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1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周赫煊來到別墅花園時,常凱申和宋美齡正坐在石凳上聊天。一年不見,常凱申清瘦了許多,顴骨高高凸起,但比以前更有一種權勢滔天的獨裁者氣勢。

  等對紅區的第五次圍剿成功,常凱申就該著手對付汪兆銘了,一步步把汪兆銘徹底架空,成為國民政府里的孤家寡人。到最後,不甘只做吉祥物的汪兆銘,終於跳反當了漢奸,那時的汪兆銘手裡已經沒有任何實權。

  常凱申突然露出微笑,做出一副禮賢下士、平易近人的模樣,起身迎接道:“百里兄,明誠先生,快請坐!”

  蔣百里被常凱申平白無故幽禁了兩年,但二人之間似乎看不到半分仇怨,他直奔主題說:“委員長,我前段時間走訪了日本,情況及其危急,最多三年就要有大戰。這是我跟明誠一起寫的國防應策,希望委員長能夠親自閱覽。”

  常凱申隨手翻開那份“三陽線決戰論”,邊看邊思考,讀完之後讚許道:“這是謀國之論,兩位辛苦了。”

  見常凱申沒有任何實質性表態,蔣百里急道:“委員長……”

  常凱申打斷說:“不必多言,我已經有全盤考慮。”

  常凱申確實有他自己的考慮,明年初,他和汪兆銘一起聯名發布“禁止排日運動令”,還大肆宣揚中日友好言論。但他真的昏聵,認為戰爭可以避免嗎?當然不可能!

  早在四個月前,常凱申對國府的一群資深政治官僚說:“(距戰爭爆發)總共還不到一千一百天。”

  一千一百天剛好三年,也即是說,常凱申認為三年之內就要爆發中日戰爭。從他說話那天開始算,常凱申預計的三年之期,只跟七七事變爆發相差43天,料得極准了。

  蔣百里提出的工業內遷計劃,常凱申其實也早就在進行了。

  自《塘沽協定》簽訂以後,常凱申就禁止在沿海地區興建(國企和重工)新工廠,下令規劃把重工業轉移到內陸省份。對於把察哈爾以及河北省北部劃為非軍事區,此等賣國行為,常凱申也有著自己的主張,他想要“緩和侵略”、“保存華北,稍紓喘息”,為抗戰換取準備時間。

  有句古話說“肉食者鄙”,其實肉食者並非真的鄙,而是他們身在高位,考慮得更多,不如周赫煊這些民間人士那麼瀟灑而已。

  常凱申不但在經濟和外交上有準備,在文化和軍事上依然如此。

  文化方面,他不敢高呼抗日口號,但卻發起了“新生活運動”,無非是想要提高國民素質、提高兵員素質,只可惜被各地官僚把經念歪了。

  而在軍事方面,常凱申積極尋求與德國合作,得到德國的許多軍事支持,比如引進兵工廠生產線、邀請德國教官訓練士兵等等。同時,常凱申知道中央軍校(黃埔軍校)已經爛掉了,所以他另起爐灶,開設了“廬山軍官訓練團”。

  “廬山軍官訓練團”表面上是為“剿匪”而設,但最終目的是培養抗日軍官,從訓練團的口號就可以看出來。本來,“廬山軍官訓練團”的口號只有三個,即受傷不退、被俘不屈、受命不辱,但常凱申又特意加了一個口號叫“臨難不苟”。

  “臨難不苟”這個口號,明顯就是專為對付日寇而加的。因為紅軍一向優待俘虜,根本沒有臨不臨難的說法。

  可惜常凱申看得清楚,實際做起來就很糟糕了。他明知道上海不可能堅守,卻又捨不得放棄,費盡心思的鞏固上海防禦,希望堅持到列強幹涉那天。

  常凱申的心思很好理解,歐美列強超過七成的在華利益集中於上海。如果能堅守上海兩三個月,列強說不定就會武裝調停,中日全面戰爭就有可能打不起來。

  說白了,常凱申對列強還抱有一絲幻想。

  然而搞笑的是,常凱申是非常不信任洋人的,在他眼中洋人都是王八蛋,這傢伙屬於極端的民族主義者。

  常凱申這個人,從頭到尾都充滿了矛盾。在很多時候,他對局勢看得非常清楚,也料到了各種糟糕後果,但他又抱著賭徒的心理,認為事情會朝著好的那一面發展——比如悍然挑起中原大戰,那就是常凱申的一次豪賭。

  第六百二十四章 交易

  “如果有六十萬以上真正的革命軍,能夠絕對服從我的命令,指揮統一,我一定有高明的策略打敗這小小的倭寇。老實講,他們那一般驕妄愚蠢的軍人,完全不在我的眼中,我一定有辦法可以戰勝他們,而最要的條件,就是要指揮統一。”

  這段話是半個月前,常凱申在“廬山軍官訓練團”做演講時說的。

  看得出,老蔣對自己的軍事指揮能力非常自信。他認為日本的軍人狂妄而愚蠢,只要有絕對聽從指揮的60萬精銳,他就能輕鬆打敗小小的倭寇。

  周赫煊真的很難理解,老蔣這種自信來源於何處。

  常凱申當初雖然也留過洋,但他讀的是振武學校(軍事中專),而且還特麼被開除了。

  開除的原因很簡單,常凱申不喜歡讀書,花錢又大手大腳,於是就動了歪腦筋。他經常裝病住院,每天可報銷35日元的住院費,然後拿著錢請朋友到處玩耍。

  結果因為病假不歸,常凱申被振武學校開除,只拿到了肄業證。在肄業之後,常凱申被分配到炮兵聯隊實習,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給拖炮的馬匹洗澡,再牽著馬兒去飲水和餵料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