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5頁
第八,惡意囤積,投機倒把。稍微聰明點的資本家,現在都不搞實業、不開工廠了。大量遊資瘋狂囤積必需品和緊缺物資,他們串通政府統收機構低價買入,翻個數十倍再賣出,市場已經被投機商所控制。
以上這些因素,但凡有個兩三條,就足夠工廠喝一壺了,全部遇上哪還有倖免的可能?
張謀之作為企業家,對國民政府已經完全失望。以他非常有限的政治眼光,也能看出如今的政府必然倒台,因為政府已經在實業界徹底喪失了威信。而老百姓也是如此,忍飢挨餓支援抗戰,抗戰勝利的希望他們看不到,看到的只有貪官污吏。
法幣貶值能忍,交通不便能忍,甚至捐稅過重也能忍。
張謀之最不能忍的是什麼?
政府強行對商品限價,低價統一徵購,倒手就賣給那些投機商。這等於工廠辛辛苦苦搞生產,利潤全被投機商拿去了,工廠主還得倒貼給政府各種捐稅。
張謀之做了半輩子生意,就沒遇到過這麼邪門兒的事情。
我們常說,鋼鐵、煤炭是現代工業的靈魂。然而,現在竟然出現鋼鐵和煤炭大量滯銷的情況——戰爭期間,鋼鐵和煤炭滯銷,相關從業工人大量失業!
1943年底的時候,機械製造業也陷入了困境,無數屬於寶貝的工程師和資深技工,只能守著空空的廠房整日休息。
再來說說“中國工業合作社”,以下簡稱“工合”。
“工合”組織是斯諾夫婦在抗戰初期發起的,目的是發展內地經濟、解決社會問題、提供資金幫助、整合工業資源、支持抗日戰爭。斯諾夫婦說服了英國人艾黎,由艾黎制定了一套適合亞洲鄉村和不發達地區的工業合作社計劃。
這套計劃不僅在中國得以實現,後來還被印度、緬甸、日本等國採用。
孫夫人、宋美齡、宋子文和孔祥熙,最初都是支持“工合”計劃的,還宣稱這是在發揚孫中山的民生主義。然而,由於“工合”受到國際民主人士的幫助,發起者斯諾夫婦還明顯親共,並支援給了新四軍和八路軍一些物資,國府在皖南事變後突然開始打壓“工合”。
一度幫助中國戰時經濟蓬勃發展的“工合”組織,就此走向衰退。反觀共黨那邊,由太祖牽頭積極扶持“工合”發展,大量國統區的“工合”成員被請去共黨根據地,由此顯著提升了根據地的工業實力——根據地的許多工廠,就是在這時由“工合”協助組建的。
周赫煊真心感覺常凱申的腦子有病,似乎不把有利於自己的力量全部推給共黨就不罷休。
到了春節,周赫煊在四川的工廠,就只剩下七家還在生產,另有四家處於半停工狀態。而春節剛剛過去,由於洶湧的工廠倒閉潮,造成物資更加緊缺,再加上政府又印了一波法幣,整個四川的物價漲到讓人無法承受的地步。
負責管錢的孔祥熙急得焦頭爛額,他去年就建議常凱申緊縮軍費開支,希望常凱申能夠清查部隊實際人數。
然而沒法清查……
據陳誠後來回憶,國軍預算員額為500萬人,而實際吃軍糧者達720萬人,能有300萬可戰部隊就很不錯了。也即是說,此時的國軍部隊,有一半以上的兵額屬於吃空餉或老弱病殘。
孔祥熙想要老蔣清查這些部隊,以節省軍費開支,然而老蔣根本就不敢查,沒有那個膽子去查!可以說,國軍將領此時人人都在吃空餉,清查兵額就等於得罪所有將領,等於是老蔣自掘墳墓。
剛剛迎來的1944年,中國人民將過得無比艱難。
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駐華美軍
國民政府在1944年濫發紙幣,跟10萬駐華美軍也有一些關係。
這些美軍主要駐紮在雲南,包括陸軍航空兵、空運部隊、地面保障、後勤部隊,以及各類軍事顧問和軍事教官。僅是派往中國各部隊的美軍顧問和教官,就多達3400多人,而這些顧問和教官往往還要配發一名中國翻譯——梅貽琦的兒子就主動輟學了,跑去給美軍當翻譯。
10萬駐華美軍的軍餉自然由美國發放,但伙食、後勤卻需要中國來解決。
今年過年的時候,何應欽給龍雲發了一封電報,大概意思是:美軍要吃牛肉,雲南應竭力滿足。
龍雲那是一點過年的心情都沒有,立即發了封電報懟回去:雲南的耕牛已經被美軍吃完了,現在必須去貴州購買,你這個要求恕老子難以實現。
據美國駐華財政顧問楊格統計,當時1名駐華美軍的開支,相當於500名中國士兵的費用。那哪是當兵的啊,一個個都是大爺。到了1945年,國民政府當年發行的法幣,超過53%都用於了駐華美軍的開支。
不算軍餉,養10萬駐華美軍,相當於養5000萬中國士兵……
除此之外,中國還要負責承擔基建項目。比如美軍在四川修建空軍基地,中國一次性就動用民夫10萬,對脆弱的中國經濟造成難以想像的影響。
1944年2月8日,農曆元宵。
周赫煊帶著全家人進城看戲,今晚在國泰大戲院有元宵慶演。內容以川劇為主,也輔以京劇、粵劇、黃梅戲等劇種,孟小冬還要負責唱愛國大軸。
眾人在朝天門碼頭上岸,一路上看到些零星的花燈。
以上這些因素,但凡有個兩三條,就足夠工廠喝一壺了,全部遇上哪還有倖免的可能?
