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29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周赫煊當然不高興,他已經不想跟湯因比“合作”了,現在兩人的歷史學術文章都是分開署名發表的。湯因比已經淪為英國政府的御用學者,《歷史研究》第三卷的某些觀點是違心的,只不過湯因比還保留著學者底線,把真話藏在假話後邊,需要認真思考才能發現。

  然而,湯因比已經是國際學術權威,他的著作觀點不容置疑。包括中國此時的許多史學家,在讀湯因比的作品時,往往都不帶腦子,英國文化學術擴張隨著《歷史研究》第三捲風行全世界。

  直至二戰結束,《歷史研究》的後續內容出版,湯因比依舊靠著學術文章影響全世界。這本書的內容,是跟英國外交政策息息相關的,比如戰後通過文化“捧殺”,引導美國和蘇聯對立,順便把中國也一起繞進去。

  “冷戰”的文化學術基調,完全可以在《歷史研究》當中找到影子。

  正因為湯因比利用學術理論挑起兩極對立,到了1950年左右,他的學術思想遭到許多歷史學者的抨擊。

  沒有誰是聖人,湯因比有自己的祖國,他的學術就是為英國服務的。

  於是乎,這個時空的史學界,就出現了兩個版本的《歷史研究》。前兩卷為周赫煊、湯因比合著,從第三卷開始,他們雖然還保持著交流,但學術思想已經分道揚鑣了。

  到了21世紀,後來的史學家們,普遍認為周赫煊版的《歷史研究》更為純粹,而湯因比版本摻雜了太多私貨。

  下午時分,眾人抵達柏林火車站。

  這次雖然沒人出錢組織,但迎接周赫煊的依舊很多,而且全部都是華人。

  納粹德國是沒有文學的,政府已經明文規定,“政治”等於“文學”,“文學”就是“政治”,這兩個詞彙已經合二為一了。所以,周赫煊在德國沒啥真正的書迷粉絲,就連德國本土的文學家,都已經大規模移民出逃。

  但在柏林的華人卻很多,因為此時是中國和德國的蜜月期,藍衣社歐洲分社的總部就設在柏林。

  “周先生,歡迎歡迎!”

  “周夫人,你好!”

  中國駐德國全權大使程天放,帶著使館人員和藍衣社成員,笑容滿面的上前握手。

  程天放,晚晴時期湖廣總督程矞采的曾孫,“五四運動”上海學生領袖,國黨CC系骨幹分子,歷任安徽大學校長、浙江大學校長、駐德國大使、中央政治學院教務主任等職。

  “程兄,這次來德國,還要多多打擾啊。”周赫煊笑道。

  “哪裡哪裡,周先生斬獲諾貝爾獎,乃我華人之驕傲。如需幫助,鄙人一定竭盡全力。”程天放說。

  其實程天放也是剛剛到任,1月底坐船來到柏林當大使,現在自己都還沒完全搞清楚狀況。順便一提,中德兩國的外交關係,已經升格為大使級別,程天放是第一位中國駐德大使。

  這傢伙還是個希特勒的迷弟,極度推崇德國法西斯的高度組織力和整齊劃一精神,認為這種精神對一盤散沙的中國非常有價值。

  於是乎,程天放一到德國上任,就積極與納粹黨結交,後來還兩度受邀參加納粹黨年會。德國的總統府、國防部、外交部、經濟部、宣傳部……程天放很快就能混得門兒清,到處都有他的納粹朋友,想要見希特勒也只需預約即可。

  正是由於程天放和納粹黨打成一片,他任期內解決了許多中德兩國的歷史遺留外交問題,還幫非法入境德國的華人,解決了居留、營業權等實際問題。中日兩國爆發全面戰爭後,程天放成功爭取到德國中立,並在自己的任期內瘋狂聯繫購買德國軍火。

  總的來說,此人非常有能力,大概是30年代最風光的中國外交官——中國駐美大使想見羅斯福很難,但程天放想見希特勒,就跟拜訪老朋友一樣簡單。

  走出火車站,周赫煊就跟湯因比分開了,各自前往他們國家的大使館。

  路上,周赫煊對程天放說:“程兄,中國奧運代表團,下個星期就要到柏林。你能不能幫他們物色一下住宿和訓練場地,經費方面我來解決。”

  “這麼快?”程天放驚訝道,“奧運會還有半年才舉行啊。”

  周赫煊解釋說:“旅途奔波對運動員影響很大,上次美國舊金山奧運會,劉長春坐了三個星期的船才抵達,馬上就要投入比賽,怎麼可能發揮得好?而且,中國的運動員也不習慣德國的氣候和食物,最好能讓他們適應一段時間。”

  “那行,我馬上讓人處理此事。”程天放鄭重道。

  歷史上,中國一共派遣了69名運動員參加柏林奧運會,但他們的情況非常悽慘。為了籌集路費,國術表演隊員跑去南京大光明戲院賣藝,足球隊員跑去東南亞打表演賽募捐。

  而程天放也在其中做了貢獻,他成功說服德國政府,為中國代表團免費提供團徽和開幕式服裝,據說希特勒私人承擔了全部費用。

  就此而言,元首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。

  只可惜程天放對體育一竅不通,以為人到了就能比賽,完全沒有做任何賽前準備工作。

  對於這種遺憾,周赫煊自然要去填補。他這次來德國的最主要目的,並非是見希特勒領勳章,而是安排好半年後的中國奧運代表團事宜。不說拿幾個獎,就算能有中國運動員進入決賽,都可以振奮國人的精神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