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8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常凱申點頭說:“芬蘭跟瑞典關係親密,瑞典又跟德國關係親密。一旦德國拿下丹麥和挪威,蘇聯的西部國土就被德國半包圍了。”

  周赫煊笑道:“確實如此,不但被德國半包圍,蘇聯的海軍也會被堵著出不來。特別是列寧格勒,它對蘇聯極為重要,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。若不能控制芬蘭,則蘇德兩國一旦交戰,列寧格勒很容易就能被德國拿下。史達林早就看到了這點,所以年年都在跟芬蘭談判,以解決蘇芬兩國的領土爭議。但芬蘭油鹽不進,靠外交手段根本無法解決,那蘇聯就只剩下武力入侵一途。”

  常凱申感嘆說:“看來芬蘭也要滅國了,跟波蘭是一樣的下場。”

  “或許吧。”周赫煊忍不住笑了笑。

  芬蘭只是個軍事小國,當戰爭爆發時,陸軍只有12.7萬人,另有30萬預備役人員,10萬後備役民兵,以及10萬婦女服務隊。這幾乎已經是全民參戰的結果(總人口400多萬),連婦女都被組織起來,而且戰術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時期。裝備方面更是落後,把偵察機加起來飛機才過百架,子彈只夠用兩個月,炮彈僅夠用三個星期。

  而蘇聯在戰爭初期就出動了54萬人,結果打起來有些吃力,後期只能再次增兵。

  所有人都覺得芬蘭很快就要滅亡,甚至是直接被蘇聯吞併。

  但這一仗居然打了好幾個月,蘇聯最終慘勝,對外宣稱陣亡近5萬,受傷近16萬。加起來就是蘇軍傷亡超過20萬,這還是縮水後的數據,據索克羅夫後來回憶,蘇軍的陣亡人數接近20萬,傷亡合計在70萬以上。

  赫魯雪夫更是在回憶錄里說:“我們損失了上百萬人。”

  雖然芬蘭打輸了,但輸得很光彩,這已經是他們能做到的極限。

  事實上,蘇聯還真沒打算吞併芬蘭,戰前談判時只想要關鍵性領土,這些地方是用來防衛列寧格勒的。而且,蘇聯願意賠償兩倍的土地,差不多相當於土地交換。

  但芬蘭不干啊,那些地盤一旦被蘇聯拿走,就等於失去了國防屏障,以後蘇軍想來就來,想走就走。於是就打唄,打得兩敗俱傷,最終芬蘭還是被迫割讓了土地。

  正是這一場慘勝,讓希特勒堅定了入侵蘇聯的決心——元首閣下發現蘇聯是一頭紙老虎。

  沈履、馬珏和一群學校師生,此時都聚精會神的聽著周赫煊分析國際局勢。他們無疑是很佩服的,作為一個學者,居然能在中國的領導人面前指點江山,找遍全國也就周赫煊了。

  第九百一十七章 老馮謀官

  常凱申又跟周赫煊聊了一番英法對中國的外交轉變,才問沈履:“沈秘書是來找我要西南聯大辦學經費的?”

  沈履連忙拿出一份養雞報告,說道:“蔣先生,我們是來推廣養雞方案的。”

  “哦,給我看看。”常凱申有些感興趣了。

  這份報告是農學院的教授寫的,沈履特別細心,專門用紅筆把重要內容都勾畫出來,以方便常凱申進行閱讀。

  常凱申很快就讀完大概,驚訝地問:“用這種方法養雞,真的可以迅速產蛋出欄,而且還把成本降低了七成以上?”

  “確實如此。”沈履說,“這種科學養雞的辦法,是周先生最先提出的,然後由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農學院的師生進行實驗摸索,西南聯大的師生全力配合試驗。我們養殖的第一批300隻母雞,半個月前已經有106隻開始下蛋,僅用了三個半月時間。而用傳統的養雞方法,至少要4到6個月才能下蛋。最難得的是,科學養雞不用耗費太多糧食,我們用糞便培育蚯蚓,蚯蚓讓雞吃得飽、長得快,甚至下的蛋都更大個兒。”

  周赫煊接話說:“總裁,我們已經商量好了,不申請任何專利,願意把這套養雞方法無償捐獻出來,由中央政府推廣到全國。”

  常凱申欣慰道:“諸位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。放心吧,我立刻責令農林司,全力推廣你們的這套科學養雞方法。”

  自全面抗戰爆發以來,國民政府就對農業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。

  中央政府內遷到重慶的第二個月,很多機構和官員還在半路上,農業部門就率先做出調整。

  首先,改實業部為經濟部,並在經濟部設置農林司,主管農林牧漁墾蠶、農村經濟和農村合作事項。並將中央直屬的所有農業機關進行整合,設置中央農業試驗所(中農所)進行統管,從而形成了農業方面的一元化領導。

  國府官員們似乎還覺得不滿意,正在討論把農林司升級為農林部。這個提案已經通過了,但首任農林部長的人選還沒定下來——春節過後,老蔣將會欽點陳濟棠作為農林部長。

  整個抗戰期間,政府農業機構都在不斷擴大體量。

  最初農業機構分散於各部門,接著設置農林司和中農所進行統管,然後再單獨設置農林部。以後還會在農林部增設糧食增產委員會、墾務總局、中央農業試驗所、中央畜牧試驗所等機構,對戰時農業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。

  民以食為天,老百姓和士兵總要先吃飽飯,才有力氣搞生產、打鬼子啊。

  這道理誰都懂,常凱申和國府官員自然也懂。

  “總座,馮玉祥將軍求見!”侍從副官突然稟報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