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民間還附會出各種野史,比如什麼聚寶盆啊,又比如沈萬三在雲南得道成仙啊,甚至在康熙年間還有人自稱見到了沈萬三。

  然而,周赫煊在文章里說,他收藏了一本乾隆年刻的《吳江縣誌》。據這本縣誌記載,沈萬三在張士誠治下就已經死了,根本就不挨朱元璋的邊兒,更不可能出錢幫朱元璋修城牆。

  《吳江縣誌》的史料來源是《吳江志》,而《吳江志》的編撰者又是沈萬三的兒女親家,幾乎沒有說謊的可能性。

  也即是說,沈萬三是元朝人,生於元朝,死於元朝,跟大明朝沒關係。他活著的時候,朱元璋也還沒占領吳江。他所生活的地方由張士誠占據,而張士誠又跟朱元璋是死對頭。若沈萬三出錢幫朱元璋修城牆,那都不用朱元璋把他流放雲南,他全家早就被張士誠給砍了。

  《吳江縣誌》在引用《吳江志》史料的時候,清朝的《明史》已經編完了。縣誌編撰者不敢推翻《明史》,更怕擔麻煩,特地在後面註明詳細情況,並說史料有誤差,我也搞不清誰對誰錯,只是引用前人資料而已。

  由此,周赫煊對《明史》的可信度提出質疑。《明史》的“馬皇后傳”都弄虛作假,誰知其他地方沒假呢?接著周赫煊又引用《明實錄》的資料,和《明史》進行前後對比,找出了多處惡意醜化明朝皇帝的內容。

  最扯淡的是關於朱厚照的記載,在《明實錄》中,朱厚照英明神武、能征善戰,對真正能幹實事的大臣敬重有加,對大部分尸位素餐的官僚不屑一顧。而到了清朝編撰的《明史》中,朱厚照寵信奸宦,荒誕不羈,簡直就是一等一的昏君。

  周赫煊交給常凱申的論文是特別加料版,他把老蔣比作明朝皇帝,雖然勵精圖治,卻被一群貪官污吏所蒙蔽。還引用晚明賑災的例子,來對比今日河南賑災之貪污,希望老蔣能夠嚴懲犯事官員。

  當然,對外刊載的論文沒有這一段,而是多了些對沈萬三生平的考據。

  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閉門讀書

  1943年終於來臨。

  2月2日,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,包括保盧斯元帥在內的九萬德軍被俘。

  2月11日,艾森豪被任命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。

  2月18日,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。

  這年的春節剛過,大年初一那天,突然出現日食。全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,東北地區甚至能看到日全食,不可避免的生出各種離奇傳言。

  其中最受國人追捧的說法,是日本即將敗亡——太陽就代表日本嘛。

  周赫煊現在已兩耳不聞窗外事,一心撲在明史研究上。他的求生欲還是很強的,老蔣這次顯然動了真怒,若是到處亂跑,周公館門口的士兵肯定敢對他開槍。

  但周赫煊並不後悔,《人市》中的所有情節都非隨意編造,而是根據已經發生的事實改編。《大公報》在河南共派有四名記者,發回來的消息周赫煊都看了,觸目驚心,讓周赫煊不吐不快。

  一月中旬,《大公報》剛剛復刊,就再度刊載了關於河南災情的新聞。

  這次寫文章的是戰地記者張高峰,他詳細描述了河南災民吃毒草、吃乾柴、吃白泥的情況,並披露了湯恩伯在河南的醜惡行徑。在文章結尾,張高峰還引用了中央社的電文內容:“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徵實徵購,雖在災情嚴重之下,進行亦頗順利。”並評論道:“據省田管處負責人談:‘徵購情形極為良好,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,貢獻國家。’這罄其所有四個字,實出諸血淚之筆。”

  《大公報》總編王雲笙也是個不怕事兒的,在這篇新聞後面寫社評道:“河南的災民賣田賣人甚至餓死,還照納國課,為什麼政府就不可以徵發豪商巨富的資產,並限制一般富有者滿不在乎的購買力呢?看重慶,念中原,實在令人感慨萬千!”

  於是乎,《大公報》又被停刊三日,記者張高峰更是被湯恩伯以“共黨首領”的罪名逮捕。

  周赫煊給老蔣打了幾個電話請求放人,但無濟於事。

  直到數月之後,日軍大舉進攻中原,湯恩伯的部隊潰不成軍,張高峰才在混亂中重獲自由。

  端木蕻良來到重慶,暫時住在周公館,成了周赫煊的專職借書員。

  周赫煊既然要研究明史,以他自己的藏書肯定不夠用,必須多方查找史料才行。抄書很好抄,但到了周赫煊的地位,越是抄書就越要謹慎。

  《明朝那些事兒》是不可能抄的,筆調太輕佻,而且主觀色彩太濃郁。這本書只適合做歷史科普文,把它當成史學專著是要惹人笑話的。民國時期已經有人搞歷史科普了,而且極為成功,那就是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,連太祖讀了都對其大加讚譽。

  那麼就只剩下《萬曆十五年》了。

  此書一經問世,便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為教科書,在中國更是成為無數學者、作家、官員、企業家的案頭必備書籍。電視劇《人民的名義》裡邊,高育良辦公室書架上就擺著一本《萬曆十五年》,高小鳳也因讀過《萬曆十五年》而受到高育良喜愛。

  但是,《萬曆十五年》雖然屬於史著經典,但依舊有著難以掩飾的缺點。

  原作者黃仁宇在寫書時非常認真,引用了各種史料。可惜這些史料的引用卻不嚴肅,他只使用符合自己觀點的史料,對不符合自己觀點的史料一概摒棄,甚至掐頭去尾、歪曲裁剪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