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6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這首詩把蘭州的那些軍閥政客,比喻成只會吃喝拉撒的豬羊騾馬,善於吹牛和溜須拍馬,卻不管山河破碎、民心盡喪,毫無一絲羞恥之心。

  讓周赫煊感到意外的是,水煙廠學徒出身的鄧寶珊,一手毛筆字兒居然寫得很漂亮。他文采不高,只留下四個字:“還我山河!”

  三人裡頭,書法造詣最高的當屬邵力子。此君尤擅行書和楷書,風格雅致而嚴謹,算得上民國時期一等一的書法高手。

  周赫煊小心地把墨寶收好,繼續過著自己的平淡小日子。在家陪陪妻妾兒女,偶爾去清華和北大教授歷史課程,每個星期寫一篇國際評論,時間轉眼就進入3月。

  3月3日,十九路軍撤退,淞滬戰事結束。

  3月6日,常凱申正式宣布復出,從而形成常凱申主持軍事,汪兆銘負責政事的局面——前者擔任中央軍委委員長,後者擔任中央政府行政院長。

  3月9日,偽滿洲國在長春舉行成立大典,溥儀為執政,鄭孝胥任總理。

  社會各界人士都在呼籲抗日,常凱申卻提出“攘外必先安內”的方針,並借“剿匪”為名開始著手整編全國軍隊。常凱申為了鞏固軍權和地位,國黨中央黨部甚至向地方下發非正式文件,要求各級機關部門必須稱呼其為“委員長”,不得再稱呼“總司令”或者“蔣主席”。

  期間,北方左聯也來找過周赫煊幾次,希望他能寫一些“進步”文學作品。

  周赫煊直接閉門謝客,不想再跟左聯摻和到一起,至少未來兩三年內都不願接近左聯。

  自“九一八事變”以後,中國左翼文壇的風氣變得有些奇怪。就連魯迅這個左聯旗手,也漸漸感到“寒心”、“灰心”,只是還沒有徹底失望而已。

  咳,咱們點到為止,這方面不便細說,說穿了又要404。

  根據馮庸帶來的消息,侯七已經帶著大學師生組成的義勇軍,在遼寧的山林子裡開始抗日。由於馬占山投降日寇,侯七對其他義勇軍勢力極不信任,因此並沒有聽從周赫煊的建議,分散手下去支援“友軍”後勤。

  遼寧那邊的民間抗日勢力很多,侯七手裡有錢有手榴彈,很快吸納了一隻80多人的警察部隊,接著又吞併了300餘屯墾軍,總兵力迅速接近600人。

  說是抗日義勇軍,但侯七的主要攻擊目標仍是偽軍。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內,他大大小小的伏擊戰打了十多場,戰果似乎有些寒摻——擊斃偽軍60餘人,俘虜7人,繳獲各類槍械12支。

  但這組數據其實很給力了,由於侯七多次擊潰偽軍征糧隊,並且手榴彈火力兇猛,終於招來關東軍的圍剿。

  100餘關東軍帶著5000偽軍,追著侯七的600餘義勇軍滿山轉。在犧牲50多人後,侯七果斷率隊轉移,並在摩天嶺設伏搞出一次大捷,擊斃擊傷偽軍300餘人。

  當時兩個滿編營的偽軍,正在搜尋義勇軍的蹤跡,突然看到滿天的手榴彈扔過來,數量足足上千枚。

  土製黑火藥手榴彈雖然威力很小,但“下餃子式”的攻擊還是很可怕的。偽軍本來士氣就不好,兩個營的部隊堅持不到一分鐘就崩潰奔逃,等關東軍親自前來支援時,只剩下滿地血肉模糊的屍體。

  此戰讓侯七名聲大振,本溪和遼陽的抗日誌士紛紛來投,一時間部隊兵力擴充到2000餘人。

  周赫煊搖頭哀嘆:“可惜啊可惜,出關的抗日師生已經犧牲了16人,他們都是國家急需的高級人才,不該死在日偽軍的槍口下。”

  馮庸安慰說:“打仗哪有不死人的?他們的犧牲是為國盡忠,同樣也能激勵更多人奮力抗爭。”

  周赫煊提醒道:“必須通知侯七,讓他嚴防奸細和部下背叛。他的部隊已經進入關東軍視線,日本人肯定會使出收買手段,堡壘總是容易從內部攻破。”

  東北抗日義勇軍就是一盤散沙,互相火併且不說,最後覆滅往往跟叛徒出賣有關。

  由於關東軍數量不足,偽軍又不堪重用。所以在對付義勇軍的時候,日本人經常派奸細打入義勇軍內部,然後用利益收買關鍵人物,繼而就是發生叛亂和內訌。

  現在侯七的實力迅速壯大,那些新投的義勇軍當中,說不定就摻雜了幾個奸細。

  馮庸對此也很憂慮,他正色道:“我會派人提醒侯七,順便再給他送一些軍餉,希望他能度過難關吧。”

  周赫煊和馮庸都還沒意識到,日本關東軍正在集結重兵,準備把侯七的部隊一網打盡,因為《七人背》的秘密已經泄露了。關東軍司令部對此極為驚恐,他們是看不起這種土製手榴彈的,可一旦“七人背”技術在東北流傳開來,將會大大影響關東軍的武力統治。

  不過還沒等關東軍圍剿侯七,各地傳來的消息就讓他們更為懵逼。“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”還是很給力的,他們把周赫煊贈送的《七人背》小冊子印刷了幾千本,瘋狂地到處派送,各地義勇軍組織幾乎都得到了技術。

  就在關東軍著急的時候,周赫煊卻喜憂交加,婉容和廖雅泉同時懷孕了。

  廖雅泉肚子裡的那個孩子,周赫煊一想起來就頭大,他的避孕技術不過關啊!

  第四百六十一章 默契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