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見于右任出了房門,陳立夫才嘀咕冷笑:“什麼亂七八糟的,浪費我時間。”

  第九百九十五章 挖坑

  “老漢兒(父親),髯公回電了!”

  張心智拿著電報衝進旅店客房,臉色難看道:“事情沒弄成。”

  張大千一直留在瓜州等消息,此時連忙奪過電報紙,內容只有八個字:“茲事體大,不易辦理。”

  “咋個辦?”張心智問。

  “涼拌!”張大千鬱悶無比。

  張軼凡在旁邊焦急地說:“叔叔你買物資、請工人,已經在莫高窟花了上千兩黃金,難不成就這樣灰溜溜離開?”

  張心智出主意道:“依我看,不如跟周赫煊打個商量,先答應他只臨摹宋明壁畫,更裡面的晉唐壁畫以後再說。他總不可能一直留在敦煌守著嘛,等他一走,莫高窟還不是我們說了算?”

  張大千思忖點頭:“只能這樣了。”

  三人在隔壁客房找到周赫煊,很快說明來意。

  周赫煊笑嘻嘻道:“既然張先生答應保護文物,那我自然贊成。不如這樣,我們先定一個章程出來,再依章程辦事,你看如何?”

  “可以。”張大千隻想趕快糊弄過去。

  周赫煊說:“考古方面我也不太懂,我們回莫高窟找夏博士商量一下。”

  張大千對夏鼐非常反感,但現在不是鬧情緒的時候,一切得等到把這些人糊弄走再說。

  周赫煊又親自開著車趕回去,及至傍晚時分抵達莫高窟,眾人圍著火堆商量該如何發掘敦煌壁畫。

  夏鼐說道:“張先生,我必須先說明一點,你或許對金石學有研究,但金石學和考古學屬於不同的學問。所以,請你不要把金石學那一套,生硬照搬到考古上邊。你懂我的意思嗎?”

  張大千冷笑道:“懂。你是說金石學已經過時了,現在是考古學的天下,我們這些老傢伙都是陳腐守舊之人。”

  “你可以這樣理解。”夏鼐毫不示弱道,“考古學是一個非常嚴密的新興學科,它還包含有很多社會學、人類學知識,單憑個人是很難完成考古任務的,這需要一個專業團隊的協作。所以,張先生你,以及你的學生,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對莫高窟進行考古發掘。你們只能在不損壞文物的前提下臨摹研究壁畫,這是必須遵守的規則!”

  張大千本來想敷衍了事,但還是受不了一個小輩在他面前指手畫腳,他反問:“中國有相關的法律嗎?”

  別說中國,此時許多歐美國家都沒有考古相關法律,全憑考古學家的操守自覺。許多西方考古學家還有另一層身份,那就是探險家,美名其曰探險,其實就是文物強盜。

  君不見埃及金字塔被西方考古學家破壞得有多厲害?

  不能怪張大千沒有基本的考古概念,因為中國考古學界本身就是一團糟,不僅沒有考古相關法規,就連考古學界自己都定位模糊。

  “中國考古學之父”李濟剛剛留學歸國時,本來想把西方考古學那一套照搬到中國,但在實際操作時發現根本沒法搞下去。李濟不得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,對考古學做了一番本土化,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——

  第一,把考古學歸為史學研究範疇,所以考古不是獨門學科,而是史學屬下的子科目,最高負責單位為中央教育部。

  第二,中國考古學的宣傳和發展,是以民族主義為依託。現今考古界的終極目標,是發掘考察文物古蹟,以此來證明中華民族的偉大,以此來證明中華文明不輸給西方文明。

  特別是第二點,幾乎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,也是此時的中國人對考古學的基本印象。這在宣傳發展考古學的同時,也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,那就是只論結果不論過程——包括張大千在內的大部分中國人,都不在乎破壞文物,只在乎研究成果,並以此來證明中華文明的偉大性。

  我們批評歷史人物,不能純以後世的眼光看問題,還要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。

  這麼說吧,把張大千的行為放到網上披露,大部分網友都要痛罵臭批。但在民國時期,只要張大千將敦煌壁畫研究成果公布,那麼當時99%的國人都會拍手稱讚,只有考古學界的專業人士才會站出來指責。

  張大千此舉,放在1940年代屬於為國爭光!

  周赫煊問:“夏博士,當今中國考古界的原則是什麼?”

  夏鼐說:“沒有學界公認的考古原則,如果真要總結原則,那就是‘真實性’,考古研究不能作假。”

  得,連專業的考古學家都沒有必須嚴格遵守的規制,那就別怪張大千這種門外漢了。

  周赫煊說:“鑑於文物的不可再生性,我覺得吧,我們這一代人必須為子孫後代考慮。在沒有完善的科學技術和保護措施的前提下,不能對文物古蹟進行盲目發掘。比如敦煌壁畫,你剝開外層,就把內層暴露出來,而內層必然氧化變黑,幾十年後就基本毀掉了。你說是不是這樣?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夏鼐點頭道。

  周赫煊又說:“但凡事也有意外,比如某個農民,一鋤頭挖出大型古墓。即便我們沒有完善技術,也必須對其進行快速發掘,這是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。”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