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2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然而即便是假民主,常凱申都不願意去做。當日軍的進攻放緩之後,常凱申立即抽手對付民主黨派,搞得無數民主人士一臉懵逼,隨即憤怒反彈。

  於是就有了第三次憲政運動,各大民主黨派原本的立場是扶持國黨建設國家,被常凱申逼得聯合起來推翻國黨獨裁,限制並督促國黨實行民主憲政改革。

  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張君勱,此人本來非常支持常凱申的假民主,認為假民主可以慢慢過渡成真民主。他堅決反對共產主義,堅決反對共黨擁有武裝,並督促共黨把八路軍、新四軍的訓練和指揮權交出來。

  由於常凱申不斷的倒行逆施,張君勱直接跳反了,開始積極尋求與共黨合作。用董必武的原話來說:“他(張君勱)現在不但不反對我們擴充軍隊成立邊區,他還怕我們的軍隊不夠強大,怕我們的邊區遭受襲擊呢!他已認為我黨是中國實現民主的一支必要友軍。”

  國黨在中國大陸失敗的過程,就是不斷犯錯,不斷把自己的支持者推到共黨那邊去的過程。

  周赫煊有閒心跟常凱申胡扯,只是想讓對方提前施行假民主。然而常凱申回去以後,就再沒有下文,他連哄騙民主人士都不願去做,認為這種做法會招來更多的麻煩。

  第五百一十八章 神女上映

  蕭伯納雖然被周赫煊懟得服軟,但他依舊風光無限,甚至有文化界的學者,專門從北平、天津慕名南下來拜訪。

  阿瑟·亨德森就比較低調,整天跟張君勱混在一起。張君勱信奉的“國家社會主義”,其實也是一種“漸進社會主義”,兩人的政治理念差不多,因此相處得極為融洽。

  張君勱兩年前在北平發起“再生社”(國社黨前身),取“再造中華”之意。他目前正在準備創立“中國國家社會黨”,走的就是英國工黨路線,於是每天悉心向前輩請教經驗。

  阿瑟·亨德森感慨地說:“漸進社會主義路線是非常難走的,即便在政治體系比較完善的英國,也花費了20年時間才成為執政黨。這種政治理念,嚴重影響了資本家的利益,必將受到來自資產階級的反撲,所以現在英國的工黨再次成了在野黨。根據我這些天的考察,中國的政治環境很糟糕,漸進社會主義路線比英國更難成功。”

  “貴黨當年是如何上台執政的?”張君勱問道。

  阿瑟·亨德森說:“早期就是不斷的宣傳工黨政治理念,贏得中下層群眾的支持,漸漸擴大自己的影響力。工黨的上台多虧了歐洲大戰(一戰),這種非常時期的國戰,英國往往會組建聯合內閣。而我們工黨支持政府對德宣戰,從而加入自由黨的聯合內閣,並以此一步步擴大自己的力量。”

  張君勱立即醒悟:“我明白了,想要執政,必須先融入當局政府。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阿瑟·亨德森道,“沒有政府支持的黨派,永遠只能做在野黨,永遠沒有施展自己理念的機會。”

  張君勱心裡已經有譜,中日之間必有一戰,他的國社黨必須利用未來的戰爭,靠支持常凱申來贏得參政議政的機會。歷史上,他也是這樣做的,可惜常凱申的倒行逆施讓他徹底死心。

  張君勱跟老蔣是有仇的,他現在有一條腿瘸著,就是拜常凱申所賜。但為了壯大國社黨,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,他在未來必須選擇支持常凱申。

  張君勱跟阿瑟·亨德森交流融洽,青年黨的李璜等人則避而遠之。因為阿瑟·亨德森不喜歡青年黨的“國家主義”,認為那太激進了,而且沒有清晰的治國主張。

  當阿瑟·亨德森留在南京考察的時候,蕭伯納被孫夫人邀請去上海,大肆進行抗日宣傳活動。蕭伯納的每次演講,都要吸引來無數學生群眾聆聽,左派人士把蕭伯納譽為“國際和平主義聖人”。

  然而,蕭伯納這個“聖人”,很快就在中國待得膩歪了,轉而坐船跑去日本旅遊。他對外聲稱是去做國際考察,結果在日本住了一段時間後,大讚日本人的秩序性和執行力。

  周赫煊對常凱申無比失望之餘,乾脆啥都不管,一邊陪費雯麗遊玩,一邊寫《銀河英雄傳說》寄往英國。

  十月底,這是周赫煊在南方停留的最後日子,過幾天就要帶著費雯麗前往天津。

  南京,夫子廟。

  這一帶保留著諸多明清傳統建築,夾雜在這些建築之間的,是一棟精美的三層鋼筋混凝土大樓——首都大戲院。

  首都大戲院去年初建成,樓上樓下共有1400多個座位,規模放在全國也是數一數二。

  因為今天有一部好萊塢影片上映,周赫煊就帶著費雯麗去看電影。兩人來到戲院外,站在街上便能看到兩副宣傳海報,一副是好萊塢片《紅塵》,一副是國產片《神女》。

  《紅塵》屬於好萊塢電影皇帝克拉克·蓋博的第二部作品,幾個月前才在美國上映,現在居然南京也可以看到,可見好萊塢的海外發行能力之強。

  事實上,早在20年代,美國的米高梅、派拉蒙、福克斯等八大電影公司,就先後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。

  由於當時中國關稅沒有自主,美國影片在中國上映,只需繳納一次極低的進口關稅。而國產片由於厘金制度,在運輸過程中要被徵稅,在各地放映時還要徵稅,導致國產片在國內的發行成本,居然比美國片還更高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