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0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“明誠,我來介紹一下。”馮庸說,“這位是盧廣績盧先生,他是‘全國商會聯合會’七常委之一,瀋陽總商會副會長,‘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’總負責人。”

  “盧先生,你好!”周赫煊連忙握手問候。

  盧廣績笑道:“周先生,久仰!”

  馮庸又介紹說:“這位是遼寧省教育會會長王化一先生,同時也是‘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’常務委員兼軍事部長。”

  “王先生,你好!”

  “周先生,你好!”

  馮庸繼續介紹道:“這位是閻寶航閻先生,他是‘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’常務委員兼政治部長。”

  “閻先生,你好。”

  “周先生,你好。”

  馮庸又陸陸續續介紹了幾人,都是“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”成員。

  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,是前段時間成立的,張學良捐贈了30萬元運作經費,他們正在全國各地為抗戰而奔走呼籲。

  這些都是東北的愛國進步人士,王化一雖然不是共黨,但他卻參與營救過地下黨,使得東北地下黨組織免遭嚴重破壞。閻寶航則會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秘密入黨,遊走於國黨高官政要之間,成為我黨最出色的國際戰略情報專家。

  盧廣績則是搞教育和經商的,他和周公是同學兼好友,周公那句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”,就是在兩人一起讀書的時候說的。

  眾人坐下說明去意,周赫煊搖頭道:“你們的請願恐怕不會成功,南方的國黨正在忙內鬥,常凱申剛剛被逼下野,汪兆銘又和廣州那邊鬧起來了。如今國民政府群龍無首,連個能拿主意的都沒有,這個時候怎麼可能跟日本人開戰?”

  “鬥鬥斗。”馮庸怒氣沖沖罵道,“媽拉個巴子,都這個時候了還搞內鬥,那幫人腦子裡裝的是屎嗎?”

  閻寶航斬釘截鐵地說:“不管中央政府現狀如何,我們必須去請願,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民眾,東北人還沒有放棄東北!”

  盧廣績說:“東北還有一些自發抗日的義勇軍,我們雖然不能上戰場殺敵,但也應盡綿薄之力。一來為義勇軍宣傳,讓國人得知他們的英勇事跡;二來募集捐款,向義勇軍輸送後勤物資;三來鼓勵國人的抗戰精神,為今後的抗戰積蓄精神力量。”

  “說得好!”

  周赫煊取來一張大額銀票,交給盧廣績說:“這些錢我捐給‘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’,希望諸君能夠堅持到底!”

  “死而後已!”

  盧廣績接過銀票一看,足足有20萬元,他抱拳道:“多謝周先生慷慨解囊!”

  周赫煊又拿出一本印刷精美的小冊子,只有薄薄的十多頁,分別遞給盧廣績和馮庸道:“這些東西,希望兩位能夠轉交給各地的抗日義勇軍。”

  “七人背?”盧廣績好奇地翻看。

  馮庸看著看著猛拍大腿,贊道:“這本書足抵十萬義勇軍!”

  王化一等人也湊過來看,驚問道:“此書是何人撰寫?真真是人才啊。”

  周赫煊笑道:“北大科研部的學生搞出來的,只要有黑火藥、廢鐵和木材就能夠輕易製造手榴彈,熟練工30分鐘就能製造一枚。”

  “哈哈哈哈。”閻寶航大笑道,“此物甚秒,而且還不怕泄露給日本人。關東軍看不起這樣的土製手榴彈,但對義勇軍將士來說卻是寶貝,我都能想像到小日本被炸得人仰馬翻的情形。”

  馮庸高興地說:“等這次從南京回去,我就讓學校師生趕緊學習。我的學生或許打仗不行,但卻可以專門給義勇軍製造手榴彈。七個人一組,分散到各個義勇軍部隊,專門為義勇軍將士們提供手榴彈!”

  第四百四十八章 看破紅塵的張二公子

  馮庸等人離開天津的第二天,張學銘便穿著一身西服前來拜訪。

  “周先生,我是來辭行的。”張學銘見面就說。

  周赫煊問道:“怎麼不留在國內?”

  張學銘慘然一笑:“留在國內有什麼屁用?我絞盡腦汁的跟小日本周旋,不說為國立下多大功勞,至少也有點苦勞吧。你看看那些人是怎麼對我的?”

  周赫煊默然。

  11月上旬和下旬,日本連續在天津製造了兩起騷亂,目的有三個:第一,策動漢奸搞“天津獨立”,第二,在張學良的後方製造混亂,第三,掩護溥儀逃離天津。

  做為天津市長兼警察局長的張學銘,這次應對得非常好,把兩次騷亂都平息了。

  然而結果如何呢?

  日本駐華公使提出嚴重“抗議”,說張學銘指使天津警察衝擊日租界,要求嚴懲張學銘的殘暴行為。

  常凱申在任時對此置之不理,可等常凱申下野以後,南京國民政府就扛不住了,居然下令讓張學良把張學銘撤職。

  張學良在北方的日子很難過,一邊要死守錦州抵抗關東軍,一邊還要盯緊西北的閻錫山和馮玉祥。他不想跟中央政府鬧得太僵,只能對此做出妥協,把弟弟張學銘的職務全部擼掉。

  即將來津上任的新市長,甚至不是張學良的人,而是南京政府的外交官員周龍光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