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石碑要塞建成的第二年,便爆發了歷時三年的三峽石碑保衛戰,成功阻止日軍入寇重慶,被史學家稱為“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”。

  若沒有馮玉祥嚴查豆腐渣工程,其後果真的難以想像。這位將軍雖然喜歡邀名作秀,但真的為抗戰立下大功,經他號召獻金所籌得的抗戰捐款就高達數億元法幣。

  或許是覺得常凱申非常賞識周赫煊,馮玉祥一搬回重慶立即來拜訪。他扯了半天閒話,突然說:“周老弟,我最近對創作漫畫非常有心得,你和弟妹(婉容)也是漫畫高手,不如我們一起合作創辦一本救國漫畫雜誌。你覺得怎樣?”

  第九百一十二章 張樂平

  日軍的武漢機場被炸毀後,中國空軍自然不會閒著。他們沒有再去轟炸武漢的日軍工事,而是被調往南方執行任務,在九月份轟炸日軍的廣州機場,炸毀日機數十架,並摧毀日軍的汽油庫。

  這個戰績跟周赫煊沒啥關係,因為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有。在庫里申科率隊炸毀武漢日機160多架之前,就成功炸毀廣州日機數十架,只不過現在前後順序調換了而已。

  連續被摧毀了兩個重要機場,小鬼子終於長記性了。

  此時第一次長沙會戰已經打響,庫里申科奉命去轟炸日軍在湖南的野戰機場。結果飛到預定目標的時候,所有飛行員都驚呆了,機場裡站滿了中國老百姓,他們正被日軍架著機槍當血肉盾牌。

  原來,日軍在湖南的飛機約100架,而且時常外出執行任務,害怕再次遭到中國空軍偷襲機場,於是提前數日強擄中國百姓到機場。這些百姓平時被逼著做苦力,遇到中國空軍轟炸,就被押出來做人質和肉盾。

  庫里申科狠心發布了轟炸命令,中國投彈手忍著熱淚向日軍機場投彈……

  這種情況雖不多,但絕非只出現過一次。

  比如歷史上的1942年元旦,中國空軍第一大隊執行轟炸任務,目的是幫助第三次長沙會戰的陸軍減輕空中壓力。結果飛行員們發現跑道上全是中國百姓,大隊長陳漢光只能硬著心腸執行任務,勝利返航後大家一起抱頭痛哭。

  軍令如山,這種情況必須繼續轟炸。

  如果有婦人之仁,肯定更加助長日寇的囂張氣焰,今後日軍強逼中國百姓當肉盾的情況只會更多。

  日軍現在已經瘋了,他們一邊往廣東、湖南和湖北調運新飛機,一邊緊急向德國加大飛機購買量,同時國內加班加點的生產飛機——美國已經對日本禁運航空材料,日本的飛機生產極為困難。

  在短期內無法取得局部空中優勢的情況下,日軍不但把中國百姓抓來當肉盾,還提高了毒氣彈使用的頻率,他們完全是在把毒氣彈當空中轟炸的效果來使用。

  周赫煊花費300萬美元,向蘇聯訂購了80多架新飛機。但這些新飛機暫時還不能到貨,至少得等到秋冬季節才能運到。

  軍統那邊就更扯淡了,當初搞得那麼神秘,還把周赫煊的眼睛蒙住。結果消息分分鐘泄露,不但周赫煊幫忙破譯密碼的內情被傳播開來,就連雅德利是中國密電組核心人員的消息都曝光了。

  戴笠大為震怒,把魏大銘叫來痛罵一頓。魏大銘立即展開調查,結果發現是密電組的特務酒後失言,一傳十,十傳百,最後鬧得整個重慶都知道了。

  馮玉祥就是這樣知道周赫煊幫忙破譯日軍電報的……

  而雅德利更是遭遇了一次暗殺,僥倖活命之後,他連以前常去的酒吧都不敢去了。

  但重慶老百姓是很高興的,他們終於不用再整天提心弔膽,周赫煊和雅德利智破日軍電碼的故事被編成各種版本,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。

  至於常凱申,則被德國閃擊波蘭、英法對德宣戰的消息樂得睡不著覺。

  正如周赫煊當初所“預料”的那般,國際兩大陣營已經初步形成,而中國是和英法等國站在一邊的。

  雖然英法對德宣戰以後,還在玩那套綏靖政策,但局勢已經出現逆轉。最明顯的情況就是,英國政府開始積極跟中國接觸,並實質性的加大了對中國的支援力度。

  世界局勢再次被周赫煊料中,這讓常凱申不得不更加重視周赫煊的文章。他的委員長侍從室里,專門組建了一個“周赫煊研究小組”,把周赫煊以前的文章認真分析總結,並時不時地找周赫煊去談話問策。

  周赫煊對此當然是積極配合,至於老蔣能聽進去多少,又能執行多少,那就只有天知道了。

  常凱申的剛愎自用,處處指手畫腳,那是出了名的。

  別看馮玉祥各種拍常凱申馬屁,但卻時常在日記中抱怨,說蔣先生事事都要管,等於事事都不管。

  馮玉祥是深受其害啊,他當第三戰區司令的時候,打起仗來才發現有支炮兵部隊不見了。讓手下前去打聽,得到的消息氣得馮玉祥欲仙欲死,那支炮兵居然是奉老蔣命令調走的。

  常凱申作為戰時中國的最高軍事長官,居然把手插進了一線部隊,這讓前線指揮官還怎麼玩?

  ……

  英法等國之前是希望中日和談的,在對德宣戰以後,立即轉為支持中國政府進行抗戰。

  這種國際局勢的轉變,也迫使日本改變了侵華方針,並正式調整戰爭策略:第一,放棄速戰速決,準備長期侵華;第二,嚴厲斥責前線軍官的衝動行為,要求軍事行動必須服務於軍部策略;第三,為減少消耗而限制戰爭規模和強度,因為日本財政已經非常窘迫;第四,開始把軍事打擊重心,朝後方的抗日游擊隊轉移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