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“你把資料留下,容我想想。”常凱申揮手道。

  “告辭!”周赫煊氣呼呼離開。

  1942年河南大災荒完全就是人禍,這跟1936年的四川大旱不同。四川那是連續受災歉收多年,而河南則是連續數年風調雨順,即便1941年受災也能足額完成征糧任務。

  但正因為1941年受災還交糧,把老百姓以前的存糧都掏空,而1942年又變本加厲的征糧,才導致如今受災後餓殍滿地。

  最讓人無語的是那個省主席李培基,辦事能力太強了,局面糟糕至此還能把河南全省糧價強行壓住。導致外省糧食不願運往河南銷售,而河南的糧食還偷偷往外省運。

  常凱申把周赫煊送來的災情資料看完,臉色極為陰沉,實在是現狀比他想像中更為嚴峻得多。

  但問題是,征糧還得繼續征,實在是軍糧已經撐不住了啊。

  常凱申把侍從秘書叫來:“立即發電報,責令河南省政府,把今年的征糧任務調低兩成。還有,把許昌縣的縣長王恆武撤職查辦,此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。”

  殺人,當然是為了平民憤,反正該征的糧已經征上來了。

  這傢伙為了政績已經瘋了,能把整個許昌擁有數十畝土地的小地主,逼得平均每家餓死六七成人口。

  歷史上,王恆武因為征糧政績優秀,很快就被升任為南陽專員。但由於他在許昌民怨太大,老蔣也不得不將其免職,並押往洛陽軍事法庭受審,又因洛陽淪陷而逃過審判。直至抗戰勝利,此人被憤怒的許昌百姓活埋,還栽了他一個叛國的罪名,真是報應不爽。

  周赫煊能做的就是這些了,促使老蔣把1942年河南的征糧任務調低兩成,或許可以因此少死一些人吧。

  救災是救不過來的,捐款捐糧或許能救活一人,政府征糧卻能逼死十人。

  不征又不行,為了抗戰嘛,至少很多國府官員是這樣想的。

 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貪腐

  《大公報》,重慶總部。

  胡政之快步走進總編室,對王雲笙說:“王總編,這篇新聞恐怕不能報導,極易對抗戰大局造成不利影響。你先把稿件撤下來,我立即去面見蔣先生。”

  “見蔣委員長有用嗎?周先生都見他好幾次了。”王雲笙憤怒道。

  胡政之說:“總是有用的。中央不但降低了兩成的河南征糧額度,還法辦了許昌縣長,前幾天又追撥了2億賑災款過去。”

  “我要揭發的就是貪污賑災款!”王雲笙把手裡的鋼筆一摔,“2億賑災款還不夠河南災民每人買一斤米,就這樣還貪污,到河南時只剩下8000萬了。這8000萬居然還有人貪,王汝泮作為河南災情調查委員會副主任、三青團河南支部主任,竟然貪污賑災款回老家購置土地!是可忍,孰不可忍?若此新聞不能見報,那我請辭《大公報》總編一職!”

  “唉。”胡政之說,“我給周先生打個電話。”

  “請便!”王雲笙冷笑。

  胡政之撥通周公館的電話,把情況都講了一遍,說道:“明誠,王總編堅持要刊發此新聞,我是勸不動了。我只說兩點後果,第一,必然對抗戰大局不利,第二,《大公報》必然再遭停刊。”

  “那就準備停刊吧。”周赫煊說。

  胡政之緩緩地放下電話,對王雲笙說:“發!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“混帳!”

  常凱申怒摔報紙,大吼道:“給我查,給我徹查!”

  張道藩低眉順眼地站在一旁,大氣也不敢出。等到老蔣呼吸放緩,他才問:“總座,《大公報》是否要封禁?”

  常凱申想了想說:“勒令封館整改一個月。”

  老蔣是真的發火了,他為了平息輿論而追撥了2億賑災款。結果還沒發到河南就只剩下8000萬,到了河南又被繼續貪污,這些蛀蟲簡直把黨國大事當成兒戲。

  更可氣的是,王汝泮是三青團河南支部主任,極得老蔣的信任,因此特別被任命為河南災情調查委員會副主任。他竟然挪用賑災款回許昌老家買地,買了足足500畝,除此之外還貪污了多少難以知曉。

  《大公報》記者本來是前往許昌採訪災情的,畢竟許昌縣餓死的人最多。結果無意間發現有人大肆低價買地,稍微調查,就發現出面購地者為三青團河南支部的人,順藤摸瓜便把王汝泮給揪出來。

  在文章結尾,那位記者還發出疑問:“河南災情調查委員會副主任挪用救災款買地,那麼該委員會主任是否知情?知情不報是為包庇,不知情則為昏庸!副主任貪污,那麼主任是否也有貪污的嫌疑?此後賑災款發往河南救災委員會,救災委員會能否公布資金去向,救災委員會是否又有人在貪污?”

  新聞一出,全國譁然。

  人們紛紛要求懲辦王汝泮,並對所有經手賑災款的官員進行調查。

  繼許昌縣長王恆武被槍斃後,同為許昌人的王汝泮也被押往法場。王汝泮死得很快,中央調查專員還沒動手,河南那邊就直接把王汝泮拉去斃了,一看便知是有人想掩蓋更多罪行——這玩意兒不能查,一查就是一大串。

  由於貪污事件牽扯太廣,一時半會兒沒法查清。老蔣為了平息民憤,不得已又撥了3億賑災款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