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0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影響力如此巨大的人物,常凱申居然說軟禁就軟禁,還有傳言說要把胡漢民槍斃。那其他的國黨成員怎麼辦?以後會不會也被常凱申槍斃?

  就連常凱申自己那派的黨羽,都看不慣這種做法了,吳稚暉更是氣得閉門不見客。

  汪兆銘趁機上躥下跳,把擁護胡漢民的國黨派系拉攏過去,又買通報紙大肆批評常凱申的獨裁手段,導致常凱申的名聲一落千丈。

  “寧粵之爭”正式擺在檯面上,眼看著內戰又要爆發。張學良的神經也緊繃起來,因為他手下新歸附的軍閥,也一個個蠢蠢欲動,想要趁著南方的混亂搞事。

  周赫煊沒有摻和這種紛爭,臘月二十七這天,他帶著妻子張樂怡來到天津太古碼頭,準備迎接從美國回來的岳父。

  同行的還有天津總商會會長張仲元,副會長王益保。

  這兩位都跑來為張謀之接風洗塵,可見張謀之在中國商界名氣之大。如今美國的保險套生意越做越大,去年的純利潤已經達到60萬美元,張謀之還打算繼續擴大生產規模。

  自晚清以來,只聽說過洋人在中國開公司賺大錢的,還沒有哪個國人能在歐美開公司賺大錢。張謀之屬於蠍子粑粑獨一份,儼然成為中國商人的驕傲。

  除了張仲元和王益保外,李壽民的岳父孫仲山也來了。大家合夥做白銀生意嘛,白銀進口還要委託張謀之,孫仲山怎麼也得來好好哄著。

  一艘貨輪駛進碼頭,岸邊的苦力搬運工早已等候多時,只能船隻靠岸便開始卸貨。

  張謀之身邊還帶著洋人跟班,洋洋自得地走下船,吩咐說:“約翰,你負責看好貨物,別磕壞碰壞了。”

  “好的,老爺。”洋人跟班應道,“老爺”二字甚至說的是中文。

  張仲元看得無比羨慕,抱拳說:“張老闆真是威風,連洋人也能隨意使喚。”

  “哪裡哪裡。”張謀之笑道,“洋人也是人,你給得起工錢,就能讓他們幫著做事。”

  周赫煊介紹道:“這是天津總商會會長,張仲元張老闆。”

  張謀之抱拳道:“張會長,幸會!”

  “幸會!”張仲元回道。

  周赫煊又介紹了王益保和孫仲山二人,大家都是做生意的,很快便聊得熱火朝天。

  常凱申雖然只是名義上統一全國,但這種中央大義卻是利器。國黨的黨部已經借著正當名義,延伸到四川、山西、華北、東北,就連這天津總商會都受到國黨天津黨部的管控。

  前幾天,天津總商會剛剛進行了換屆選舉,雖然會長、副會長人選不變,但商會內部情況卻大大改變。

  換屆選舉大會上,國黨的天津黨政機關要員都有到場參加,張仲元還率領22名商會委員宣誓,內容為:恪守總理遺囑,服從黨義,奉行中央及上級機關法令……

  碼頭上,搬運工已經忙碌起來,有些大型機器必須使用三腳架和滑輪。

  張仲元看著那些機器,驚訝地問:“張老闆這是要在天津開工廠?”

  “是要開工廠,不過沒有在天津。”張謀之解釋道,“我打算開一家搪瓷廠,使用的是美國最先進的自動燒油爐和電動行車。不但比中國和日本的搪瓷工廠生產效率提高了5倍,而且大大降低了對工人健康的危害。”

  “真的提高五倍生產率?”王益保驚道。

  張謀之笑道:“只是自動燒油爐和電動行車提高的效率,沒有把其他環節算進去。整套流水線都用上,至少能提高20倍效率吧。”

  孫仲山咋舌讚嘆說:“還是張老闆做實業在行,比我們搞銀行的有手段。”

  “不敢當。”張謀之說,“我也是多虧有個好女婿,是他建議我引進美國機器開工廠的。”

  周赫煊站在旁邊笑笑,這確實是他出的主意,趁著美國經濟危機撿便宜。但究竟投資什麼項目,則需要張謀之自己決定,沒想到張謀之居然選擇了開辦搪瓷工廠。

  中國的搪瓷技術學習的是日本,但日本並不是個好老師。

  直到六年前,中國才真正出現國人獨資的搪瓷工廠。其中上海華豐廠在兩年前從德國、日本引進全套制胚機械,算是走上了半自動流水線生產。

  但除華豐廠、鑄豐廠等兩三家大廠之外,中國的其他搪瓷廠都還是作坊式經營,制胚需要工人用榔頭敲敲打打。

  特別是酸洗脫脂環節,全程需要工人戴著橡皮手套,在酸洗池、清水池、中和鹼水池中,將鐵坯撈進撈出。這種方法不僅勞動強度大,生產效率低,能源消耗大,成品質量差,空氣中散發的有害氣體還會嚴重影響工人的身體健康。

  直到新中國建立以後,中國的搪瓷脫脂技術才得到革新,只自動燒油爐和烘床的改進,就讓產量提高3倍以上。

  張謀之這次從美國買回了全套流水生產線,從制胚、脫脂、制釉、燒搪到飾花,全程半自動流水線生產。整體的生產效率,比上海的幾家搪瓷大廠,至少提高20倍以上。

  至於這些機器的價格,呵呵,半賣半送,所有加起來還不到10萬美元。

  不僅如此,張謀之還請回來幾個美國工程師,薪水低得可憐,基本上給飯吃就行,誰讓他們在美國找不到工作呢。




章節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