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7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“此言高屋建瓴,實在大妙!”一直沒說話的徐志摩,突然拍掌讚嘆。

  凌淑華下意識的點頭道:“周先生說得有道理。”

  陳西瀅笑道:“我喜歡這種理性分析。”

  陳夢家是新月派詩人,他說:“豈止是小說,現在的詩歌也在向這兩個目標發展。幾年前的詩歌,大部分都是抒情詩,但近兩年卻冒出大量的敘事詩,而且很多都跟抗日有關。‘速寫體’小說非常適合描繪場面,描繪特定背景場合之下的群體,說白了就是方便敘事、反映時代。我相信,未來會有更多的敘事詩和敘事小說出現,詩歌和小說的創作都會偏向於‘速寫體’!”

  陳夢家這段話來自於他的親身體會,兩年前的上海,中國將士和日寇在季家橋雪中大戰,他主動跑去前線慰問和救治傷兵。

  陳夢家看到勇敢的將士們在槍林彈雨中衝殺,負傷的士兵染成血人,有的戰士犧牲時還保持著瞄準的姿勢,田野上到處都是抗日誌士的新墳。他感受到極大的震撼,於是在戰士們的墳墓前,寫下悲壯的詩篇《在薀藻浜的戰場上》,從一個浪漫派詩人轉變成現實派詩人。

  就像陳夢家所說,以前詩人們喜歡純粹的抒發感情、放飛自我。而隨著日寇鐵蹄的逼近,這兩年出現越來越多的敘事詩,通過對現實事件的描述來表達情感思想。

  第六百零六章 祥符文會之二

  自30年代以後,現代短篇小說當中的概要敘事、心理描寫、縱向鋪敘等文體形式逐漸弱化,而場景化、場面化、斷片化的文體特徵愈發凸顯,這就是所謂的“速寫體”小說。

  比如葉聖陶兩年前創作的《多收了三五斗》,就是典型的“速寫體”小說。到了今年,“速寫體”小說突然瘋狂湧現,成為時下最流行的小說創作形式,以至於周赫煊他們開文會也要拿來討論一下。

  眾人從“速寫體”小說流行的原因,漸漸談到它的優點和缺點,最後討論如何將“速寫體”風格融入到長篇小說當中。

  這個話題討論結束,都已經將近11點鐘了,凌淑華突然提議:“只是討論小說創作太無趣,不如大家畫畫吧。不拘是國畫、洋畫都可以,就以今天的文會為題。限時一個鐘頭,畫完差不多就可以吃午飯了。”

  “這個主意好!”蘇雪林立即贊同。

  蘇雪林、凌淑華和袁昌英並稱“珞珈三傑”,個個都畫技不俗,她們當然要趁機表現一下。

  畫紙、畫筆、顏料這些都早已備好,眾人各自取來自己想要的工具。

  周赫煊隨便弄來一支鋼筆,再把畫紙鋪在畫板上,盤腿坐地,將畫板置於雙膝,就這麼開始創作漫畫。他的速度非常快,只用了半個小時就搞定,然後滿地亂轉到處欣賞別人的作品。

  “咦,大和尚也畫完了?”周赫煊走到中庸法師身後。

  “阿彌陀佛!”

  老和尚合十微笑:“拙作而已,貽笑大方。”

  周赫煊湊近了一看,發現中庸法師畫的是一副潑墨。畫面主體為山中竹林,隱隱現出寺宇和僧舍的輪廓,林間依稀可以看到點點人跡,左上角還有大量的留白。

  那些留白之處,用毛筆寫著四句詩偈:“十方同聚會,個個學無為。此是選佛場,心空及第歸。”

  老和尚的畫技和書法都只能算一般,難得的是意境比較妙,四句詩偈更有畫龍點睛之意味。

  這四句乃唐朝龐蘊所作,此人字道玄,又稱龐居士,被譽為達摩東來開立禪宗之後“白衣居士第一人”,素有“東土維摩”之稱。

  相傳,龐蘊當年前去拜謁馬祖,問道:“誰能不羈萬物?”馬祖回答:“等你一口氣喝乾西江水,再來跟我說話。”龐蘊頓時恍然大悟,直接進入了禪宗的悟境。

  從此之後,“心空及第歸”就成為參禪妙語,意思是說,在某個場合見性開悟,就像高中狀元一樣興奮。

  中庸法師引用這四句偈語來給畫作題詩,說白了依舊屬於商業互吹。按照特定語境翻譯過來,可以理解成:啊,今天有四面八方的賢者來聚會,個個都很牛逼。咱祥符禪寺乃英雄道場,討論的都是天地至理,人人都能在文會當中有所領悟。

  周赫煊笑道:“大和尚,你這幅畫不如送給我吧。”

  中庸法師說:“施主若是喜歡,儘管拿去。”

  “那我就不客氣了。”周赫煊順手擼走這副墨跡未乾的畫作。

  周赫煊又跑去徐志摩那邊,只見徐志摩正在畫工筆畫。這傢伙不僅詩寫得好,工筆畫的技法也相當不錯。

  只不過嘛,周赫煊看到他畫的內容時,頓時一頭黑線……

  “喂,今天作畫的主題是文會,你盯著一根竹子畫什麼?”周赫煊無語道。

  徐志摩下意識地伸手去摸自己的光頭,然後指著竹子說:“此竹大有禪意,只可意會,不可言傳。”

  “請說人話!”周赫煊道。

  徐志摩攤攤手:“好吧,我只是不知道該畫什麼,就隨便挑了一根竹子。”

  “那你繼續。”周赫煊說完就走開,跑去陸小曼那邊。

  或許是徐志摩的這次出家,對陸小曼打擊很大,她現在畫的這一副充滿了蕭索之意:竹林里眾人開懷大笑,而一個孤單女子站在角落裡,望著搖曳的竹枝若有所思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