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4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張謀之說:“這個交給我。咱們先把要開什麼廠確定,再招募技術人才,然後去美國採購機器設備。來說說投資入股的問題吧……”

  第八百零四章 拜碼頭

  有錢好辦事,無論搞幫會,還是做生意,此話在一般情況下都是管用的。

  周赫煊足足給了2000大洋,用來做“袍哥救國會”的啟動資金。它名義上屬於哥老會的分支機構,實則屬於民間團體組織,而在管理上又有公司和幫會特色。

  褚授良擔任會長,鄭仁通擔任秘書長,以下林林總總不用細說,這是面對社會而言。

  而在哥老會內部,褚授良相當於開了個堂口,用江湖語言來講該叫“碼頭”。褚授良是“掌舵大爺”,鄭仁通是“聖賢二爺”,剩下的三、五、六、八、九、十爺,都是褚授良拉來的袍哥兄弟擔任。

  沒辦法,王二、袁巫九和鄭仁通都是外鄉人,能有一個進入“高層”都算難得了,全部當官肯定會引起其他兄弟不滿。

  褚授良仗著名氣和財力,已經拉到三十多個袍哥入伙,若非他挑選嚴格,“袍哥救國會”的規模估計都過百人了。這就是金錢的魅力,褚授良答應給每個成員發薪水,相當於公司員工,這是其他袍哥堂口所沒有的待遇。

  李家沱。

  後世劃歸重慶巴南區管轄,城鎮人口約15萬,是當地有名的繁華商圈。但此時此刻,李家沱卻只是一個村鎮,加上周邊農業人口也就兩三萬規模。

  不過好歹背靠長江水道,再加上楊森、劉湘修建的川黔公路從這裡通過,李家沱的工商業正在迅速發展,棉紗廠、毛紡廠、織染廠已經建起了好幾家。

  周赫煊和老丈人合夥投資的被服廠,也選在李家沱。一來原材料非常便利,隔壁就有棉紗廠和織染廠,都不需要車船,直接讓工人肩扛搬運即可;二來交通狀況良好,北邊就是長江,南邊是川黔公路,南來北往皆可出貨。

  一艘木質渡船從北邊駛來,即將靠岸時,船上饑民紛紛起身探頭,他們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在李家沱度過。

  褚授良拍手喊道:“不要慌,不要亂,周神仙安排穩當了,每個人都有活路,每個人都有飯吃!”

  聽到此言,饑民們紛紛坐回去,有些人臉上還露出笑容。

  在無數饑民心中,“周神仙”就是能吃飽飯的代名詞,可以消除恐慌,帶來希望,讓他們感覺生活還有奔頭。

  這些饑民,已經在粥場養了三個月,紀律性和服從性大大提高,是被挑來當工人建設廠房的。

  渡船離岸邊還有二十多米,船家突然喊道:“穩鬥起,石頭爺爺保佑,窩窩水快散開!”

  “窩窩水”就是旋渦水,李家沱並非良港,長江流到這裡變得湍急,形成一個巨大的回水坨,歷朝歷代不知有多少船隻在此沉沒。

  老百姓為求平安,就在江邊十餘米高的岩壁上,雕刻出一個石頭神像。石像不知為何方神聖,手持斧頭坐在船上,面朝長江怒目瞠視,可保過往船隻安全通行。

  到了近現代,排水量稍大的江輪,已經不怕這裡的旋渦了,只有小木船還保留著對石頭神像的敬畏。

  渡船靠岸,首先下來的是袍哥救國會成員。他們站在岸上,拿著花名冊依次點名,點到一個,饑民就下船老實排好隊,就像是在粥場等待放粥一樣。

  褚授良把饑民們交給手下管理,自己帶人前往李家沱唯一的茶館,他要去拜碼頭。

  四川袍哥會的每個堂口,幾乎都把碼頭設在茶館裡,拜碼頭其實就是請當地舵爺喝茶。

  李家沱的舵爺叫做張修平,地主出身,讀過私塾,在李家沱紗廠有股份,也算此地的顯赫人物了。

  褚授良帶著四名手下進了茶館,立即有麼師(茶倌)提著炊壺喊道:“唉,毛尖五碗,多放幾片葉子!”隨即,麼師泡好茶,將茶碗輕輕蓋上,退到一邊去。

  褚授良走到茶桌前坐下,也不喝茶,而是揭開茶碗蓋子,將蓋子扣在碗托處。

  麼師提著炊壺過來續水,問道:“客官遠來?”

  褚授良把雙手藏在桌下,答道:“兄弟姓褚,草名授良,通遠門外袍哥救國會小碼頭,虛占搖舵子把位。”

  一聽是外地舵爺駕到,麼師立即變得恭敬起來,繼續問:“兄弟是路過,跑灘,還是滾案?”

  褚授良說:“兄弟一不跑灘,二不滾案,有要事登門拜見!”

  “稍等片刻。”麼師說罷走進內堂。

  片刻之後,麼師又從內堂出來,對褚授良說:“內堂請,茶錢碼頭候了(本地袍哥會已付茶錢)。”

  褚授良隨著麼師進去,麼師指著一人介紹說:“這是紅旗管事張全玉張五哥。”

  紅旗管事,就是紅旗五爺,相當於本地堂口的外交部長兼人事部長。以前褚授良是黑旗五爺,大概相當於紀委主任和軍區司令,再兼公檢法一把手。

  褚授良遞上江湖名帖,說道:“兄弟來時慌張,走得匆忙,還請包涵。久聞貴龍頭大碼頭山清水秀,人傑地靈,兄弟禮節不周,問候不到,請大五哥多多原諒!”

  張全玉哈哈大笑,親自起身幫褚授良擺正板凳,說道:“褚老弟不要客氣,你的大名我聽說過。張大哥(本地舵爺)外出有事,不能親自接待,今天就讓我陪你喝幾杯。二娃,快弄點酒菜過來!”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