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5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這讓周赫煊如何解釋?

  未卜先知也要別人肯信啊。

  周赫煊的勸諫陷入了一個死結,他和張學良之間的分歧,在於日本內閣是否會支持關東軍。

  如果日本內閣始終反對關東軍的計劃,那麼局勢就會按照張學良的設想發展,東北方面最多再出賣一點利益而已。可按照歷史軌跡來看,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半個月後,日本內閣就被軍人政變嚇破膽,轉而開始一定程度上支持關東軍的行動(並非全部支持)。

  政變屬於小概率事件,無法用來作為論據說服張學良。

  周赫煊轉換思路道:“六帥,咱們換個方式來考慮。關東軍如果製造事變,你堅決抵抗回擊的話,日本內閣見得不到好處,必然繼續反對壓制軍方行動。而你如果選擇不抵抗,關東軍就能在瀋陽獲得大量資源,日本內閣見有利可圖,極大可能會轉變態度支持軍方啊!日本國內分為主戰派跟主和派,你這邊打得越凶,日本主和派就越占優勢。所以,不管如何,都必須迎頭痛擊!”

  “不妥,不妥。”張學良連連搖頭,“回擊只能給關東軍繼續出兵的藉口。這十多年來,日軍多次出兵東北、天津和山東,只要中方妥協退讓,他們都會自行撤退的。即便要痛擊日本人,也需要等華北地區穩定下來,到時候再戰不遲。”

  張學良說得好有道理,周赫煊竟無言以對。

  如果此刻換成老蔣,多半也不會聽周赫煊的諫言,畢竟誰也無法預料日本內閣會發生政變。但老蔣很可能開始不聽勸,等發現日本人無限度擴大戰事,老蔣的腰杆必然會硬起來,而不是像張學良那樣一退到底。

  周赫煊無奈地說:“六帥,那我就先走了,等關東軍完全占領瀋陽後,我再來勸你,希望你不要一誤再誤。對了,你最好把瀋陽銀行里的真金白銀轉移,免得被關東軍白撿了。”

  “放心吧,我早有安排。”張學良自信地笑道。

  周赫煊搖頭嘆息,自己說了那麼許多,希望情況比歷史上更好吧。至少張學良已經有所警覺,不至於被人占了老窩還茫然不知所措。

  第四百四十四章 國恥

  9月18日,傍晚。

  “司令,瀋陽急電,關東軍有異動!”副官胡若愚拿著張電報紙進來。

  張學良愣了一下,開口道:“念!”

  胡若愚說:“關東軍有一隻部隊離開駐地,沿南滿鐵路向南行進,具體意圖和目標未知。”

  張學良吩咐道:“勒令北大營和地方守備部隊,如遇關東軍挑釁,不得應戰,不可給日軍大規模出兵的藉口。”

  “是!”胡若愚領命離開。

  從今年初開始,關東軍就在東北各種挑事,張學良對此都快麻木了。

  春天時,有個叫赫永德的中國人,騙取萬寶山附近12戶農民的土地,非法轉租給188名朝鮮人種植水稻。朝鮮人開挖水渠,截流築壩,嚴重損害當地農民的利益。200多農民上告政府,吉林省政府勒令朝鮮僑民出境。日本人卻派警察阻止,到7月份時,當地農民忍無可忍,聯合起來拆了朝鮮人的水壩。

  隨後,朝鮮記者歪曲事實,說朝鮮人在萬寶山被殺,在朝鮮半島掀起大規模排華活動,當地華僑死傷數百人,日本政府卻誣陷中國人傷害朝鮮僑民。

  此為“萬寶山事件”,剛開始屬於偶然,後續發展卻是關東軍在策劃安排,目的是為了製造出兵東北的輿論。

  接著是“中村事件”,關東軍大尉中村震太郎,在興安嶺搞秘密軍事調查,被當地屯墾軍副團長抓獲,並下令將中村震太郎秘密處決。日本藉機宣稱東北軍謀財害命,殺死了關東軍士兵,威逼中國交出副團長關玉衡,並大肆在日本民眾中製造輿論煽風點火。

  不止張學良對這些事件很警惕,就連常凱申都不敢放鬆,專門把蔣作賓調回來當駐日公使,想要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東北危機。

  蔣作賓還是很給力的,他很快跟日本外交部門達成共識,並通過日本內閣向陸軍部施壓,一切矛盾似乎都消失於無形。正因如此,張學良和常凱申才一致認為:東北局勢雖然在惡化,但只要有日本內閣幫忙,肯定不會爆發大事變。

  前陣子,關東軍甚至在瀋陽附近搞軍演,炮火連天瞎逼亂炸,但並沒有發生什麼過激行為。

  夜晚,十點半左右。

  張學良正準備睡覺,副官胡若愚再度進來報告:“司令,關東軍炸毀了柳條湖小段鐵路!北大營請求指示。”

  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,離奉軍的北大營非常近,關東軍相當於在奉軍眼皮子底下亂搞。

  張學良心中一震,想起周赫煊連日來的警告,他深吸一口氣說:“勒令北大營官兵,嚴守營房,不必理會關東軍挑釁。”

  胡若愚快步回到電報室,都還沒來得及讓電報員把命令發過去。電報員就突然愣住了,驚道:“胡副官,北大營急電,關東軍正在猛攻北大營,第七旅毫無防備,被打得措手不及。請求司令指示!”

  胡若愚連電報紙都顧不上拿,瘋狂的飛奔回去說:“司令,北大營遭到攻擊了!”

  張學良如同聽到晴天霹靂,事情果真如周赫煊預料的那樣,關東軍竟然在陰謀暴露後,提前發動了入侵計劃。他的臉色變幻不定,沉思數秒後說道:“勒令北大營各部,不得抵抗,全部撤退轉移!”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