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“噢,上帝,那些資本家可真是混蛋!”

  “我就說今年的物價漲得這麼厲害,實在太反常了。”

  “狗娘養的資本家,都是吸血鬼!”

  “羅斯福和那些議員也該死。”

  “我們必須團結起來,反對資本家的剝削!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在戲院中的那些美國白人,大部分來自於文化界和藝術界。他們是極容易被煽動的,而且本身對經濟毫不了解,現在已經有人打算寫文章抨擊政府,甚至是組織示威遊行了。

  《舊金山紀事報》的記者畢瑞爾,此刻心裡已經樂開花,大新聞啊大新聞。自己搞出這樣的大新聞,怎麼著也該升職加薪了吧。

  舊金山的市長羅士同樣面帶笑容,他所在的加州並非產銀州,這裡的官員並不在乎白銀法案是否能維持。也即是說,周赫煊把事情鬧得再大,加州的官員們也無所謂。

  相反的,如果羅士能夠公開做幾場演講,號召人民反對白銀法案,他還能因此獲得巨大聲望,這些都是今後的政治資本啊。

  只有范鶴言有些害怕,悄悄問道:“宋先生,我們這樣搞,不會惹怒美國政府吧?到時候就沒得談了。”

  宋子文笑道:“如果不這樣搞,你以為就能談下去嗎?白銀集團已經政治綁架了羅斯福,他們在參議院有七分之一的投票權,羅斯福不會為了中國而得罪白銀集團。”

  “但……但……還是不妥啊。”范鶴言心虛地說。

  宋子文直接拆穿范鶴言的想法,奚落道:“你是怕惹怒了美國政府,回國以後不好交差吧?”

  “呵呵,宋先生說笑了。”范鶴言臉色尷尬,心裡忍不住吐槽:難怪你在南京得罪那麼多人,連財政部長都干不下去了,這種事情怎麼能當面說出來!

  第六百三十六章 忽悠效果遠超預期

  《舊金山紀事報》雖是美國西海岸發行量最大的報紙,但它的主要讀者集中在加州北部和中部。只要討好了加州本地讀者,報導引起本地讀者的注意,那麼就完全不愁銷量。

  就在周赫煊發表演講的第二天,《舊金山紀事報》就在次版頭條刊登相關內容,新聞標題為《白銀法案正在把美國推進深淵》。

  不僅如此,美國左翼作家拉夫(Philip Rahv)也藉機開火,在《黨派評論》雜誌發表文章道:

  “美國白銀法案的頒布,首先是喪失國格的體現。1933年7月,也就是去年,美國、中國、印度等八個產銀或用銀大國,在倫敦世界經濟會議上簽署《國際白銀協定》,為了穩定國際銀價,規定美國政府每年購銀不得超過3500萬盎司。然而,距離《國際白銀協定》簽署才不到一年,美國就頒布白銀法案,等於單方面撕毀了這一國際協定。”

  “美國違背了它所承擔的穩定銀價的國際義務,必然帶來一系列國際問題。這種單方面毀約的行為,不是一個大國應該做出來的,美國將逐漸失去國際公信力和影響力。”

  “或許有人會說,只要能幫助美國擺脫大蕭條,那麼一切背信的行為都是值得的。但白銀法案對美國害大於利,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放棄銀本位,白銀的價值實際上是走跌的。而美國靠法律和國家購買拉升銀價,等於把有限的國家財政,用於購買價值不斷降低的白銀。從銀價走勢來看,美國政府的投資是賺到了,但事實上並非如此,美國只能不斷購買白銀才能保持銀價,一旦出售,必然造成銀價狂跌。這是一個無底洞,賺錢的只有白銀集團。”

  “白銀價格的上漲,一定程度提高了物價。這是資本家所樂意看到的,因為能夠刺激工業生產,幫助美國走出經濟危機。但我們應該看到,物價雖然漲了,人民的收入卻沒有相應增長,反而導致人民的生活更加困難。”

  “在遠東,美國正在引起中國的敵視,因為白銀法案導致中國金融混亂。中國人抵制美國貨的行為,必然導致美國商品的出口縮減,真正得益的只有英國、法國、德國和日本。”

  “萬惡的資本家,正在給美國人民脖子上繫繩索,羅斯福總統已經被白銀集團綁架了。美國的大蕭條並未終結,這只是一個開始,資本家正在用另一種方式,掠奪美國人民的最後一分錢,搶走美國人民最後一塊麵包……”

  30年代大蕭條期間的美國,屬於一個群魔亂舞的時代。

  不僅自由主義和民權運動興起,左翼思想也如洪水般泛濫,無數美國人開始研究共產主義,甚至有人喊出:“只有共產主義能救美國!”

  而《黨派評論》,就是這麼一份左翼雜誌,雖然創刊只有半年時間,但已經成了美國公共知識分子的大本營。

  公知是啥模樣,大家都很清楚,美國大蕭條期間最不缺的就是公知。他們動輒抨擊政府和政策,甚至公開質疑美國政體的合理性,罵得越狠,讀者就越喜歡,誰讓美國人民生活得如此艱難呢。

  此時此刻的美國,整個國家都有一種左傾的徵兆。

  當然,美國右翼勢力也很強大,但白銀法案毫無疑問是與右翼思想背道而馳的。右翼主張在經濟上自由放任,希望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越來越少,這正好和羅斯福新政嚴重衝突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