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5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“阿彌陀佛!”

  太虛大師詫異地看了周赫煊一眼,笑道:“周老弟所言,甚合吾意!”

  “大師也贊成這種觀點?”呂碧城驚訝道,她顯然沒有讀過太虛大師的《真現實論》。

  太虛大師指著周赫煊微笑道:“仰止唯佛陀,完就在人格。人圓佛即成,是名真現實。周老弟能說出那番話,已窺真現實之境,我也是六年前方才領悟此理。”

  呂碧城頓時傻眼,因為太虛大師說的那四句揭語,跟周赫煊的一番話相似度極高,兩人的觀點不謀而合。

  沉默少許,呂碧城又問:“大師,我修的是淨土宗,你修的是禪宗。周先生曾問我,既然佛與佛沒有區別,那麼禪宗和淨土宗又有何分別?”

  太虛大師微笑著朝東方一指:“此去上海,可以乘船,可以坐車,兩者又有何區別?”

  “殊途同歸而已。”呂碧城雖然聽懂了,但還在糾結,“雖然殊途同歸,可所走道路還是不同的,既然佛是一樣的,為何要選擇不同的道路呢?”

  太虛大師搖頭道:“你的心亂了!”

  呂碧城頓時愣住,隨即合十苦笑:“阿彌陀佛,多謝大師開解,曼智確實著相了。”

  雖然禪宗和淨土宗有著不同的修行方式,但兩派均以“修心”為主。

  禪宗講的是定心,要求心歸一處,不生妄念,由定生慧,由慧而得開悟,以得解脫;淨土宗講的是一心不亂,由一心念持佛號,而與佛相應,得佛接引往生。

  呂碧城能問出那種問題,說明她的向佛之心已亂,完全違背了淨土宗的宗旨,這兩年的修行成果化作烏有。

  太虛大師見呂碧城陷入迷惑,說道:“何不聽聽弘一師弟怎麼說?”

  呂碧城疑惑地看向李叔同,只聽李叔同說:“由戒生定,由定發慧,由慧而得解脫。”

  聽了李叔同這番話,呂碧城愈加迷惑,因為李叔同說的是律宗基本法門,跟她提出的疑問完全不沾邊。

  所謂旁觀者清,周赫煊坐在旁邊倒是聽明白了。

  太虛大師、李叔同和呂碧城三人,分屬佛教的禪宗、律宗和淨土宗三大派別。李叔同故意提起律宗的基本法門,其實是想說堅持自己的修行,不能被別家的言論所困擾,讓呂碧城不要太過著相。

  顯然,呂碧城修行不夠,她已經鑽牛角尖了。如果悟不透這個道理,她一輩子都別想精進。

  周赫煊不再理會呂碧城,而是問道:“太虛大師,弘一法師,兩位對佛與人、與民族、與國家的關係怎麼看?”

  李叔同回答說:“佛者,覺也,覺了道理,乃能誓捨身犧牲一切,勇猛精進,救護國家。是故,救國必須念佛,念佛必須救國。”

  愛國者終究是愛國者,即便當了和尚,他還是一個愛國者。

  李叔同當年參加過很多救國運動,更是抵制洋貨的堅定奉行者。他以前做老師的時候,學生見他穿的衣服用料很差,於是送給他一件新衣服。李叔同說:“我不穿洋布。”學生說:“此布乃國貨,我們中國也可以製造這種好布了。”李叔同聞言大喜,對那件衣服愛不釋手,直到穿破了也捨不得扔。

  即便在李叔同做了和尚以後,他也曾對弟子說:“人生在世,有三大難得。一是中國難得,二是佛法難聞,三是良師難遇。”

  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,在李叔同的心中,國家是排在佛祖前邊的。

  周赫煊又扭頭問:“太虛大師覺得呢?”

  太虛大師的回答完全出乎周赫煊意料之外,他說:“佛是追求自由的現實主義者。佛教的興起,源自於印度社會的自由主義運動,以解放當時的種姓壓迫。當今中國之現實,乃追求國家民族的自由解放,這是學佛之人必須明白的。當時之世,想要修佛有成,必須投身於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,這跟釋迦創立佛教的理念是相通的。”

  “這跟現實主義有什麼關係?”周赫煊疑惑道。

  太虛大師說:“各私見私慾之偏執主義,以及主觀主義,其本源即唯物論、唯我論和唯神輪。以囚於無生物之主觀,窮究無生物之本體,至於脫離現實之純主觀境,若原子等。偏執為現實之本源,依之演為萬有,則為唯物主義之哲學與科學進化論……”

  周赫煊聽得目瞪口呆。

  尼瑪,我只是問一下佛與國家民族的關係,問一下佛學怎麼扯到現實主義,你有必要扯這麼一大堆嗎?

  太虛大師足足說了五六分鐘,從唯物主義、進化論,講到唯心主義和道家、儒家,還說佛教的輪迴解脫論屬於印度外道。

  厲害了,我的大師。輪迴解脫在你口中,居然都成了旁門左道,你真的是一個和尚嗎?

  李叔同聽了不置可否,既不反駁,也不贊同。

  呂碧城已經完全懵逼,太虛大師此時說的一席話,徹底搗碎了她的佛學觀。

  其實太虛大師說了那麼多,概括起來很簡單。他認為人的私慾帶來主觀性,把人類囚禁於繁雜的主觀世界,修佛者應該跳出來,從現實的客觀視角來看待問題,這樣才能洞察現實之真相,才能超脫囚籠得到自由解脫。

  所以,他說佛是追求自由的現實主義者。而這種自由,也包含著國家和民族的自由,一旦日本侵占全中國,那麼中國的佛教徒就永遠被囚禁,永遠無法得到自由超脫。所以,中國佛教徒想要修成正果,必須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去,才能真正的達到大圓滿境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