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4頁

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



      


  即便周赫煊不走這趟,常凱申很快也能收買西北軍,他不過是趁機撈好處而已。當然,對國家也是有利的,提前幾天結束內戰,老百姓就能提前幾天過上安穩日子。

  第三百八十八章 阿門

  光靠一張嘴皮子,是很難說服敵將倒戈的,有了委任狀和大把銀票同樣不夠。

  周赫煊在動身之前,讓常凱申改變原有的增援計劃,調派移防河南的山東大軍,重點進攻豫西和豫南地區。這些地方駐守的都是西北軍雜牌,是最有可能被收買的,在中央軍的連番攻擊之下,很容易就能臨陣倒戈。

  當然,這些雜牌軍完全靠不住,今天倒戈中央軍,明天便能倒戈西北軍。

  周赫煊的目標並非西北軍雜牌部隊,而是收買利用這些雜牌部隊來造勢,形成一種大勢所趨、中央軍必勝的假象。西北軍各部本就怨聲載道,嫡系如果看到雜牌紛紛倒戈,而且一個個有吃有喝,自己卻忍飢挨餓艱苦打仗,他們心裡會怎麼想?

  除了讓中央軍在戰場上配合,周赫煊還向常凱申要了一個人——張鍅。

  張鍅雖然是河南人,但卻在陝西鬧革命起家,跟西北軍各部將領都關係密切。

  而且此人在戰爭爆發前,官至河南省建設廳長。現在讓老蔣升他做河南省主席,並以討逆軍20路總指揮的身份前去勸降,才顯得名正言順,否則周赫煊一介白身,許諾的好處都沒有什麼說服力。

  歷史上,西北軍諸將正是由張鍅去勸服倒戈的,只不過時間比現在晚得多。

  如今隴海線的大部分路段,還在中央軍控制當中,周赫煊和張鍅輕輕鬆鬆便進入河南地界。這也是中央軍的優勢所在,可以利用鐵路迅速調兵,而晉軍和西北軍的調動速度就要遲緩得多。

  “轟隆,轟隆隆!”

  火車在鐵軌上飛馳前進,周赫煊皺眉道:“伯英兄,這從江蘇、安徽一進入河南,就好像從天堂掉進了地獄,河南被打得真慘啊。”

  “唉,又有什麼辦法。”張鍅自己就是河南人,看到家鄉的慘狀搖頭嘆息,“河南這幾年就沒歇過,幾乎年年打仗,又夾著大面積的災荒,天災人禍不斷,跟山東一樣慘。”

  “希望能早日了結兵禍吧。”周赫煊心中生出無力感。

  河南是真的慘,沿途過來,好多村莊都看不到青壯勞力,只剩下老弱病殘,偶爾還能瞧見路倒的屍體。此時正值秋收時節,應該是糧食最足的月份,但到處都有逃荒的大批饑民。

  在中原大戰爆發前,張鍅不僅是河南建設廳長,還是河南賑務委員會主席。他以工代賑、整治河道、興修水利,還創辦了水利工程專門學校,眼看著河南稍有起色,一場大仗把他的努力都打沒了。

  要說痛心,張鍅比周赫煊更痛心,這些都是他的政績和心血啊!

  張鍅就是太正直無私了,歷史上在中原大戰時立下大功,最終卻被顧祝同設計解除兵權。他晚年結局還不錯,策動郫縣起義投靠我黨,安然病逝於京城,享年81歲。

  火車抵達商丘便停下,再往前的鐵路已經被反蔣聯軍占領,周赫煊和張鍅兩人只能改乘馬車繞道前進。

  他們準備說服收買的第一個軍閥,便是大名鼎鼎的“摸金校尉”孫殿英。

  只要中央軍的援軍抵達陣地,對準孫殿英猛攻兩天,周赫煊和張鍅就可以趁機下手了。事實上,孫殿英上個月就被張鍅勸降過一次,而且勸降成功了,結果孫殿英還沒來得及倒戈,孫連仲的精銳就跑來馳援,導致孫殿英倒戈未遂。

  馮玉祥估計是覺得孫殿英靠不住,於是把他從安徽調到河南駐防,如今就駐紮在開封附近的朱仙鎮。

  周赫煊和張鍅輾轉來到開封前線,待在中央軍的營地里整天下棋。二人也不著急,做說客也是要看時機的,只有等中央軍開始猛攻才有機會。

  數日之後,第一批中央軍援軍抵達,常凱申甚至親自趕來督陣,臨時總指揮部就設在開封附近。

  馮玉祥也不是吃素的,在獲知中央軍改變軍事部署後,立即調派大軍前來支援開封,雙方立即投入激烈的戰鬥。

  周赫煊總算見識到西北軍的強悍,雙方士兵人數差不多,中央軍的裝備還更好,而且有少量空軍支援。結果呢?一天之內被西北軍攻下五個重要據點,又過了幾天,常凱申的總指揮部都被包圍了。

  張鍅有些慌,原定計劃是中央軍猛攻孫殿英,逼迫孫殿英接受收買。但馮玉祥的增兵,完全打亂了他們的預期部署。

  周赫煊倒是優哉游哉無所謂,就算西北軍攻破中央軍指揮部又如何?他只要好好躲避炮火,即便被馮玉祥生擒,也可以狡辯說自己是來看熱鬧的。

  “轟轟轟!”

  外頭炮火連天,常凱申感到一種四面楚歌的絕望。

  “校長,快撤吧,我派人帶著你突圍!”

  “是啊,再不撤就來不及了。”

  “總司令,這仗打不下去了,西北軍的攻勢太猛!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總指揮部里慌成一團,都是勸常凱申趕緊跑路的。

  “都給我閉嘴!”

  常凱申強自鎮定,環視諸位將領說:“我不能退,諸君也不能退,開封這邊的陣地絕對不能丟,否則隴海線要大潰敗!援軍馬上就要到了,堅守陣地三天不失者,官升兩級,懸賞5萬大洋!都給我去把陣地守好!”




章節目錄