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5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易培基擺手道:“清者自清,我相信法律會還我公道。多謝周先生好意了!”

  周赫煊勸道:“易院長,你最好還是親自去一趟南京。”

  “真不需要。”易培基冷笑著說,“我沒做過那些事,南京地方法院總不能胡亂判罰。”

  周赫煊心中暗自感嘆,小人藏雞雞,君子袒蛋蛋,易培基這次是有得受了。

  當清高學者遇到官僚小人,誰會倒霉吃虧,用腳趾頭都能猜到。

  果不其然,當2月初開庭時,易培基請來的大律師雖然很給力,駁得原告方律師啞口無言,但南京地方法院卻不輕易放過易培基,只以案情複雜為理由宣布延期審理,並沒有當場宣布易培基無罪。

  事後,張繼、崔振華夫婦再次買通報紙,大肆宣揚易培基心虛不敢出庭。

  情況發展到如此地步,即便易培基最終打贏官司,他的名聲也已經臭不可聞了,幾乎完全毀棄了政治前途。

  然而張繼、崔振華夫婦還不打算放過,他們想把易培基徹底弄死,暗中支使檢察署官員查封南遷文物,請來文物專家一件一件地進行鑑定。

  這是個非常大的工程,全部鑑定完畢至少得好幾年時間。如果鑑定出幾件贗品,易培基就算完了。即便沒有發現贗品,這幾年之內易培基也別想當官,因為他是“戴罪之身”。更可怕的是,幾年之後大家都已淡忘此事,就算易培基能夠證明自己清白,他在百姓眼裡也是個文物盜竊犯,中央政府礙於負面輿論,絕對不可能再重用易培基。

  小人報仇,刀刀見血啊。

  第五百六十五章 不要跟哲學家聊天

  狗咬狗!

  這是胡適對易培基一案的評價。

  周赫煊笑問:“適之兄,何謂狗咬狗?”

  胡適詳細解釋說:“易培基和張繼都是留日派,當初跟著李石曾衝鋒陷陣,把華北地區的教育系統搞得烏煙瘴氣。他們現在鬧得你死我活,純粹就是窩裡鬥。”

  李石曾不僅是留法派領袖,同樣也是留日派領袖,以李石曾為代表的留日法派如今在北方教育系統勢力很大。而胡適雖然在北平教書,卻是南邊以蔡元培為首的留英美派的幹將。

  現在留日法派內部出現問題,胡適這個留英美派自然樂得看熱鬧。

  周赫煊頗為無語道:“適之兄,大家都是中國人,而且還是知識分子,何必跟官僚一樣分出派別?”

  胡適冷笑道:“可不是我們先分的,而是李石曾當初為了教育改革,強行在教育部搞派系爭鬥。現在全國教育系統分成兩派,都是拜李石曾所賜。”

  “石曾先生當初也是沒辦法。”周赫煊苦笑地搖搖頭,“他出發點是好的,可惜沒看清楚中國的現狀。”

  “且不談石曾先生了,只說易培基吧。”胡適嘆息道,“此君的品行還是值得稱道的,我聽說南邊有人打故宮文物的主意,易培基直接把電報拍到蔣委員長那裡。他因此得罪了某個大人物,若非如此,張繼夫婦也不敢跳出來亂咬。你看現在的輿論,報紙上驚人一致的痛罵易培基,若非有某個大人物關照,張繼兩口子怎會有那麼巨大的能量?”

  周赫煊好奇地問:“易培基得罪的是哪個大人物?”

  胡適神秘地擺擺手:“我又沒有實際的證據,怎敢妄言?”

  周赫煊心裡仔細琢磨,胡適口中的某個大人物,明顯比張繼夫婦官職更大,那麼至少也是部長級別的。

  國家主席林森首先就有嫌疑,這位老先生非常熱衷於收藏文物,經常跑去逛古玩市場,贗品一買就是一大堆,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成功撿漏。前幾年,林森做為專使到北平迎回孫中山靈柩,立即趁機在北平買十幾箱子古董運回南京。林森還在南京城外圈地建石屋,屋內的某些石雕非常礙眼,有人懷疑那些都是從南京明故宮裡搬走的。

  不過此時的林森“無為而治”,是個啥事都不管的好好先生,已經很多年沒跟人產生過矛盾了。按照林森為人處世的態度來看,似乎又不像陰謀暗算的那種小人。

  孫科或許可以首先排除掉,沒聽說他酷愛古董。而且孫科此時忙著給常凱申添堵,沒空找易培基的麻煩,更加不會因為幾件故宮珍寶而毀棄自己名聲。

  至於戴季陶、朱家驊、陳公博、王世傑等人,雖然都擔任著部長,但資歷和影響力並不能碾壓張繼和易培基,基本上都可以排除在外。

  常凱申惜名如命,極度愛惜自己的羽毛,也不太可能打故宮文物的主意。

  那麼嫌疑最大的只剩兩個人:汪兆銘和宋美齡。

  也有可能是陳、孔兩家……

  想到這裡,周赫煊就懶得再去思考了,反正無論幕後主使是哪個,都可以在中國橫著走。

  胡適站起來哈哈笑道:“明誠,別亂猜了,參加沙龍去!”

  周赫煊和胡適結伴而行,幾分鐘就走到林徽因家中。他今天之所以有興趣參加沙龍,是因為有個很厲害的外國友人也要來此——未來的著名歷史學家費正清!

  費正清本名約翰·金·費爾班,去年初為了寫博士論文來到中國,結果很快就跟北平的一個洋人寡婦結婚,並且進入清華和北大當老師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