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3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即便汪兆銘公開發表“艷電”叛國,但他還在猶豫不決。特別是又遇到日本近衛內閣倒台,新上任的平沼內閣對誘降汪兆銘並不熱心,導致汪兆銘感覺被遺棄,竟然生出了前往歐洲考察的念頭。

  嗯,公開叛國叛黨,又受到日本冷遇,居然想一走了之躲起來,汪兆銘從頭到尾都不知在想些什麼。他這種人自視甚高,卻本事低微,衝動易變又優柔寡斷。一旦遇到挫折,他想的不是如何解決,而是如何逃避。

  在陳璧君和一群漢奸的阻止下,汪兆銘才沒有立即去歐洲旅遊,開始重新和日本人秘密接觸。日本人也怕汪兆銘撂挑子不干,連忙派漢奸去穩住,還送達了板垣的激勵文件。

  而汪兆銘這時回復日本人的內容,也充分顯示了他的搖擺不定。內容有三:第一,如果日本與老蔣接觸,則汪兆銘願意協助斡旋;第二,如果日本與老蔣之外的人接觸,則汪兆銘願意在野斡旋;第三,如果要他來負責,汪兆銘願意出馬。

  這說明什麼?

  說明汪兆銘在公開叛國以後,突然又有些後悔了,不想自己做決定當漢奸,而是把當不當漢奸的決定權交到日本人手裡。

  這就好像打麻將不知道該出哪張牌,於是對同桌的牌友說:“你來幫我隨便出一張吧。”

  偏偏汪兆銘給日本人的這個回復,被老蔣知道了。老蔣大為憤怒,因為三條內容都不是他能接受的,他一不想和談,二不想讓別人跟日本和談,更不想汪兆銘被日本捧上位。

  本來老蔣還打算緩和此事,汪兆銘去歐洲考察就是他派人慫恿的。現在汪兆銘給了日本“明確”回復,老蔣立即決定採取強制手段——暗殺!

  結果汪兆銘命大,刺客把旁邊的曾仲鳴殺死,汪兆銘只是手臂受傷而已。

  猶豫不決的汪兆銘終於憤怒了,他一邊站出來揭露老蔣和日本“和談”的細節,希望引起國人的同情。又一邊加快與日本談判的速度,終於走上了漢奸這一條不歸路。

  縱觀汪兆銘的叛國過程,剛開始有賊心沒賊膽,被老婆慫恿著踏出了無數步。關鍵一步踏出後,他又想回頭,但又捨不得回頭,也無法回頭,瞻前顧後毫無主見。

  好嘛,最後老蔣的刺殺幫他做了決定。

  第八百七十四章 聖誕節

  冬至大如年,在中國傳統風俗當中,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,僅次於農曆新年。

  然而自從中華民國建立以後,農曆被視為落後文化的象徵,冬至跟春節一樣被官方取締了。反倒是“西人冬至”、“外國冬至”愈發流行,在沿海城市以及知識青年群體中,變得越來越熱鬧、越來越重要。

  所謂的西人冬至、外國冬至,就是聖誕節。

  因為只要沒有農曆閏月,則每年的聖誕節,日期都在中國冬至的三天以後。所以從晚清時候開始,國人就把聖誕節稱呼為“外國冬至”,直至20年代才普遍稱呼為“聖誕節”。

  但在很多中國人看來,那特麼就是外國冬至,即便到二戰結束都還有人這麼喊。

  老蔣上台執政以後,民族主義迅速抬頭,聖誕節這種洋人節日備受打壓——他一邊跟老婆過聖誕,一邊又看不起聖誕。而為了跟西方聖誕節競爭,老蔣還弄出一個中國聖誕節,即孔子的生日。

  搞笑的是,南京國民政府法定的孔子生日,沒有依據中國農曆來計算,而是定為每年公曆的8月27日。孔夫子如果死而復生,肯定自己也感到納悶兒——這日子咋算啊?

  每年國民政府都要給孔子過生日,被戲稱為“土聖誕”,而耶穌過生日那天叫“洋聖誕”。

  那時的聖誕節就已經商業氣息濃厚了,咱們可以截取一句20年代的廣告詞:“聖誕老人說,最高尚的最經濟的冬至禮品,就是——綠樹牌雪茄!”

  對,就跟後世春節在包裝上印“新春禮品”一樣,民國時期的聖誕節包裝都印著“冬至禮品”。

  或許,民間熱衷於過聖誕節,並非全部崇洋媚外,而是政府把冬至給廢了,老百姓只能借著過聖誕的由頭過冬至。

  1938年的聖誕節,中國老百姓過得很不好,在中國的猶太人就過得更不好。

  幸好,猶太人不過聖誕節,因為他們不信耶穌——雖然耶穌本身就是個猶太人。

  現在上海最富裕的兩個猶太人,正坐在一起商量應對之策。

  從年初到現在,上海的猶太難民數量已經過萬,都被沙遜和嘉道理騰屋子安頓下來。沙遜我們知道,上海首富嘛。嘉道理也非小人物,半島酒店就是他的產業。

  後世有人認為,二戰期間上海的猶太難民數量為1萬4到1萬6左右。這是受美國學者大衛·克萊斯勒的影響,他在書中提到了相關數據,但那只是1943年日本設立猶太隔離區之後的數據,還有更多的猶太難民沒有被統計入內。

  實際情況是,僅在1940年底,“援助歐洲猶太難民委員會”就接納了2萬3千多猶太人——此組織為嘉道理建立。而除此之外,還有沙遜建立的“歐洲移民國際委員會”,沙遜的能量更大,接收的猶太難民更多。

  極有可能在1941年以前,上海的猶太難民數量就已經超過6萬人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