張謀之作為企業家,對國民政府已經完全失望。以他非常有限的政治眼光,也能看出如今的政府必然倒台,因為政府已經在實業界徹底喪失了威信。而老百姓也是如此,忍飢挨餓支援抗戰,抗戰勝利的希望他們看不到,看到的只有貪官污吏。
法幣貶值能忍,交通不便能忍,甚至捐稅過重也能忍。
張謀之最不能忍的是什麼?
政府強行對商品限價,低價統一徵購,倒手就賣給那些投機商。這等於工廠辛辛苦苦搞生產,利潤全被投機商拿去了,工廠主還得倒貼給政府各種捐稅。
張謀之做了半輩子生意,就沒遇到過這麼邪門兒的事情。
我們常說,鋼鐵、煤炭是現代工業的靈魂。然而,現在竟然出現鋼鐵和煤炭大量滯銷的情況——戰爭期間,鋼鐵和煤炭滯銷,相關從業工人大量失業!
1943年底的時候,機械製造業也陷入了困境,無數屬於寶貝的工程師和資深技工,只能守著空空的廠房整日休息。
再來說說“中國工業合作社”,以下簡稱“工合”。
“工合”組織是斯諾夫婦在抗戰初期發起的,目的是發展內地經濟、解決社會問題、提供資金幫助、整合工業資源、支持抗日戰爭。斯諾夫婦說服了英國人艾黎,由艾黎制定了一套適合亞洲鄉村和不發達地區的工業合作社計劃。
這套計劃不僅在中國得以實現,後來還被印度、緬甸、日本等國採用。
孫夫人、宋美齡、宋子文和孔祥熙,最初都是支持“工合”計劃的,還宣稱這是在發揚孫中山的民生主義。然而,由於“工合”受到國際民主人士的幫助,發起者斯諾夫婦還明顯親共,並支援給了新四軍和八路軍一些物資,國府在皖南事變後突然開始打壓“工合”。
一度幫助中國戰時經濟蓬勃發展的“工合”組織,就此走向衰退。反觀共黨那邊,由太祖牽頭積極扶持“工合”發展,大量國統區的“工合”成員被請去共黨根據地,由此顯著提升了根據地的工業實力——根據地的許多工廠,就是在這時由“工合”協助組建的。
周赫煊真心感覺常凱申的腦子有病,似乎不把有利於自己的力量全部推給共黨就不罷休。
到了春節,周赫煊在四川的工廠,就只剩下七家還在生產,另有四家處於半停工狀態。而春節剛剛過去,由於洶湧的工廠倒閉潮,造成物資更加緊缺,再加上政府又印了一波法幣,整個四川的物價漲到讓人無法承受的地步。
負責管錢的孔祥熙急得焦頭爛額,他去年就建議常凱申緊縮軍費開支,希望常凱申能夠清查部隊實際人數。
然而沒法清查……
據陳誠後來回憶,國軍預算員額為500萬人,而實際吃軍糧者達720萬人,能有300萬可戰部隊就很不錯了。也即是說,此時的國軍部隊,有一半以上的兵額屬於吃空餉或老弱病殘。
孔祥熙想要老蔣清查這些部隊,以節省軍費開支,然而老蔣根本就不敢查,沒有那個膽子去查!可以說,國軍將領此時人人都在吃空餉,清查兵額就等於得罪所有將領,等於是老蔣自掘墳墓。
剛剛迎來的1944年,中國人民將過得無比艱難。
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駐華美軍
國民政府在1944年濫發紙幣,跟10萬駐華美軍也有一些關係。
這些美軍主要駐紮在雲南,包括陸軍航空兵、空運部隊、地面保障、後勤部隊,以及各類軍事顧問和軍事教官。僅是派往中國各部隊的美軍顧問和教官,就多達3400多人,而這些顧問和教官往往還要配發一名中國翻譯——梅貽琦的兒子就主動輟學了,跑去給美軍當翻譯。
10萬駐華美軍的軍餉自然由美國發放,但伙食、後勤卻需要中國來解決。
今年過年的時候,何應欽給龍雲發了一封電報,大概意思是:美軍要吃牛肉,雲南應竭力滿足。
龍雲那是一點過年的心情都沒有,立即發了封電報懟回去:雲南的耕牛已經被美軍吃完了,現在必須去貴州購買,你這個要求恕老子難以實現。
據美國駐華財政顧問楊格統計,當時1名駐華美軍的開支,相當於500名中國士兵的費用。那哪是當兵的啊,一個個都是大爺。到了1945年,國民政府當年發行的法幣,超過53%都用於了駐華美軍的開支。
不算軍餉,養10萬駐華美軍,相當於養5000萬中國士兵……
除此之外,中國還要負責承擔基建項目。比如美軍在四川修建空軍基地,中國一次性就動用民夫10萬,對脆弱的中國經濟造成難以想像的影響。
1944年2月8日,農曆元宵。
周赫煊帶著全家人進城看戲,今晚在國泰大戲院有元宵慶演。內容以川劇為主,也輔以京劇、粵劇、黃梅戲等劇種,孟小冬還要負責唱愛國大軸。
眾人在朝天門碼頭上岸,一路上看到些零星的花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