,從商界到政界都對周赫煊無比尊敬。

  直到韓戰爆發,美國不再壓制日本,這些被拆散的公司陸陸續續再度組成財團。到那時,周赫煊在日本六大財團里都有股份,雖然占股比例不高,但絕對不容輕視。

  與此同時,周赫煊還被東京大學、早稻田大學等學校邀請去各種講座。

  他也不講別的,只講日本侵華對中國人帶來的傷痛,然後呼籲和平、反對戰爭。每次演講的時候,日本師生都哭成一片,紛紛對周赫煊鞠躬懺悔。

  日本這個民族很扯淡,投降之前高呼玉碎,投降之後一個個都變成了和平主義者。他們積極反省,把鍋都甩給了軍國主義分子,並認為自己是無辜的受害者,自己被迫成了幫凶。

  如今的日本,反戰與和平成了政治正確。誰敢參拜靖國神社,根本不用中國人抗議,直接就被日本老百姓打死了。

  最搞笑的當屬在日朝鮮人,這些傢伙自視為戰勝國公民,在日本各種裝逼耍橫。經常有朝鮮人在東京勒索搶劫,被抓之後還面不改色,反而痛斥日本人都是戰爭犯,他在拿回自己應有的東西。

  戰後初期的日本,很有意思,很和平,全民反思,並且真的認為自己是罪人。

  日本右翼勢力抬頭,那是70年代以後的事情了。經濟繁榮,不愁吃穿,好了傷疤忘了疼,甚至連侵華歷史他們都要否認。

  冬天的時候,廖雅泉帶著兩個兒子也來到東京,她離鄉多年,也想回國看看,並決定留下來長住。

  周赫煊發現廖雅泉在日本很無聊,於是投資建了個新廠讓她管理,專門生產方便麵,順手還申請了方便麵的專利。

  順便,周赫煊還找日本的兩家藥廠索要磺胺專利費用,有麥克阿瑟撐腰,日本藥廠根本不敢賴帳。由於實在拿不出專利費來,周赫煊無奈變成了兩家藥廠的股東。

  這兩家藥廠的名字,分別叫做“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”和“第一三共株式會社”,也就在日本一直排第一和第二的醫藥公司而已。

  周赫煊覺得對方很小氣,居然只給3%的股份,他一怒之下就砸錢,分別占有兩家公司10%和15%的股權。

  1946年底,周赫煊返回重慶,然後帶著全家搬去香港。

  在離開重慶以前,周赫煊還跑了一趟《新華日報》重慶分社,把自己在大陸的地契房契一股腦交給總編。兩個月之後,《新華日報》重慶分社被迫閉館,報社人員在北撤的時候把周赫煊捐的東西都帶去了延安。

  1947年5月,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破格授予周赫煊院士頭銜,6月份喬治六世親自授予周赫煊嘉德勳章。

  勳章是周赫煊主動索要的,戴在身上可以確保港督不敢亂來,也是為幾年後走私禁運物資給大陸做鋪墊。他本來只想要個一般的勳章就可以,沒料到喬治六世直接給了一塊嘉德勳章。

  嘉德勳章是英國各種勳章里的最高榮譽,由國王親自頒發,首相和政府無權過問。包括國君在內,嘉德勳章只允許有25名活著的佩戴者,但國王可以破格給予超額頒發。

  周赫煊獲授嘉德勳章的新聞,在整個英國都轟動了。一部分人認為可以這樣搞,另一部分人則強烈反對,因為這玩意兒太過寶貴。

  喬治六世卻置若罔聞,照樣把勳章頒發給周赫煊。一方面是他比較任性,在職權範圍內想幹啥就幹啥;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周赫煊已經允諾,以後將一直居住在香港。

  用一塊勳章,讓一個世界級大文豪定居在英國的殖民地內,這筆買賣貌似不虧。至少,英國的“銀英迷”們就覺得不虧,他們不用擔心《銀河英雄傳說》斷了連載。

  事實上,喬治六世還想授予周赫煊榮譽爵士爵位。但周赫煊死活不干,不是他不想當爵士,而是授爵儀式必須給國王跪下效忠,周赫煊沒有給人下跪的習慣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